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

「逆向累進調整年金」的觀點

洪茂蔚

年金改革方案芻議

洪茂蔚

現職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

學歷 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學士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經濟學碩士Northwestern University財務金融博士

經歷中興大學社會科學暨管理學院院長臺灣大學管理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台灣財務金融學會理事長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所教授臺灣大學講座教授


「逆向累進調整年金」的觀點

金改革是攸關大眾福祉的社會改造工程是無可迴避的重要課題由於事涉利益重分配其擘劃之艱任事之難不言可喻2016527日蔡總統核定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設置要點迄今歷經20場年金改革會議4場北東地區分區會議後由陳建仁副總統擔任召集人的年金改革委員會彙整各界意見在今2017119日正式提出年金改革10大重點」,希望3月底前把年金改革草案送至立法院最晚不要超過520草案中眾所矚目的要點包括18%優惠存款將走入歷史6年後全數歸零另外為讓退休公務員領得少公務員退休投保薪資採計期間將逐年拉長請領年齡也將延後至65歲等

儘管年金改革10大重點已經出爐,然而社會各界在此一議題上持續對立,紛擾不休,難謂真正形成共識。且牽涉年金改革的法案多達8項、上千條的條文,將由銓敘部、教育部、勞動部各自提出修法草案,仍有一段長路要走。當此爭議未息之時,吾人欲就財務健全的觀點對年金改革提出一些芻見。

年金問題沉痾已深,盤根錯節,牽涉層面甚廣。欲為國家建立一套兼顧效率與正義、可長可久的年金制度,自需集思廣益,深謀遠慮,曠日廢時勢不可免。然而另一方面,依據退撫基金精算報告書,軍人退撫基金恐將於2019年破產;2016年6月14日《聯合報》根據銓敘部與勞動部資料報導,勞保基金將於2018年發生收支逆差,若無改善,則預計2027破產。看來年金問題已是迫在眉睫。

本文嘗試提出「逆向累進調整年金」方案,以期解此燃眉之急。這一方案可視為年金問題的一個「制度簡單」的解方。此處的「簡單」,並非簡陋無文之謂,而是刻意以質樸的手法,探求一個單純、公平、永續的年金制度。事實上,當問題本身已經複雜到僅剩極少數專家能夠掌握的程度,單純可行且易於了解的解決方案更見其必要性,因為唯有如此,社會大眾才有對話的基礎,進而使理性討論得以開展,這也是本文的主要目的之一。此一「逆向累進調整年金」的基本想法實則源於所得稅的累進稅制。針對個人每月所領取的年金總額(包括月退俸、優惠存款利息收入、年終慰問金、子女教育補助費等所有金額加總),政府可設定一「年金最高免減金額」(類比於免稅額),原領年金低於此免減金額的部分仍全額領取,高於此免減金額的部分則領取某一成數,且此一成數逐級累退;對比於累進稅率,此處我們用「逆向累進」來代表此一觀念。

「逆向累進調整年金」方案的主要目的在於挽救近期有破產危機的年金,因此其適用對象僅限於目前正在領取年金者。試舉一例如下。

據報載部分曾膺政府要職的退休人士目前月領超過新台幣16萬元,本文即以16萬為例。假設年金最高免減金額設定為6萬元,高於此金額1萬元以內的部分領取9成(即9,000元),超過此金額1萬元而未超過2萬元的部分領取8成(即8,000元),以此類推,超過此金額7萬元而未超過8萬元的部分領取2成(即2,000元),超過此金額8萬元而未超過9萬元的部分領取1成(即1,000元),超過此金額9萬元的部分則不再領取。在此假設方案之下,原本年金每月領取16萬元的金額,下調為10萬5,000元。詳細計算可參見表1。


以原月領總額16萬,年金最高免減金額6萬為例,調整後實領金額將減為10萬5,000元,少領5萬5,000元,降幅達34.375%。事實上,10萬5,000元即為此一設定下之「天花板」金額,亦即不論現在領多少,調整後最多只能領取此一金額。

年金最高免減金額的設定,取決於兩大因素。首先,此一金額最低不應低於基本生活水準所需支出,否則將可能使原本收支平衡的年金領取者入不敷出。其次,藉由調整年金最高免減金額可減少所需支出的年金總金額,以弭平或縮小現今的年金缺口,避免年金走向破產。注意到年金最高免減金額越高,個人月領金額越多,所需支出之年金總金額也越多;反之,年金最高免減金額越低,個人月領金額越少,所需支出之年金總金額也越少。

試比較前例,現假設年金最高免減金額設定為4萬,金額調整級距及調整成數維持不變,則根據表2,原本年金每月領取16萬元的金額,下調為8萬5,000元,低於年金最高免減金額設定為6萬時的月領金額10萬5,000元。


以原月領總額16萬者,年金最高免減金額4萬為例,調整後實領金額將減為8萬5,000元,少領7萬500元,降幅達46.875%。8萬5,000元即為此一設定下之「天花板」金額,亦即不論現在領多少,調整後最多只能領取此一金額。

由此可知,年金最高免減金額與欲削減之年金逆差額度有關,亦與國民基本生活水準有關,此二者又可由年金收支狀況、年金運用效率、生活指數、通貨膨脹率等隨時間改變的變數反映,因此年金最高免減金額可定期(例如每年)檢討,必要時予以調整。

調整後之年金實領金額,除受最高免減金額之設定的影響,亦與逐級累退的成數有關。現仍以原月領總額16萬,年金最高免減金額6萬元為例,但假設高於最高免減金額1萬元以內的部分領取9成5(即9,500元),超過最高免減金額1萬元而未超過2萬元的部分領取9成(即9,000元),超過最高免減金額2萬元而未超過3萬元的部分領取8成5(即8,500元),以此類推,超過最高免減金額17萬元而未超過18萬元的部分領取1成(即1,000元),超過最高免減金額18萬元而未超過19萬元的部分領取半成(即500元),超過最高免減金額19萬元的部分則不再領取。在此假設方案之下,原本年金每月領取16萬元的金額,下調為13萬2,500元。

詳細計算可參見表3。此例中超過最高免減金額的部分,每1萬元的實領金額逐級累退,其扣減金額以1萬元之5%的幅度增加,我們稱其為「遞減調整成數」。表1與表2的遞減調整成數都是10%。

以原月領總額16萬者,年金最高免減金額6萬,遞減調整成數5%為例,調整後實領金額將減為13萬2,500元,少領2萬7,500元,降幅達17.1875%。

承此例,其他條件不變,表4呈現遞減調整成數為20%的詳細計算,原本年金每月領取16萬元的金額,將下調為8萬元。

以原月領總額16萬者,年金最高免減金額6萬,遞減調整成數20%為例,調整後實領金額將減為8萬元,少領8萬元,降幅達50%。8萬元即為此一設定下之「天花板」金額,亦即不論現在領多少,調整後最多只能領取此一金額。

歸納而言,調整後每月實領金額受兩個維度影響:年金最高免減金額與遞減調整成數。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年金最高免減金額越高,或遞減調整成數越低,則調整後每月實領金額越高。表5彙整了原月領金額16萬元在兩個維度採取不同設定下的各種調整後月領金額,注意到每一列的金額隨遞減調整成數的遞降而遞增,每一行的金額隨最高免減金額的遞增而遞增。

另據報載,某位高層退休後月領金額高達30萬元,針對此一極端案例,我們亦將其應用於「逆向累進調整年金」,計算結果參見表6。注意到表6的前兩行與表5的前兩行金額全無差異,這些相同的數字意味著該種設定下可領取的最高金額,例如若設定最高免減金額為3萬元,遞減調整成數為20%,則不論原本月領金額有多高,調整後每月最多只可領取5萬元,亦即碰觸到「天花板」。另一方面,最高免減金額則可視為某種意義的「地板」(當原月領金額低於最高免減金額時,調整後月領金額還是會低於此一「地板」)。「逆向累進調整年金」這種調整後月領金額具有上限與下限的特性,將有助於規劃調控年金缺口。

我們將幾種不同設定下逆向累進調整年金方案調整後的每月給付金額與每月節省金額繪製於圖1至圖3每一圖之橫軸均為調整前每人月領金額a部分之縱軸為調整後每人月領金額b部分之縱軸為調整後每人每月撙節的年金支出

接下來本文依據當前領取軍公教年金的人數與金額之實際資料估計逆向累進調整年金在不同設定下得以撙節的支出首先7彙整了軍公教退休人員領取年金的現況並將軍公教加總後之月領金額人數分配繪於圖44的橫軸為目前月領金額縱軸為人數

接著我們將圖1至圖3b部分之調整後每人每月年金撙節支出」,乘以表7或圖4中各月領金額區間之人數再予以加總就可估計出逆向累進調整年金在不同設定下每個月為軍公教退休基金撙節的支出並可繪製出圖5軍公教年金每月撙節支出金額曲面」,部分結果彙整於表8

從圖5可明顯看出,「軍公教年金每月撙節支出金額曲面以左上方最高逐漸向右下方傾斜這個趨勢符合前文所提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年金最高免減金額越高最高免減金額軸往右或遞減調整成數越低遞減調整成數軸往下)則調整後每月實領金額越高每月撙節年金金額越少曲面高度越低反之年金最高免減金額越低最高免減金額軸往左或遞減調整成數越高遞減調整成數軸往上則調整後每月實領金額越低導致每月撙節年金金額越多曲面高度越高

由於表8以及圖5對於軍公教年金每月撙節支出金額的估計是採用當前的實際資料因此立即可依年金缺口決定最高免減金額與遞減調整成數舉例來說倘若經由精算發現每年須攤提新台幣160億元以弭平年金缺口則可採取最高免減金額3萬元遞減調整成數5%的方案在此方案下每月撙節支出金額為13.7億元因此每年撙節支出金額可達164.4億元如果政府考慮物價水準擔心一個月3萬元的收入不足以支應基本生活所需要月入4萬元才夠則不妨採取最高免減金額4萬元遞減調整成數10%的方案此方案每月撙節16.7億元每年撙節之金額足以覆蓋160億元的年金缺口

目前年金問題爭議太多各方意見紛呈改革方式不易形成共識本文針對年金問題提出的逆向累進調整年金」,是一種制度簡單的解方不牽涉深奧的年金理論與複雜的年金制度亦不碰觸饒富爭議的所得替代率而以單純公平可行永續為著眼點若從逆向累進調整年金方案出發跳脫既有思維框架從各種角度拆解並逐漸逼近問題核心我們相信複雜的問題終究會有完整而理想的解答本文為原作者刊登於20171月號台灣銀行家雜誌的更新擴充版本7資料來自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第五次及第六次委員會議之報告資料及會後補充資料8計算時各組金額取組中點但月領金額最高之組9萬元以上僅取值95,000因此表8的每月樽節支出金額應是低估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