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

從體驗經濟出發 以文化觀光行銷國際

採訪、撰文:楊晴

十鼓擊樂團創辦人謝十:

採訪、撰文:楊晴

從體驗經濟出發 以文化觀光行銷國際


十鼓擊樂團積極打造文創園區,主打體驗經濟,闖出一片天地,創辦人謝十認為,政府可從影視著手,當成文創推廣火車頭,或以體驗經濟打造出美國百老匯、中國宋城等,才有機會推銷到國際市場。

驗經濟當道,坐落在台南市郊處,藉由幽靜森林小徑與喧鬧市區隔離,甫入圍有建築奧斯卡之稱的「世界建築節」的「台南仁德十鼓文創園區」正在朝體驗經濟努力,沒有政府資源,靠十鼓擊樂團一股傻勁熱情打造。現在的「台南仁德十鼓文創園區」不但已經是台南的新景點,也是台灣新文創園區代表作,與奇美博物館、保安車站、虎山農場、台南都會公園串連成仁德文化園區,成為南台灣的藝文新地標。

行政院長林全更曾在台南市市長賴清德陪同之下,前往參觀,顯見「台南仁德十鼓文創園區」已闖出名聲。

☉打造百老匯模式吸引國外遊客

體驗經濟是從生活與情境出發,塑造感官體驗以及思維認同,人們可以從服務過程的調整,親自在情境中體會到新的感受與刺激,對顧客而言,新鮮感可以抓到其注意力;對商家而言,則是調整行銷策略,改變消費行為,為商品找到新的生存價值與空間。

十鼓文創園區就是從體驗經濟出發。園區占地約7.5公頃,設有簡介館、鼓博館、擊鼓體驗教室、十鼓蔬苑、視聽館、夢糖劇場、水槽劇場等,也有空中步道等美麗景色,等著喜愛拍照的觀光客留下倩影、上傳社群媒體達到免費宣傳效果。

去年底,十鼓文創園區加碼推出高約14.1公尺的透明溜滑梯,主打只需要6秒鐘就會落到地面,吸引全台灣遊客入園體驗,與園區的地獄垂降、高空攀爬2項設施合稱為「新三鐵極限」,開放體驗。並隨時更新設備,增加顧客新鮮感。

園區中,十鼓擊樂團表演則更受到遊客注意。其表演的曲目,幾乎都與台灣本土故事有關,不管是展現阿里山神木生命力,或是描述延平郡王鄭成功登陸鹿耳門溪口故事,都相當具有表演張力,搭配文創園區周遭的精品文化商圈,讓當地表現成為一個百老匯模式,吸引歐美、日本多地觀眾慕名前來。

十鼓擊樂團正是「台南仁德十鼓文創園區」的幕後推手,他們憑藉一己之力,將「台南仁德十鼓文創園區」打造成台南的新景點驕傲,但其實在10多年前,這塊土地是一塊曾經差點走進歷史、面臨可能被拆遷的仁德糖廠。

☉改建台灣老糖廠保留台灣歷史

「仁德糖廠具有107年歷史,是台灣罕見具有深厚歷史的工廠。」仁德十鼓文創園區園長謝十接受《台灣銀行家》雜誌專訪指出,相較於打擊樂團木琴,聲音可以用隔音牆阻隔,十鼓的作品發表光以隔音牆是無法阻隔,必須尋找偏遠的地點開創文創園區。

十鼓擊樂團當年為了尋找更理想的練習場地,選中了即將面臨拆遷的仁德糖廠,這個曾經是全台灣產量最大的糖廠,卻因時代變遷被迫走入歷史,為了保留台灣所剩不多的歷史遺產,十鼓擊樂團成員甚至寧願拿自己資產出來抵押借款,一磚一瓦重建成現在的文創園區。

很多人不解十鼓擊樂團的做法,為何選擇一個老糖廠改建,謝十表示,「被拆掉的建築可以重新搭建裝潢,成為嶄新建築,但歷史卻無法用金錢買回。」全世界有許多極具歷史意義的建築因故被迫逐漸消失,台灣也是,「過去台灣有3040棟的老糖廠,但是因缺乏修繕,僅剩下78家老糖廠留下製糖設備。」他帶著大家參觀十鼓文創園區,十鼓文創園區內保有16座日治時代建築的舊倉庫,及其他完整廠房設備,就是十鼓為了幫助台灣子孫留下記憶。

謝十認為,將這糖廠打造成文創園區的另一意義,是希望可以向德國魯爾工業區學習,期許台灣也可以出現另一個德國魯爾工業區。德國魯爾工業區擁有休閒、娛樂、展覽、教育等設施用途,並復原自然環境。

此外,他也希望可以傳承台灣的打鼓文化。民眾總以為大鼓叫做太鼓,卻不知道太鼓是日文,真正的大鼓是來自中國,中國大鼓文化更為淵源涓流,但可惜的是,中國歷史文化受到歲月摧殘,許多民間技藝出現斷層,打鼓就是其中一項,例如曲目除了〈將軍令〉自漢朝流傳下來,其他幾乎遺失,但日本太鼓文化卻因為日本透過完整系統,成功保留至現代, 甚至傳進國際市場。

但中國仍然有其他文化值得台灣學習,「中國有文化古城蘭州、有秧歌舞, 就值得台灣學習參考。」謝十說,大陸的秧歌舞、跳鼓陣同是民俗技藝,卻可唱唱跳跳十分熱鬧,讓謝十相當驚豔,希望可以找出台灣鼓樂的特色,才一頭栽入開創十鼓文創園區的人生。

☉以創新手法將藝術導入商業模式

「如果自小接觸樂器的確會默默在心中留下根芽。」謝十回憶,自己之所以愛上鼓,是因家庭因素,父親是道士,為了幫助父親法會伴奏,自34歲就開始接觸打鼓,等到長大一些,一度因愛玩疏離了鼓一段時間,直到父親過世,摸鼓後,發現自己還是喜愛打鼓,就這樣打到現在。愛上鼓文化後,謝十就這樣醉心到現在,不但打造文創園區,甚至希望栽培後繼人才。至目前為止,全台已經有多個十鼓文創園區推展點,且為了栽培人才、推廣十鼓舞鼓文化,在台持續執行種子培訓計畫,目前在台灣已經與80所學校合作。

「但要把藝術轉成商業,一路走來的確遇到不少困境。」謝十舉例,一開始營運,光是售票就不容易,為了將目標族群拓展更廣,吸引更多民眾、遊客來訪,十鼓邊摸索邊調整園區設施,希望走出獨特道路。餐廳中推出鼓桶飯套餐及鼓找蛋,將甘蔗入味,打出獨家口味,成功吸引不少民眾指定打包回台北;文創商品也有濃濃的鼓味,例如將筷子當成鼓棒、鑼成為湯瓢等,一一陸續開發具有鼓特色的文創商品。

而園區中的鼓也是仔細製作,「工藝師與表演師必須要對話,設計出適合表演或是展示的鼓以及鼓棒。」謝十指出,由於每個木頭材質、特色並不一樣,例如南美洲紫心木、台灣烏心石屬於偏硬的木材質,密度大於一,製作的鼓棒容易損害鼓,就必須搭配紫心木的鼓,但鬆軟的松木鼓棒就可以搭配松木鼓。

十鼓擊樂團的表演更是講求水準中的水準,作品曾經入圍葛萊美獎,展現獨特之處。例如因位於歷史糖廠之中,預計將推出新表演「夢糖傳奇」,設計一場糖與鼓跳舞的饗宴,將糖廠機械、馬達聲音轉變成抽象跨現代表演,製糖聲音化身成打擊樂曲,充分譜寫當地文化歷史特色。

☉建議政府整合文化與觀光資源

十鼓積極打造文創園區,主打體驗經濟,闖出一片天地。但謝十表示,台灣目前的所謂文創產業,仍然以微型為多,他建議政府要從影視著手,當成文創推廣火車頭,或是注重體驗經濟,打造出美國百老匯、中國宋城等,才有機會推銷到國際市場。

他進一步解釋,台灣影視產業擁有深厚根基,早期更有推展到國際市場的經驗,底蘊深厚,假設有政府輔導、助力,影視產業其實是最容易成功行銷、走出國外的文創產業;而政府如果想要打造體驗經濟,謝十認為台灣可以參考英國愛丁堡,因當地也是文創起家,現在成功走向商業,過去背景與台灣目前文創較為類似。

謝十說,台灣政府目前遇到的問題,還有各部門資源無法整合。例如,文化需要觀光行銷,但文化部與觀光部卻分門別類,實際舉例,觀光局的許多旅展上很難看到文創行銷特色,假設能全數包裝,國際行銷力道可望加強,再加上一點台灣內涵元素,就可以為在地文化開發新市場。

但因為政府沒注意到上端部門未達到完成橫向溝通,下游的文創產業又過於微型,缺乏大型文創品牌,即便金管會要求銀行下放文創資金,但「借的錢如果賣不出去,文創產業又怎會有資金需求?」

謝十坦言,政府必須正視,錢不是問題,行銷才是問題,如果讓台灣的文創品牌走出海外,拉到國際市場,甚至可以將高度提升到與國際品牌同等高,例如韓國影視就正式打出海外品牌,連帶銷售韓國文化、文創、企業品牌到國際市場,就是成功的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