2018年1月

台灣生技產業發展之金融商機

政府加速打通資金活水 打造全球生技聚落
採訪、撰文:劉慕言

台灣醫療技術在全球已具一定競爭力,如何鏈結人才、科技與資金挹注,並建立生技創新生態圈,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榮景指日可待。

技產業早在1982年就列為重點產業發展的目標之一,尤在目前政府推動的「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中,生技產業更位居要津,被視為是台灣當前的潛力產業。不過,台灣生技產業因內需市場小、健保給付價格過低、法規嚴格等因素,加上資源無法與國際大廠相比,仍面臨發展挑戰。

由鑽石生技投資所舉辦的「2017亞太生技投資論壇」中,以「台灣重磅新藥與國際合作」為主軸,邀集兩岸三地的生策會、中國藥促會、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共同參與。會中亦請衛福部、金管會、證期局等主管機關,以及產業代表富邦金控創投、美國強生亞太創新中心、摩根大通亞太區醫療健保投資銀行部等產官學人士,就政策、產業等面向,深度探討台灣未來生技產業發展前景、全球生技投資的重要趨勢。同時也首次進行企業、投資人以及台灣生技公司的一對一媒合會議。

台灣生技法規完備,具發展生技產業優勢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政府相當支持生技醫療發展,除了蔡英文政府推出的「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以外,相關法規也都已完備,足證政府對於生技產業的發展方向是清楚且確定的。他表示,未來將更努力聚焦大數據資料庫的連結與應用,同時連結各部會,盼能一起動起來,促進台灣生技產業發展。

另一方面,台灣生技業向來面臨藥品審查時間過長、效率不彰的問題,屢屢被業界詬病。未來將透過有系統的管理授權、讓新藥審核加速、促進產業活化。未來也將整合外部專家意見,並表示政府部會的肩膀將「硬起來」。

科技部次長蘇芳慶則表示,台灣發展生技產業,有實力堅強的醫療作為後盾,且台灣整個醫療體系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加上有完善的健保大數據、優秀的臨床醫師,以及在ICT產業上累積多年實力,未來若能完善整合軟硬體,將會是台灣在發展生物科技產業時的重要利基。然而,如何鏈結國際,把資金挹注進台灣,讓新藥快速開發與上市,是當前台灣面臨的重要問題。

金管會政策鬆綁,助台灣生技公司籌資

而談到台灣生技產業發展之金融商機,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表示,2007年政府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 針對生技公司申請上市上櫃,開放特別條件放寬。至今在交易所中已有30家生技公司、在櫃買中心也有多家生技公司掛牌,生醫產業公司占櫃買中心的15%,可以看到台灣的資本市場對於生技產業的支持。不過他指出,這樣的支持力度還不足夠,因此金管會正在努力,未來將會盡全力讓生技公司掛牌的條件再放寬,也將參考國外生技公司掛牌的規定,期望藉由整個資本的培養,讓台灣的生技產業更茁壯。

金管會2017年亦已鬆綁相關政策,包括放寬生技產業私募基金的人數與限制,同時鼓勵保險業投入重點創新產業。而在銀行投資方面,金管會也於2017年放寬銀行業轉投資創投事業的規範。他認為,全球高齡化趨勢越來越普遍,但「活得越久、活得越健康」,是需要資金投入的,期望產官學界可以一起攜手,投資這塊對台灣來說至關重要的產業。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張振山則提出5項構面。首先,金管會未來會將生技公司上市的條件多元化,預計於2018年適用。他表示,台灣應該要多參考國外市場多元上市的條件,期望可以透過不同的上市條件,讓不同特性的產業適得其所。例如,達到一定的現金流、市值等條件的公司也能有機會掛牌,如此將可擴大整體生技產業的市值。

第二,台灣的資本市場有特殊性,企業上市之後仍然可以進行再增資,讓業者的營運資金不缺乏。

第三,未來也將要求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後,規劃5年營運藍圖,確保上市上櫃公司的品質良好、體質健全,以吸引本土與外資一同投資,促進資金流動。第四,2018年起交易所與櫃買中心,將前進海外進行招商引資,邀請國際生醫公司來台灣掛牌,增強產業的競爭性。最後,張振山也強烈建議台灣應朝向全球生技聚落發展,吸引全球資源來台,打造台灣生技醫療產業前瞻榮景。

摩根大通全球生技醫藥領域執行董事John Whittaker則從全球生技產業觀點分享,全球的生技產業具有「大者恆大」的特性,若公司的資本額大於10億美元,較容易受到投資人青睞;資本額若小於6億美元,相比之下在資本市場上就處於劣勢。

資本市場籌資外,應積極併購強化競爭力

除了政策上的調整以外,若以金融市場的角度來看,摩根大通亞太區副主席錢國維表示,台灣生技業者除了藉由資本市場進行籌資以因應長期發展外,更應該積極透過良性併購,讓整體產業更具競爭力。

富邦金控創投總經理林昀谷則表示,金融業者要用投資的實際行動,來支持政府的產業發展。台灣的生技產業現行挑戰仍多,因此更需要以全球性思維、跨領域整合,產官學攜手合作,才有辦法擴大發展。

鑽石生技副董事長李祖德則建議,雖然近期台灣政府已經陸續開放壽險產業能夠投資「五加二創新產業」,但以台灣目前產業的狀況來看,只有放寬仍然不夠,需要「明文」規範,才能讓生技產業匯聚更多資源。生技產業發展需要大量資金長期支持,台灣壽險基金高達20兆元,其中約有14兆元都拿來購買海外債券以維持穩定獲利。若能將這14兆元的基金提1%用來投資生技產業,將可以快速挹注生技產業資金活水, 促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