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
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中租看好東協未來 展開3階段深耕計畫
中租控股鮭魚返鄉近7年,不僅在中國大陸遍地開花、站穩台灣租賃領頭羊,未來看好東協市場的成長力,今年全面推動「東協大躍進」計畫,期盼再度交出漂亮成績單。
中租控股深耕全球租賃市場多年,更站穩台灣租賃上市公司的龍頭。展望今年,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啟動「東協大躍進」計畫,搭配栽培人才、政府支持與金融機構合作,讓中租與台灣金融業者都能攜手協助台商,並在東南亞市場共生共榮。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有信心的說:「未來,我們更鎖定緬甸、寮國與印尼等市場來評估,無論是透過獨資、合資,甚至併購的方式,都期望能成功登陸。」
但隨著東協市場成為各國眼中值得進軍與發展地區,台灣得面臨眾多同業競爭,他坦言,期盼政府可以協助台灣金融業者前進當地布局,並能提前開始與東協各國簽訂租稅協定,才有利台商在東協市場發展。
早一步南向,打造新獲利引擎
中租企業成立至今已經邁入40周年,1983年在美國設點,時間早於中信,當時規模尚不到現在的5%,但中租眼光看得遠也長,早在1980年代前進東南亞。
時至今日,中租在1989年成立泰國盤銀中租租賃公司,2007年獨資在越南成立仲利國際租賃公司,站穩越南以及泰國2大根據地,急起直攻東南亞租賃市場,目前中租在越南已經擁有3個據點,今年將再成立第4個據點;同時,中租與馬來西亞成功集團合資成立仲利成功融資公司,也在今年於柬埔寨開幕據點,加上未來將到手的菲律賓執照,相信在東南亞市場仍可繼續發光發熱。
過往中租在布局東南亞據點時,許多金融業者不禁想問,中租選擇前進南向,耕耘東協市場,看中的究竟是什麼?
的確,金融風暴以前,中國這塊土地,在台商心中獨領風騷,憑藉其人口紅利、幅員廣大以及同語言等優勢,被當時的台商視為企業生產基地的不二之選,金融、租賃跟隨客戶走的原則,中租當然也挺進了中國市場。
然而,陳鳳龍看到未來的趨勢並提到:「早在當時,我們就已經設想,應該要幫中租再創造第2個發展藍圖,拓展新藍海市場。」東協市場正是首選,同樣具有人口紅利優勢,雖然當時經濟發展與生產地位未能與中國大陸匹敵,但也有不少國內外企業選擇落腳東南亞市場,加上當地利差高,中小企業蘊藏豐富,因此中租提早布局,前進東協市場搶商機。
與台資銀行在東協既競爭又合作
有人會問,如果東協市場當地已經有銀行,為何企業還要跟租賃合作?首先,租賃屬於經濟部管轄,具有統合風險綜合的放款文化,將信用風險貼補在利率上,以合力放款利率平衡風險,適合有資金需求、正在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客戶。
中小企業背負勞力密集、技術密集以及風險管理3大重擔,較容易傾向以高利率取得快速的資金,租賃業在此時作為合作對象,恰能切入企業客戶需求。
如果要與資金提供者相比,銀行與租賃業其實既是競爭、也是合作。放款客戶可能有重複市場,但金融業屬於高度監管行業,租賃可在此時找到自己的利基市場,有時租賃資金面更會從銀行方取得,在平衡放款風險與利率翹翹板下,租賃與銀行在東協市場,有時可說是合作關係。
長期栽培外派人才、耕耘在地客戶
根據中租資料統計,目前中國大陸占中租貢獻比重逼近4成、台灣約為5成以上,東協市場尚小於1成,但去年東協成長亮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市場正在逐步開花結果,今年還有菲律賓以及柬埔寨投入營運。
為讓東協表現更好,長遠規劃,陳鳳龍期望,平衡中租3大市場的獲利比重,第1階段,先拉高東協營收貢獻比重,從目前的1成拉高至2成。
其次,栽培人才。中租早在3、4年前,便啟動亞太MA計畫,外派年薪上看新台幣200萬元,在台灣大舉招募青年才俊、資優人才,希望透過招募、搭配海內外培訓,可以為中租打造優質人力、儲備未來國際工作人才,力助中租成為亞太地區卓越財務金融公司。
人才是企業國際化發展與永續經營的基石,培育優秀員工前往海外,既可將台灣經驗引入當地,也可以複製人才,協助國際員工融入當地生活,落實人才在地化,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
因此,他相當看重人才的語言能力,並希望儲備幹部都能從基層做起,透過實地拜訪在地業務客戶,掌握跨業資訊,扶植潛力客戶,了解風險審查以及實際觀察的雙重能力重要性,將這些特質逐步融入工作能力表現,強化核心競爭力。第3,不光只跟著台商走,也耕耘當地市場。
「租賃業跟著台商走是好策略,但也必須開拓屬於自己的市場。」中租一直秉持這個理念,開拓海外市場,除了牽手台商,建立屬於自己客戶與業務,同步深耕當地客戶,了解當地風情文化以及中小企業需求。
例如東南亞當地企業因風土民情,偏重農耕、養殖等產業比重高,他更強調,未來打算進軍的寮國市場,當地農業占GDP比重超過2成,同時在越南、泰國、緬甸等國家,也有不少台商著重在養殖業。
理解在地市場與客戶需求、提供客戶所需要的服務,這個理念讓中租成功耕耘中國大陸。根據資料統計,目前中租在中國大陸市場,超過99%都是經營本地的生意,意指客戶來源並不光只是台商、還有當地客戶,即便將市場拉到東南亞,中租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同樣採取同一策略,中租耕耘台商之餘,也積極耕耘在地客戶。
依各國特色,採不同發展布局策略
中租布局東協,先看其人文發展、融資機會,再依據當地民情,選擇獨資或是合資進軍當地市場,耕耘至今,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地成為中租東協主要營收貢獻來源。
中租選擇的東協市場,都有其特色。以柬埔寨為例,當地發放金融業執照較為嚴謹,中租選擇與柬埔寨皇家集團合資成立「Chaile ase Royal Leasing Plc」新公司,資本額200萬美元,中租出資6成,耕耘當地車輛、設備以及營建機具等融資性租賃服務。柬埔寨過去10年經濟表現優異,融資性租賃業務在當地發展潛力強勁,中租擁有長達40年的租賃服務經驗,搭配皇家集團在地銷售管道優勢,可望加速當地發展布局。
越南部分,中租於2007年,在越南獨資設立越南子公司仲利國際租賃,看中當地中小企業市場。在泰國同樣看中當地汽車融資市場,另也有當地中小企業發展資金需求。
馬來西亞當地華人比重達25%至30%,掌握金錢比例高,在馬來西亞,銀行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中租進入馬來西亞,與當地馬來西亞成功集團合資成立公司,切入當地汽車融資市場,看中的則是馬來西亞為東協第3大汽車生產以及銷售國。
盼政府與東協商談租稅協定
雖然深耕東協市場已久,陳鳳龍仍認為政府其實還可以給予更多幫助,包括協助台灣金融業走出海外,發展東協市場的業務,適時提供台商資金的援助,並期許政府能與東協各國簽訂租稅協定。
同時,他相當肯定政府在南向政策上所做的努力,但無論是租賃或是台商,在東協國家耕耘,必須要解決政府效率、稅務、法制問題等現況。
東協每個國家的稅制、匯率、利率、文化都不盡相同,地點、租稅優惠也都不同,如果政府能與東協各國盡速簽定租稅協定,將可望有助擴大台商經貿實力,也益於發展租賃業與金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