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貿協搭起PMI大平台 助台商南進「打通關」

採訪、撰文:劉書甯

時值新南向政策推動的關鍵時刻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從政策脈絡勾勒出貿協的重要使命期盼為台商與金融業搭起有力的平台並成為台灣在南向航道上的強力奧援

府推動的新南向政策」,現任外貿協會董事長的黃志芳可說是重要的推手原本擔任新南向辦公室主任的黃志芳在轉戰外貿協會董事長職務之後對於新南向政策的推動已被視為是他在貿協最重要的任務在他看來現在的新南向某種意義上可說是大航海時代一個新紀元的來臨外貿協會將透過PMI即人才融資導引商情資訊搜集等3大項重點工作的串聯為有志新南向的金融業者或台商搭起有力的平台

黃志芳在貿協對於新南向政策推動著力之積極從他辦公室一進門處的一塊玻璃板就可看出這塊幾乎相當於一面牆大小的玻璃板上滿滿都是思考對於新南向如何順利推展的策略包括必須化解的障礙企業與金融業需要哪些協助等以及他和他的幹部們腦力激盪之後所提出的執行架構足見黃志芳在新南向政策的投入及用心對於貿協在新南向政策推動上所扮演的角色他更以要扮演星際戰艦」,作為他的期許

觀察百年多來世界主要國家的產業及金融業擴張的速度黃志芳有感而發的說在英國這個上百年的老牌金融大國其全球金融布局打從19世紀就已開始因此談到金融業隨產業而走的國際化布局可說駕輕就熟馬上就有現成的資源舉例來說渣打銀行在東南亞就有超過140個據點這和我國產業及金融業在海外布局的軌跡大不相同

我產業及金融業海外布局軌跡迥異

回到台灣的情況他觀察我國產業在1980年代末期因為當時勞動基準法開始上路產業面臨人力資源等生產成本上升因此開始第一波的外移中國大陸及東南亞都成為台商外移的目標地區在中國大陸依據國台辦的統計總共已有9萬多名台商而在東協國家依據東南亞台商協會的統計總共有超過2.5萬家台商已進駐東南亞市場說到這裡更宏觀的來看:「過去3040我們形同已在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建立了2製造業帝國』!」但相對於產業在中國大陸與東南亞的蓬勃發展再回過頭來看台灣的金融業黃志芳則直言:「相對於產業擴張的速度台灣金融業腳步太慢。」在缺乏金融業者在海外的有力奧援之下使得我國企業在海外打拚經常會面臨在地融資的辛苦也因此得找其他方案

在新南向政策上黃志芳以PMI來點出打通關3大元素其中M就是指融資他形容M不僅與金融關係密切:「更是重中之重!」說到這裡黃志芳認為國外不乏有相關經驗值得借鏡的國家其中日本經驗他就認為非常有學習的價值

日本對外經貿戰略體系值得借鏡

黃志芳進一步說明日本經驗之所以值得效法對於產業投資海外金融業的協助及搭配政策的執行整個可說是一套非常有層次而且周延的系統與執行架構更明確的說他認為這顯示了日本的對外經貿戰略體系及架構非常的完整政府及半官方體系搭配了國內首屈一指的5大商社以及大型銀行集體投入具體執行 也因此不僅在第一時間就能掌握最新的海外投資商機而日本商社與半官方的市調機構再把擬投資的項目制定的計畫透過緊密的合作加速執行並集結日本國際開發銀行之力在融資上得到充分的奧援

在計畫完成之後接下來就是分工執行他指出5大商社在執行海外投資計畫時各自在不同的產業有一席之地亦有完整的產業鏈這也使得日本在競標海外各類的大型基礎建設不愁發包時沒有完整的產業供應鏈作為後盾也因此不會有接了案子卻無法如期完工的風險或變數

反觀台灣正由於沒有上述近似於日本那種嚴密執行的架構以及有層次的資源機構整合由於結構較為鬆散因此對海外基礎建設接案種類頂多只能接小包」。

黃志芳也透露過去的甘苦談經驗說數年前他還在民間企業時就曾吃過這樣的虧他回憶曾代表公司去印尼越南對資通訊產業相關的標案投標當時的國際競爭者有美國的思科中國大陸華為等大型電信集團明明台灣業者的解決方案不比其他國家的電信業者差但永遠都是在最後關頭當技術不相上下時就輸在計畫性融資的評比導致敗北深感國銀對廠商的融資支持對於廠商在海外發展的重要性倘若沒有金融業者在這一方面的有力奧援廠商擴張海外布局的競爭力將大受影響

韓國輸出入銀行扮外貿重要推手

不過話鋒一轉黃志芳認為這種情況現在已慢慢在改善他以中國輸出入銀行為例新任理事主席林水永在上任之後就非常積極針對新南向親自下鄉到中南部舉辦了多場的新南向融資說明會」,而輸銀的資本額也將從120億元逐年增資到320億元已是一個新的開始此外包括農業信保中小企業信保以及海外信保等3大信保的融資額度與操作空間都已漸擴大:「現在可說已走在正確的方向之上。」

對於輸銀在廠商走出海外所扮演的角色他直言其重要性也點出台灣與其他國家如韓國最明顯的落差在於資本規模我國輸出入銀行的資本額僅為韓國輸出入銀行的1/10而已這也使得產業的需求及輸銀在輸出保險融資等所能提供的額度差距擴大這對台灣產業而言是非常可惜的事

而讓黃志芳感觸更深的是數年前韓國的輸出入銀行還因為台灣資金市場的利率在亞洲市場是出了名的低特別跑到台灣來借錢這等於向台灣市場借低利資金然後拿到韓國去幫韓國的產業走出海外發展!」而韓國可說是台灣的主要貿易競爭對手換言之這等於借錢給台灣的貿易對手去擴張海外的實力去擴張海外的布局

新南向的重點不只在產業也在於金融業包括金融業也要齊心:「不僅是新南向整體的國際化也是一條必走之路!」在黃志芳看來台灣的內需市場較小而且沒有天然資源外交處境也相當艱困因此唯一的路就是向外打拚

「人才」為新南向政策重要經濟戰略

新南向政策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經濟戰略黃志芳點出:「就是以人為本。」他認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政府並未注意到企業在南進時所需要的人才養成因此很多是由企業自己想辦法培養南進所需的人才

這種例子不只一個而且從傳統產業到高科技產業所在多有如某個國內知名大型化工企業集團就直接赴越南找優秀的學生提供獎學金讓他來就讀台大化工系等畢業之後該生可在台灣的總公司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再回到越南當地的分公司工作

此外位於嘉義的遠東機械也是一例遠東機械每年都找印度的100名高中生前來就讀台灣的大學之所以鎖定印度是由於印度人的英文好未來在跨國業者可運用的面向非常廣泛此外像聯發科也同樣在IC軟體設計的高階人才培育裡鎖定印度的大學畢業生以獎學金協助這些優秀大學畢業生來台灣進修

大企業集團需要人才之外黃志芳也強調:「中小企業同樣也需要!」由於中小企業所能培育人才的資源有限這就是政府必須協助之處他對此透露外貿協會已爭取教育部的協助未來包括獎學金的名額會增加也會有更多的人才培育計畫讓印度及東協國家這些優秀的學生在完成學業之後就可以直接和台灣產業的人才需求密切的對接」, 或是這些學生亦可選擇回到東協國家協助台商在當地的企業來打拚因此這也將與當地的台商作緊密的串聯

回顧前幾年因為對於東協人才養成及供需未妥善媒合的情況之下所導致的後遺症:「竟然拿完台灣獎學金念完書的學生在回到東協之後反而被日韓企業吸收過去而不是為當地台商所用!」這非常的可惜而且在台灣念過書的這些東協國家的學生之所以這麼受日韓企業歡迎最主要是在台灣所接受的訓練有一定的品質保證現在台灣有29,000多名東協的學生正在台灣就讀這將成為新南向推展的重要人才庫

另一個明顯的現象就是在台工作的外籍移工黃志芳分析在台灣60萬名的外籍移工很多人可能意想不到這些外籍移工在台灣工作35年之後回到東協在當地台商之間有多搶手因為這些移工在台灣工作一段時間關於工作倫理等已吸收了台灣的觀念不用再從頭教起所以受到在地台商的青睞

台灣醫療技術出口將是一大亮點

在各產業領域裡台灣也有一定的出口強項黃志芳隨即強調台灣醫療技術的出口就是新南向的一大亮點他舉例像是越南因為當年越戰影響每年有千萬人出國治療癌症過去他們不是去新加坡就是去歐美未來台灣可開發這塊市場此外印尼亦對台灣的醫技非常感興趣黃志芳指出近來貿協就安排印尼參訪團來台參訪榮總長庚及馬偕等3家醫院

台灣的醫療是真的有競爭力!」甚至因為對台灣醫療競爭力的信心有台商就直接在越南平陽省自行斥鉅資興建了具高達2,000張床位的震興醫院而且已著手找台灣的醫院來幫助經營

台灣醫療技術之所以在東南亞市場有切入點各國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印尼是因為醫療水平不夠馬來西亞則是因為私人醫院費用太高竟是台灣的34所以有錢人紛赴海外就醫

黃志芳再以明確的數字舉例鼓舞醫療產業加入新南向的信心他說去年外人來台灣就醫23萬人其中有28% 來自大陸另有17來自東南亞顯見醫療產業搭配新南向的發展潛力而且現在台灣醫療產業還能進而和ICT交通運輸等結合發揮更大的前進海外優勢絕對是值得透過新南向政策進軍東南亞的明星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