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
中信金控數位化工程 給客戶行動化金融新生活
為迎接數位金融浪潮,中信金控以客戶體驗為核心,透過內部作業、行銷流程與客戶服務精進,讓客戶體驗即時、在地的行動化金融新生活。
面對近年金融數位化趨勢,中國信託特別在數位金融發展採取「既有業務數位化」、「破壞式創新」及「數位基礎建設」三軌並進的策略。
既有業務數位化,提供便捷服務
首先,「既有業務數位化」方面,在銀行業務上,中國信託銀行透過信用貸款數位化服務及大數據徵審技術,讓民眾透過線上貸款服務,最快30分鐘線上核貸、1小時完成撥款,讓急需資金調度的客戶能於最短時間獲得協助。另外,針對年輕小資族群,智能理財服務首創推出「自動再平衡」服務,實現幫客戶挑選、盯盤、自動調整的智能投資,且讓民眾每月只要新台幣3,000元或200美元起的超低門檻,即可立即啟動專屬投資計畫。
針對有房貸的民眾,推出線上房貸服務,提供智慧估價、中信銀房價指數及中信銀宜居指數3大功能,民眾只要在網站輸入欲購屋的地址,就可獲得周邊物件的平均單價、所屬行政區或該類擔保品物件的歷年漲跌趨勢、鄰近房屋成交的實價登錄、嫌惡設施以及周邊生活機能綜合概況與評分,輕鬆掌握購屋資訊。
而對於企業型客戶,則提供線上企金服務,運用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產業財務資訊並結合大數據分析能力,提供企業競爭力檢測。客戶只需線上輸入企業簡單財報資訊,即可查閱自身營運狀況及同業經營五力分析比較圖,讓客戶了解營運優劣勢,還能檢視改善建議。
此外,中國信託首創推出的指靜脈ATM無卡提款服務,也已擴大加入存款及轉帳功能。中國信託表示,2017年底有超過1,000台廣設在各分行,以及7-Eleven超商內,到2018年全台預計有超過2,500台ATM可使用指靜脈。
所謂指靜脈ATM是透過辨識手指靜脈取代傳統金融卡識別方式,客戶只須將手指置於認證機感應靜脈即可提款,另外由客戶自設提款密碼作為第二道防護,相較於金融卡有遺失風險更為安全。
另一方面,在保險業務上,中信金控旗下台灣人壽積極推展業務員全面使用行動投保系統,以利業務員提供保戶即時服務。在2017年12月更推出視訊理賠服務,讓保戶不用花時間再去戶政機關或醫院取得證明文件,就可快速取得給付保險理賠金。
破壞式創新,持續數位基礎建設
其次,在「破壞式創新」上,中國信託表示,運用金融科技進行的破壞式創新,就是近年看到許多國外FinTech業者開始衝擊到金融機構的方式,比如像是Ripple跨境匯款以及螞蟻金服的互聯網金融,中國信託也將善用這種模式尋找拓展海外市場的機會。
第三部分為數位基礎建設。中國信託在IT系統、數據分析架構都在進行全面性的改革規劃,於IT系統及效能部分,持續建置卓越中心(CoE)並採用敏捷式開發,以強化數位化效能;而在數據面,將建構共享的CRM數據平台,藉以擴張進階分析應用。再者,更重要的基礎建設是人才的培育,有別於過去專注於金融商業背景的人才,中國信託亦不斷網羅不同科系背景、擁有多元專長的數位人才加入。特別是在客戶體驗設計上,中國信託也在數位金融處建置客戶體驗團隊,透過不同人才的相互交流、激盪出創新思維,以設計出最佳客戶體驗的金融服務。
如今中信金控在數位金融的投入獲得市場不錯的迴響,如智能理財服務成功協助引進新客戶,打入年輕族群。根據中國信託統計,使用智能理財服務的客戶超過半數是先前未投資基金的客戶,其中,35歲以下超過7成是先前未投資基金客戶,尤其,26歲至35歲以下的客戶占比,是一般基金客戶的兩倍。
且特別的是,中國信託獨家提供的指靜脈ATM服務,因客戶對此具高度興趣,並認為功能方便、感到安全及操作簡單,使用人數正快速增加中,目前申請客戶數已逾16萬戶,累積交易數更高達35萬筆以上,並使中國信託成為市場首創且唯一提供指靜脈、手機二種無卡提款方式的銀行,上線後屢獲國內外大獎。展望2018年,將在銀行、保險雙引擎下,持續推動線上線下的數位化工程,提供全通路一致的客戶金融服務體驗。
2018年上線新版的行動銀行App,提供更符合客戶體驗的平台;針對人員理專銷售部分,逐步配置平板電腦,以利理專走出分行,並針對高階客戶進行更貼心的服務;分行則依據所屬在地特性,逐步進行數位化轉型;在後台部分,將持續導入聲紋辨識等生物辨識技術強化服務,藉以提升相關客戶滿意度。並持續積極建置最佳網路平台並發展微型保險,讓客戶在線即可取得保險諮詢與申購服務,且旗下台灣人壽積極推展業務員全面使用行動投保系統,啟動Agent3.0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