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
金融業挺基礎建設 金管會出招引資金活水
專訪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
採訪、撰文:鄭文
金融業挺基礎建設 金管會出招引資金活水
對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金管會將配合國發會、經濟部及科技部協力整合,並開創更多資金活水,發揮金融業的龐大資金動能,讓我國整體基礎建設政策推動更加順暢。
蔡英文政府執政以來,大力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相關新施政,國發會也以高效率著手規劃中。不過,背後還有一個可能鮮少被注意,但始終默默耕耘,而且發揮著莫大影響力的身影,就是致力於提供更多資金活水的金管會。
以大方向而言,金管會近幾年來皆持續引導有投資需求的資金轉入公共建設,壽險業正是一例。目前國內壽險業可運用的資金高達20.43兆元,根據《保險法》規定,保險業投資金融資產證券化等受益憑證,最多可達其可運用資金的10%,換言之,保險業可投資公共建設的總額度初估約2兆元。
根據統計,截至去年(2016)底,保險業資金於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之投資金額約為576億元,若再加計以地上權、有價證券等方式投資公共建設之金額(有價證券投資31億元、地上權投資1,175億元),則合計為1,782億元,連2兆元額度的1/10都不到。可見投資公共建設這一塊,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積極鬆綁保險業相關投資法規
對政府來說,倘若未來壽險業能投入公共基礎建設,對於減輕財政負擔,勢必有不小的助益。對壽險業者來說,公共建設可以提供長期而穩健、收益率足夠的投資標的,是去化資金非常好的管道。只要未來有更多公共建設案源,且政府建立出合理的商業模式,一定可以吸引壽險業積極評估、參與,為兩造雙方創造雙贏。
為此,金管會也積極鬆綁相關法規。最具指標性的,包括去年修正的《保險法》第146條之5,放寬保險業投資公共建設時,可以擔任董監事,前提是席次不得超過全體董監事席次1/3,目的就是希望壽險業進行財務投資後,也有一些主導權,更容易管理投資標的,投資意願自然就會提升。
另外,金管會也放寬保險業投資促參案件時,可以採「事後查核方式」辦理的適用門檻金額,由5億元及保險業實收資本額10%以下,放寬至50億元及保險業業主權益10%以下。
取消私募基金投資公共建設限制
今年伊始,金管會便又祭出一項新開放措施:取消私募REITs(不動產信託投資)投資於開發型不動產或不動產相關權利時,有關信託財產價值40%上限之限制,以鼓勵更靈活的民間資金投資公共建設。
也就是說,過去一檔REITs基金若投資開發中的建案,最多只能投資該基金的40%,但未來若是投資開發中的公共建設,最高可100%統統投入。
金管會銀行局評估後認為,開發中的公共建設投資風險較高,但私募基金通常限定專業投資人,評估風險之專業能力和風險承受度都比一般投資人高,更適合參與公共建設投資。開放REITs資金後,可望為整體公共建設帶來龐大的資金動能。
鼓勵銀行對綠能基礎建設放款
除了導引壽險業、私募基金的資金投資公共建設外,金管會也鼓勵銀行業者多多益善,提供融資。以前瞻基礎建設之一的「綠能建設」為例,其中「離岸風力發電」雖然在世界各國中仍是一個相對年輕的技術,但為大勢所趨,已被行政院列為重要項目之一。行政院長林全多次強調,在全力維護鄰近海洋和漁業資源的同時,離岸風力發電在我國能源結構轉型中占重要地位,政府會積極發展。
此外,金管會持續鼓勵國內銀行對新創重點產業放款,並督促銀行公會將信奉「赤道原則」的精神納入會員授信準則,要求銀行圈進行授信決策時,必須評估環境衝擊等因素。
就目前成績單來說,金管會的表現也沒有讓人失望。國內銀行對綠能產業積極辦理授信,截至今年1月底,放款總金額也已突破1兆元;對於7大新創重點產業(綠能科技、亞洲矽谷、生技醫藥、國防產業、智慧機械、新農業、循環經濟)的授信餘額也已突破4.62兆元,較去年9月底增加1,171億元。
再者,為了幫助規模較小、發展時間相對短的綠能產業取得融資,金管會也已協調經濟部將「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的最高保證成數,由原有的8成提高為9成。
除了積極跨部會合作外,金管會也將整合金融周邊機構資源,來推動政策。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指出,金管會積極與台灣金融研訓院等機構,多次舉辦相關主題的論壇或高峰會,每次攤開與會成員名單,很多金融機構的董事長、總經理都赫然在列, 這也是幫助金融業者更了解如何提供協助的理想管道之一。
可參考國外成立綠色投資銀行
另外,金管會也持續參考成功的國際經驗。舉例來說,英國2012年成立「綠色投資銀行」(UKGIB),由英國政府百分之百持股,投資具有可觀風險投資收益率之綠色科技產業,包括投資離岸風力發電、廢物循環再造及生物能源、能源效益以及小型可再生能源產業等,並規定只能布局稅前投資報酬率3.5%以上的案件。
綠色投資銀行的出現,對於不少追求穩健收益的退休基金、保險公司、國家主權基金及共同基金等法人投資者來說,不啻為多了一個新投資標的,這樣的觀念也很值得「錢滿為患」的台灣來參考。
另外,英國也成立全球第一個離岸風電基金(UKGIB Offshore Wind Fund),募集基金規模上限為10億英鎊,目前由綠色投資銀行100%持股的子公司UK Green Bank Financial Services Limited(GIBFS)負責營運投資管理。外界看好,以英國的進度,可望在未來5年內使離岸風電對外收取的電費水準接近天然氣。
「政府推動這些,不會是為了建設而建設,而是認真評估過真正的需求,試圖慢慢轉變國人的觀念。」鄭貞茂指出,金管會主要是站在「協助」的角色,結合國發會、經濟部及科技部等部會推動的產業政策,鼓勵金融業積極提供相關金融協助,就資金供應提供多元的協助,讓政策推動過程可以更平順,以促進投資並發展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