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
日韓前進東協戰略
官方機構前導 領軍企業打經濟群體戰
日本、韓國長期看好東協國家經濟發展潛力與人口紅利,尤其在當前高速經濟發展之際,龐大的基礎建設商機與資金缺口吸引日韓企業大舉南進。
東協多數國家近年正大興土木進行基礎建設開發,以因應高速經濟發展之需,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東協國家基礎建設開發所需的資金需求預估在2020年將上達8兆美元,龐大資金缺口存在產生的強大商機,讓日韓企業大舉重金注入於東協國家的各項投資計畫。
官方主導提供國際開發援助
日本以日本國際協力機構、日本國際協力銀行,以及日本所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來做領頭羊,採取計畫性的以官方機構為前導軍,背後引領一大群日企在東協國家打經濟群體戰。
更為與中國大陸在東協國家的基礎建設開發上互相競爭,預計在未來5年內將擴大提供1,100億美元,首相安倍晉三曾表示,將善加提供東協市場所需之開發資金、保證,以支持東協國家開發之所需。
南韓在東協政經發展策略與日本模式相類似,均採取透過由官方主導提供國際開發援助(ODA)計畫,進行跨國援助開發與雙邊國家間進行產經合作,此包括雙邊贈與、雙邊貸款、多邊協助等多重開發模式,其中以技術合作和無償移轉(資金、產品、服務等)的雙邊贈與為主要模式。
日韓持續壓重兵於越南,另外,日本近年在印尼及菲律賓的援助金額出現持續降低,而南韓在印尼則仍維持增加趨勢。最值得關注的是,日韓近年在柬埔寨及寮國的ODA呈現快速成長,顯見東協新興國家的龐大商機,已讓日韓加速調整其在東協市場經濟戰略區位布局(詳見圖)。
韓銀以數位金融優勢切入東協
在金融布局上,韓國在東協市場主要在於金融出口及全球化的謀略,該國近年「低利率」亦是加重其前往東協的主因,韓國銀行在東南亞的淨利息收益是中國大陸市場的1.7倍至3.5倍,有較高的獲利誘因,且中國市場高度監管的制度及外國銀行進入門檻過高。
韓銀在策略方面,以數位金融的優勢直接切入東協。國民銀行(KB Kookmin bank)推出「Liiv」智慧型手機App軟體,透過網路快速進行金融交易,已有14,290名柬埔寨人使用。友利銀行(Woori Bank)在柬埔寨發布智慧型手機App軟體「Wibee Bank」,提供轉帳匯款、財務諮詢及匯集韓國流行食宿服務資訊,服務更擴大至印尼和越南。
新韓銀行(Shinhan Bank)在越南推出智慧型手機App軟體「Sunny Bank」,具備信用卡、貸款諮詢、存儲優惠獎勵服務及金融產品投資服務,累計用戶數達到44,000戶;也推出「Sunny Bank My Car」服務,是越南首家針對汽車的數位融資服務。
此外,著眼於東協基礎建設商機龐大,韓國政策性開發銀行(Korea Development Bank),2016年宣布與印尼SMI(Sarana Multi Infrastruktur)金融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開展專案融資(project financing)和聯貸業務(syndicated loans),讓韓國與印尼本地企業有更廣泛的貸款業務。
日銀發行專案債券參與大型基建
以日本來看,在全球金融危機後,面臨更嚴格的資本適足率要求、國家風險及匯率風險管制的更嚴格規定,日銀對東協國家的可放貸限額有相當程度的限縮,採行策略合作方式,籌措東協國家所需的開發資金,例如在越南中部一項30公里高速公路開發案,日本與東協14家銀行策略結盟,以專案聯貸籌措總計3.1億美元資金支應專案開發。
傳統銀行融資面臨益趨嚴格之金融法規規範,日本銀行業在東協國家所參與大型基礎建設投融資策略上,參考國際間大型專案開發之實務做法,以朝向發行專案債券(Projectbond)為主,吸引國際保險機構、退休基金管理業者及大型機構投資者等中長期資金供應者的青睞。
另一方面,2015年由亞洲開發銀行所主導,與主要的三菱東京日聯銀行、日商瑞穗銀行、三井住友銀行等8家大型日銀共同簽署合作協議,同意採公私合營架構發行專案債券,共同籌措在東協市場基礎建設專案開發所需龐大資金。
綜整而言,日本現正以「母雞帶小雞」的模式在東協國家深耕布局,所產生周邊產業群聚化效益值得再深探。(本文作者彭勝本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儀為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