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
強化金融消費者權益
落實「金融教育」、「普惠金融」、「金融消費者保護」
撰文:編輯部
強化金融消費者權益
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日前舉辦「金融消費者保護與金融教育研討會」,邀請各界專家學者就「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進行座談,與會者均認為推動金融教育有助強化維護金融消費者權益。
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日前舉辦「金融消費者保護與金融教育研討會」,邀請英國金融服務消費者小組(FSCP)主席Sue Lewis女士分享英國金融消費者保護及金融教育現況,並邀請金管會銀行局組長邱美珠、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博怡、金融總會秘書長吳當傑就「普惠金融」(FinancialInclusion)進行座談。
評議中心董事長林建智表示,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為推動「普惠金融」,除啟動全方位金融教育專案,並成立國際金融教育組織積極推動金融教育,希望透過「金融教育」、「普惠金融」及「金融消費者保護」3大支柱,強化金融消費者權益之維護。
英國強調金融教育重要性
Sue Lewis指出,金融教育除了可幫助消費者了解商品和概念,也可增加消費者技能和信心,同時讓消費者知道,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她也提到金融商品越趨複雜下導致消費者承擔更多的風險,強調提升消費者金融知識能力的重要。
普惠金融是國際發展趨勢,金管會2006年推動「金融知識普及工作」計畫,針對不同族群及對象,運用不同方式進行教育宣導。另外也推動「金融服務業公平待客原則」,以及洽請金融業者研訂「金融友善服務準則」,加強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邱美珠亦指出,金管會除積極協助金融業者發展行動支付,也開放金融線上業務,提高「金融服務可及性」,希望消除弱勢及低所得障礙。
黃博怡則認為,發展金融科技雖可以降低金融業者服務偏遠地區成本,然而,金融消費者保護能否到位?在大數據分析下,弱勢者會否被忽略?他認為普惠金融是要讓弱勢擁有滿足的金融服務,對象除了年輕人、成年人外,還包含銀髮族,所以推動普惠金融,要結合經濟、社會、環境、科技及人才,與民眾生活結合在一起。吳當傑也表示,金融科技可以實現普惠金融,例如透過P2P網路微型借貸,提供弱勢族群便利的網路借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