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

為台灣經濟、產業、人才找出路

掌握東協、南亞崛起契機 邁向新南向大航海時代
撰文:傅清源

新南向政策將東協南亞及紐澳市場視為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政府不僅持續積極推動人才與產業的雙向交流與合作更盼以此開拓台灣的經貿新夥伴為台灣經濟尋找另一藍海

向政策一向是政府對外經貿戰略重點早在1993年就曾公布南進政策說帖」,隔年又提出加強對東南亞地區經貿工作綱領」。2002年陳總統宣布重啟南向政策強化對東南亞投資的支援協助並尋求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新政府上任後其宣示的新南向政策」,究竟與過去有何差異以及新南向背後之戰略思維與預期經濟金融效益究竟為何仍有不少人感覺困惑難以一窺堂奧本期封面故事將分由政策市場國際經驗與金融等多角度互相激盪省思深度剖析新南向政策

第2大貿易夥伴,看似熟悉卻陌生

眾所周知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往來地區但卻鮮少人注意東協貿易總額逐年成長2006年的546億美元成長至2016785億美元15.4的比重排名第2猶勝於大家熟知的美國12.2及歐盟9.6

儘管東協高居我國與全球各主要地區貿易量第2且台灣在地理上距東協與中國大陸亦甚為相近然而目前與東協國家的往來多仍局限於經貿相對於與中於投資教育文化等多重層面廣泛了解兩者差異甚大台灣對中國美國日之專家甚多但對於近在咫尺的東協相關專家與研究卻顯然甚為不足如今台灣對東協的經貿依存度日益高升但相對文化制度溝通交流卻未能隨經貿發展步伐同步發展如何消弭這種陌生感讓台灣真正深度對東協加以了解長遠而言對我國經營東協市場將是關鍵性的挑戰

國內外政經變化,引新南向新思維

過去南向政策著眼於東協國家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生產要素成本低廉政府鼓勵企業至東南亞投資有助於產業延續與發展然而隨著時空背景不同如今東協市場人口超過6預估2030年前更可望成為全球第4大經濟體消費力與勞動力雙引擎推升下不僅是國際貿易重要樞紐也是跨國企業競逐的新興市場就台灣情勢而言目前正處於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的關鍵時刻過去我國雖在亞洲新興市場有所布局惟多屬於加工貿易型態對於當地內需市場深耕不足加以面臨區域整合進程受阻產品面臨關稅障礙及後進競爭此外台灣貿易及投資過度集中中國大陸而大陸在歷經30年經濟快速發展後亦面臨產業結構轉型法規制度調整成本快速攀升及經濟成長趨緩等諸多瓶頸無形中也增加台灣經濟穩定發展的潛在風險

新南向政策是台灣在新的國內外大環境下所發展出之對外戰略新思維不僅是著眼於分散經貿風險爭取更多市場商機更希望尋找台灣經濟新動能及供應鏈上的新定位在此動機之下我國對於亞太之經貿布局策略及對外戰略應有結構性的調整以支援國內產業轉型及經濟成長新南向政策將東協國家視為內需市場的延伸把餅做大促進台商企業經濟規模甚至鼓勵在東協國家打造自有品牌未來台灣與東協市場的連結不僅是經貿往來更要長期深耕強化雙邊人才與文化的雙向交流透過這種軟實力的累積讓國人真的能夠融入區域鏈結方能達到所謂以人為本戰略目標

台灣金融應掌握新南向發展商機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不斷提醒新南向要靠PMI」,即人才資金與資訊顯見金融在推動新南向確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然而相對於產業擴張的速度台灣金融業腳步相對較為保守企業資金缺乏子彈的問題往往成為海外發展的重大限制

借諸日韓經驗日本以日本國際協力機構日本國際協力銀行以及日本所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領頭以官方機構為前導引領日企在東協國家打經濟群體戰南韓與日本模式相似採取透過由官方主導提供國際開發援助ODA計畫搭配政策性開發銀行進行跨國開發與雙邊國家合作此外韓國銀行業更深耕當地消金市場以數位金融的優勢直接切入東協推出一系列行動金融業務

台灣或許沒有如日韓以國家力量直接介入的條件但由於東南亞的人口紅利加上金融科技崛起東南亞的金融商機爆發指日可待然而由於台灣金融業規模與海外競爭對手相較明顯不足台資銀行如何追求服務差異化並持續提升跨國金流服務範疇與能力將是台灣金融業能否掌握此次新南向商機之重要關鍵

新南向似為面臨產業轉型人才與經濟成長動能困境的台灣開拓一方新天地然而商機值得期待之餘也充滿挑戰我們準備好了嗎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傳播出版中心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