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
公股銀行扮推手
金融挺運動》運動員轉身成為銀行員
採訪、撰文:劉書甯
公股銀行扮推手
運動與金融的結合不僅於商機,還擴及人才培育。多家大型公股行庫不僅積極照顧其球隊球員,還重用運動員擔任主管,借重其吃苦耐勞、重視團隊合作特質協助銀行發展業務。
運動員在退役之後能做什麼?這可能是很多運動員心中共同的疑問,而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多家大型公股行庫包括合庫、一銀、土銀等,投注心力全方位照顧其球隊運動員的努力之下,運動員退役之後還能轉職成為銀行員,甚至成為經理等高階主管,成為不折不扣的銀行從業人員。
以合庫為例,細數合庫出身的知名國手,如棒球國手包括郭源治、郭泰源、李來發、高英傑、陳金鋒、彭政閔、林智勝、高志綱等,桌球方面包含莊智淵、陳建安、黃怡樺、鄭怡靜、蔣澎龍、吳志祺及葉國欽等,他們都曾出身合庫的球隊;但除了投注心力訓練出優質的運動員之外,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合庫連同球員退役之後的生涯,都做出「一條龍」的安排。只要有心,在合庫的體系裡運動員也可以轉換跑道,成為銀行業的一員。
合庫球隊選手在退役後直接轉為合庫職員者不僅比比皆是,從以前到現在,更有不少球員在之後一路升任襄理、副理、經理、協理等中、高層主管職務。如曾任合庫業發部經理,現為城內分行經理葉國欽,即為出身合庫桌球隊的知名國手;已退休的經理江百清,也曾是合庫的桌球國手;另一位已退休的協理陳勝次,同樣出身合庫的桌球隊。
運動員轉戰金融職場表現不凡
此外,新店分行協理任內退休的謝明勇,亦曾參與當年中華棒球隊的奧運銅牌系列戰,是知名戰將;而現任合庫民生分行襄理的陳慶湮,當年還是桌球隊的總教練;上述這些中高層主管,歷年統計下來超過20人,合庫儼然已成為運動員轉型銀行人員的重要推手。
除了合庫之外,土地銀行、第一銀行,亦提供旗下球隊的運動員,轉換跑道成為銀行員的制度與機會。第一銀行指出,會安排球員在銀行上班半天,另外半天則在簽約的桌球培育重點學校打桌球,而自1994年起,由球員轉任銀行員者共有14名。至於轉任銀行員之後的主要工作,仍以擔任教練為主,培育國家級選手或擔任代表隊教練。
而第一銀行也不乏運動員退役轉換跑道成為銀行員之後,一路高升的例子,例如,多年前已退休的一銀主秘黃華山、岡山分行經理黃龍源,他們都曾是出身一銀棒球隊的選手。
運動員具毅力及團隊合作特質
運動員在轉換跑道成為銀行員之後,憑藉著運動員特有的毅力及吃苦耐勞的性格,在金融界的職場上,同樣能表現得有聲有色。
現年63歲,出身合庫桌球隊國手的城內分行經理葉國欽回顧這數10年的金融業生涯就指出,運動員固有的不服輸性格,以及團隊合作、服從上級的精神,其實在從事金融業務時,也很需要,他在轉換跑道從事金融工作之後,將過去在球隊的這些精神帶入職場,不僅和同事與部屬之間相處融洽,而且在推動金融業務時,更能發揮團隊戰力。
葉國欽也笑說,因為運動員在訓練的過程中,本來就養成吃苦耐勞的個性。另外也有一定的體力,所以在轉換跑道時,能夠付出比別人多出2、3倍的努力,來適應新環境、學習新業務。
轉職規劃讓運動員無後顧之憂
提到合庫,葉國欽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他深有所感的說,合庫對於運動員,從訓練到除役,全方位的照顧與安排,讓合庫球隊的球員,能沒有後顧之憂,好好打球。他也透露,正因為這樣的特質,很多好球員在選擇球隊時,都會選擇加入合庫的球隊,因為這樣的安排讓球員們安心,運動員的生涯風險重重,然而在合庫的制度安排之下,即使發生運動傷害,球員在下半生仍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而從運動員到成為銀行員的過程,葉國欽印象深刻的指出,合庫在整個接軌的過程,安排得非常細膩,在運動員尚未退役之前,就安排球員白天上班先學習業務,下午或傍晚練球;此外,還有所謂的「實習」制度,亦即在球員轉成為全職的銀行員之前,先安排球員到分行實習一段時間,等各方面的專業都成熟之後,再安排球員正式到第一線。
葉國欽還有2年就將屆齡退休,他感性的說,比起企業砸重金養明星球員,合庫能讓每位球員在除役之後工作到65歲:「等於是養球員一輩子!」能夠如此用心,真的很難得。正因為合庫讓球員轉為銀行員的制度由來已久,因此在這條路上他並不寂寞,有很多當過合庫經理、協理的球場前輩們來引導他前進,學習甚多。人生上半場是出色的桌球國手,下半場成為出色的銀行家,在合庫這個大家庭,葉國欽也成就了他的圓滿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