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
國際金融影響》全球政治干擾仍多
留意黑天鵝出現
國際政局因5月初法國與南韓的總統選舉帶來新的氣象,兩位總統的當選不僅牽動法韓政局,也連帶影響歐盟及東北亞的政經發展,未來國際金融情勢將有何新變數,值得各界關注。
法國新局》馬克宏當選的意義
馬克宏出線代表法國人民政經路線的選擇。面對諸多困難,包括歐盟存續危機,國際恐怖主義肆虐,尋求庇護難民對社會衝擊,以及人民稅負沉重,經濟成長停滯與偏高失業率,法國最後終於做出發展路線的抉擇。
法國去年經濟成長率只有1.17%,遠低於德英,而今年歐洲景氣稍復甦,但法國第1季0.8%的成長卻仍不及德英一半(詳見圖1)。至於10%的失業率更是德英2倍以上,其中超過1/4以上的青年失業,更造成社會極度不滿。
馬克宏的財經主張
在這樣的政經情勢下,馬克宏偏成長的「前進運動」獲得認同。對外,他主張歐盟統合財政,擴大歐元區的支出規模。對內,要求減少法國政府支出,以符合歐元區債務規範,強化其對歐盟與歐元的支持。
馬克宏認為歐盟要強化反傾銷措施,控制戰略產業的外來投資,並須採取貿易管控政策,與中國簽署相關協定。對國內經濟政策則是擴大內需,重視職業訓練;對失業者,特別是希望年輕人提升職能以找到好工作。同時也要調降企業稅負,鼓勵企業投資,並縮小政府規模,朝數位化方向邁進(詳見表1)。
馬克宏對金融市場的可能影響
除了財經政策外,最大考驗仍在國會合縱連橫的政黨結構。6月法國國會改選,馬克宏領導新成立的「共和前進黨」雖可能進入國民議會,但恐無法取得絕對多數。他採取任命右派總理,以擴大政治版圖,法國未來經濟發展應會相對穩定。
馬克宏當選法國總統唯一確定的是歐盟不會崩解,但歐盟與歐元區的發展仍須視德國總理梅克爾能否在9月國會改選續任。梅克爾及其所屬政黨目前支持度看好,可以降低歐元匯率的不穩定。
歐洲央行最近決議維持利率不變,並至今年12月都要縮減資產購買規模至每月600億歐。美國聯準會今年還要調升利率,加上美國經濟優於歐元區,歐元要走強就得看川普總統對德國的施壓。雖然美國因貿易逆差將德國列入外匯觀察名單,「外溢」到影響歐元的機會不大,不過仍宜謹慎對待(詳見圖2)。
韓國新局》文在寅當選的意義
文在寅當選南韓總統,是人民對前總統朴槿惠的政商勾結、貪腐無能、閨密干政、青年失業與失落的集體反彈,而北韓發展核武更造成東北亞危機升高。文在寅處於內憂外患情勢就任總統,責任也就特別沉重。他從上任到光化門行政中心上班,展現親民作風,並派推動陽光政策的知日與知北韓老將分任總理與國家情報院長,說明文在寅高舉自由派理想,卻仍能務實處理北韓及日本問題。
文在寅的財經主張
南韓經濟成長不振,財閥主導政治,財富分配不均,失業率上揚(詳見圖3),特別是青年失業率。「地獄朝鮮」與「七拋世代」等各種絕望情緒充斥社會,文在寅的經濟政策能否扭轉社會悲觀氛圍就越顯重要。
文在寅與美、中、日、俄等國領導人通話,希望透過會談化解核武危機,而北韓卻依然試射飛彈。他的陽光政策能否「暖化」北韓顯然有挑戰性。如果這樣的善意、北京的施壓都無法制止北韓核武,美國川普政府鷹派抬頭,東北亞緊張局面將對亞洲金融市場產生負面衝擊。
處理國內財閥干政而不傷害經濟則並非易事。畢竟發展大企業作為經濟火車頭向來是南韓的發展策略,目前看不出文在寅能有破壞性的建設。僅推動小股東發言權是無法撼動大企業的治理問題,而未來政府若與大企業有比較自律的互動,就應該予以肯定。
另一方面,文在寅採增稅與增加支出,以及擴大政府編制的「大政府」構想,固然可紓解部分經濟低迷與就業不足的問題,但規模與長遠效益都仍有疑問。不過,若能強化稅制改革,縮減貧富差距,則不僅與其執政價值一致,而且也較易獲得民眾肯定。
南韓政府最可能推動的是「第四次產業革命」。依照過去執政效能,我們預期南韓在少量、多樣、客製化與網路化的產業升級應會長足進步,其整體經濟競爭力會大幅提升
文在寅對金融市場的可能影響
全力化解世界強權與北韓矛盾將一直會是文在寅的重要任務。文在寅應會調整親美保守路線;南韓仍與美同盟保障基本安全,但在面對北韓問題時,將有較多善意,降低東北亞的緊張。如果政府能有效處理薩德系統,取得中國大陸諒解,那麼南韓不僅保住其最大出口國的信任,穩定經濟發展,又可減少韓元貶值刺激出口,避開美國匯率操縱的制裁。
能否順利推動國內經濟政策,就得面對國會檢視。現階段共和民主黨僅占國會40%席次,而通過法律須超越60%的門檻,因此需要尋求其他政黨的合作。文在寅必須保持親民、廉能政府形象,憑藉高民調才能確保政權穩定,政策推動無礙。
南韓政經危機應暫時解除,韓元走向應回歸政策及經濟基本面。未來美國川普政府與聯準會的貿易、匯率及貨幣政策是影響韓元走勢的重要因素。自2015年以來,韓元兌換美元相對於新台幣「多」貶值了8.38%(詳見圖4),未來兩國對美元的匯率都會受美國「監看」,而韓元先前弱勢將有助於其對外貿易競爭力。
國際金融市場》留意美國、德國、北韓政治變數
法國馬克宏當選總統,擋住歐洲民粹主義及保護主義的抬頭,而文在寅當選南韓總統,有助化解朝鮮半島軍事危機。排除這些不穩定風險因子,讓國際金融市場稍可回歸經濟基本面。
不過,法國與南韓雖屬OECD國家,但政經影響力有局限。未來我們須關心川普政府「美國優先」非典型壓力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其中還包括德國梅克爾總理與川普的歧異,以及北韓執意推動核武可能引發川普的反擊。無論如何,國際金融市場仍受諸多政治因素干擾,黑天鵝仍隨時會出現的。(本文作者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財金系教授、政治大學金融系兼任教授)
(表1)馬克宏的歐盟及經濟政策主張
歐盟 | 1.推動共同財政政策、設立聯合財政部、發行歐元區公債及落實銀行同盟。 2.強化歐盟反傾銷措施,對戰略性產業外來投資加以控制。 3.歐洲應在安全、貿易和生態方面加強平衡與中國關係,並洽談相關協定。 |
經濟 | 1.擴大內需,500億歐元投資;300億歐元投入生態及職訓計畫,200億歐元投資農業、醫療、交通及現代化政府。 2.減少政府600億歐元支出;減少預算赤字360億歐元,包括限制健保支出成長率在2.3%以內。 3.稅制調整;提高燃料稅,降低企業稅率為25%,降低財產稅率,及實施加班費免稅。 4.中央政府行政作業數位化並裁員5萬人。 5.所有勞工適用失業津貼,溫和開放勞動市場競爭,降低失業率至7%。 |
(表2)文在寅的北韓及經濟政策
北韓 | 1.恢復陽光政策;透過多方對話解決北韓核武危機。 2.重啟開城工業園區和對受害韓國企業補償,創造工作機會。 3.基本反對美國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競選時「要交由下一屆政府決定」。 |
南韓 | 1.增加稅收,提出規模90億美元財政刺激方案。 2.政府增聘消防員、警察和社會工作者,創造公部門就業機會,並要降低非正規勞工比率。 3.增加小股東提名董事權力,改善家族財團經營管理,要打破政商勾結,不再赦免企業罪犯。 4.計劃設立「總統直屬第四次產業革命委員會」,產學參與的官民合作體系,推動「第四次產業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