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

立法委員鍾佳濱:培育新南向人才 從東南亞與台灣並進

撰文:鍾佳濱

政府推動以人為本的新南向政策重新定義教育對新南向人才的重要性惟有讓東南亞與台灣人才培育能同步並進才能促成新南向開枝散葉

應全球化潮流各區域經濟體漸有整合結盟為共同經濟體之勢1967年東協成立去年更正式成立了東協經濟共同體AEC這片面積444萬平方公里人口6億的區域預計將於2050年躍升為全球第4大經濟體蔡英文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也應運而生涵括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區域鏈結4大面向相較於過去的南向政策更加強調人才交流與培育

串聯產官學、跨部會協力推動新南向

為此我自去年5月起擔任台灣與越南國會議員友好協會會長7月起擔任台灣與東協國家國會議員聯誼會副會長陸續赴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新南向國家與當地政府官員和台商交流包括去年12月代表立法院長蘇嘉全出席亞洲台商總會於越南胡志明市舉辦之系列活動

今年1我也發起成立新南向國會交流促進會」,由劉世芳委員擔任會長我擔任執行長期能更進一步串聯產官學作為各界推動新南向的重要橋梁除了舉辦國際醫療與新南向政策系列公聽會」,也參與國發會衛福部教育部農委會經濟部等部會舉辦之相關會議協助匯集整合我國南向能量

自新南向政策推出以來我透過近40次的院會委員會質詢要求各部會須有整體性戰略思維以專案型公設財團法人作為推動新南向的工作平台不只要促成台灣產業與南向國家的經貿往來更要重視人力及人才的移動及培訓善用我們的優勢找到台灣在全球亞太區域的重要定位及發展利基

因應人口結構改變的新人口政策

台灣是一個以溫帶移民後裔為主的移民社會位處亞熱帶地區不僅具備來自溫帶移民的特質與技術加上來自熱帶氣候的南島語族共同形塑出多元的社會及文化讓台灣不僅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還有相較於熱帶地區的東南亞國家相對進步的現代國家能力與更民主自由的社會環境是我們前進新南向的最大籌碼

往年台灣配合人口結構曾有許多重大政策1968年推動9年國教1995年開辦全民健保2008年推行10年長照甚至2017年將實施的長期照顧服務法》,都是為了因應台灣人口結構尤其是戰後嬰兒潮的變化而制定但是台灣下一波的人口及人才政策在哪裡

由於長期任職屏東副縣長的經驗當初我競選立委的政見就是留縣升學返鄉就業在地安養3大目標關注的正是屏東縣在地人口問題就任立委後我也呼籲以娘家外交推動新南向政策作為因應台灣未來青壯人力不足的方式之一光在屏東縣就有約5,500名東南亞國家的新住民之子2萬名外籍配偶在這塊土地上成長共同打拚實應善加發揮新住民及新住民之子的能量協力南向

吸引鄰國潛力年輕人口來台

相較其他先進國家台灣不易吸引已具專業技術的人才但仍可透過教育資源及政策配套吸引周邊國家有潛力的15歲左右之青少年培育成為優秀的人才同時也建立對台灣的認同以真正為我國所用我曾藉質詢提出可能的計畫包括培訓馬來西亞獨中教師」、「越南交換教師」、「代訓專科醫師」、「培育公費史懷哲」、「培訓長照輔助人力」、「配合職訓或升學之華語班」、「提升華語文先修課程認證之國際地位」、「鼓勵頂大辦理全英語課程的國際學院」、「鼓勵台灣新住民二代及青年學子赴東協國家留學研習」、「屆返國期限之外勞媒合台商計畫」、「外勞職業培訓生活協助計畫還有經貿科技文化體育和觀光等面向的交流建議也積極追蹤相關部會的辦理情形

尤其人力培育部分我多次要求教育部應加強整合目前各學制校系招收境外生之相關政策制定完整的外籍生來台就學辦法再由外交部進行簽證分級管理核發簽證並由教育部提供合理的在台生活協助偕同內政部追蹤個案藉著強化跨部會合作才能極小化對國人社會之衝擊又能滿足引進優質人力的需要

培訓馬來西亞獨中教師為例留學台灣的僑生中馬來西亞學生超過1.5萬人為大宗應有體系化的鼓勵馬國僑生來台就讀師培畢業後便可返國至嚴重缺師的華文獨立中學任教不僅能維繫我國受少子化衝擊的師培能量也能恢復與馬國年輕一輩的友好連結更能藉此保持我國在華文教育上的發聲地位而以越南交換教師為例約有35越南大學教授未具碩士以上學歷應鼓勵其來台進修碩博學位期間可兼任越南語講師便是真正會講越南話又有教學能力的有效師資除了能提升台灣國際學術競爭力台灣學子也更能學會道地越南話

再以代訓專科醫師為例台灣有相當完備的專科醫師訓練制度且教學醫院仍有容額然而許多東協國缺乏醫學生學士後的專科醫師訓透過東協合格醫師來台接受專科醫師訓令受訓期間於教學醫院充任住院醫師訓畢即返回母國不僅可善用我國專科醫師訓練之能量補充醫療人力亦可促進雙方醫療交流及友好關係

從鄰國的需要,看見自己發展的優勢

人口結構改變──老多青少是各先進國家發展都正在經歷的過程政府勢必要站在整體前瞻的高度針對我國現況規劃完整體系化的人口政策一方面改善台灣人力勞動環境人才培育體制遏阻人才流失問題繼續擴大另一方面也要發揮我國的教育能量透過以人為本的教育作為台灣經濟南向的真正引擎──吸引鄰近國家的潛力人口來台就學不僅是強化台灣與其他國家的友好連結提升台灣登上國際的競爭力也藉此培育潛力人口成為專業人才始能成為足以補充我國所需的優質移民

正如泰瑞莎修女曾說過:「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新南向政策也應該從鄰國的需要看見自己發展的優勢全球第12世界的競爭已趨飽和面對全球化浪潮人口結構轉變等問題台灣不僅要搭配調整國內勞動制度就業環境教育及產業政策面因應更該以更宏觀更開放的視野針對東協國家對基礎建設專業技術或服務等需求率先提出兼具政策指標性和長期實施成效的交流項目才能真正推動新南向步向全世界為台灣下一個1050年奠下利基開創新局本文作者為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