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

談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5大項目理念及目標

採訪、撰文:鄭文

專訪國發會副主委曾旭正

談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5大項目理念及目標

採訪撰文鄭文


國內重大基礎建設的推動見證了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的歷史行政院提出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將擴大全面性基礎建設投資著手打造未來30年國家發展需要之基礎建設

數歷史最讓國人耳熟能詳也是讓台灣經濟發展步上一大轉捩點的莫過於在蔣經國前總統執政時期所推動的十大建設計畫」,以港口機場高速公路等基本的硬體建設為主接下來是1991年到1997年推動的六年國建」,除了港口公路捷運等交通建設外也劃分出台灣的新都會生活圈並將觸角伸向環保文教等領域

直到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游錫堃擔任行政院長期間政府推出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不僅是過去純粹的工程建設而是更全面的規劃包含e世代人才培育產業研發創新新故鄉社區營造等計畫當時也擬定了國外觀光客倍增600萬戶寬頻到家等目標

美中不足的是即使台灣基礎建設的發展歷史尚稱久遠但整體水準仍未能全面與先進國家媲美根據WEF世界經濟論壇2016~20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基礎建設競爭力全球排名第13仍落後香港新加坡韓國等亞鄰區域

更有甚者國內建築景觀的品質良莠不齊有的還數度傳出安全問題適逢全球產業布局已面臨最快速的變動台灣的產業結構亦深受衝擊加強這些基礎建設為產業升級奠定穩固的根基已刻不容緩

有鑑於此行政院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全面性擴大基礎建設投資著眼於未來30年國家發展需要之基礎建設蔡英文政府執政至今軌道建設」、「水環境建設」、城鄉建設」、「綠能建設」、「數位建設列為5大重點項目為何政府非要推動這5項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不可國發會副主委曾旭正接受台灣銀行家雜誌訪問時提出政府的理念與構想

曾旭正表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有3大必要一是內部基礎設施二是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三是推動有感的建設讓一般民眾感受到生活品質提升他也一一解釋5大項計畫的精神與重點所在,「來到不同階段我們思考的重點也會有所差異現在不會只強調單點某一項建設突破就好所以執行起來也會更複雜。」

軌道建設期望充分發揮整合國土的功能

談到軌道建設曾旭正表示這應當是5大重點項目中比重最高重要性最明顯的一項台灣的軌道運輸雖然已有長達百餘年的發展歷史可惜的是目前未能提供完善的軟硬體服務水準導致沒有充分發揮整合國土的功能

所以軌道建設計畫的目標包括使台鐵盡早完成環島雙軌電氣化規劃北2處直線鐵路以縮短東西部之間的行車時間此外也將整合台鐵與捷運鐵路立體化興闢台鐵觀光支線等比方說嘉義鐵路高架化正是目前行政院已確定納入的計畫

當然政府期望每個縣市能依據自身的交通管理條件提出適切的計畫比方說高雄的輕軌捷運已上路目前評價不錯但興建輕軌動輒上百億元撇開當地民眾的交通習慣不談如此龐大的經費也不是每個縣市都有能力提出來的預算這些都是地方政府應先自行評估的

水環境建設解決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等問題

至於發展水環境建設主要是因為解決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等問題已成為全球顯學也是現階段台灣面臨的國土安全最大威脅之一曾旭正指出台灣明明四面環海氣候也算是多雨卻是缺水淹水問題都有部分區域甚至是每年既要抗旱又要防洪,「聽起來很矛盾但事實就是如此。」

曾旭正表示之後政府將會針對不同區域的環境條件採取分洪清淤設置備援井等手段來避免水患打造一縣市一河川亮點計畫將民眾生活周遭看似不起眼的臭水溝改造成如同高雄愛河宜蘭冬山河一樣深具發展觀光休閒潛力的美麗河川這勢必會成為民眾很有感的改革

城鄉建設選定中型市鎮投入建設

另一項深入民間的建設是城鄉建設多年來政府投資於道路公共建築而私人投資於公寓大樓等其數量密度與先進國家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欠缺良好的規劃設計完工後又疏於維護以致於品質普遍不佳必須全面改造

道路品質要提升路面要平穩鬧區停車不足要解決文化休閒和社會福利設施要提升起來公共服務據點要整合與升級。」曾旭正指出過往這些建設都是集中於大型都會圈現在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政府規劃將重心轉向中型市鎮約有70多個合計人口600餘萬將針對其中心區投入公共建設讓它更宜居宜業

以宜蘭來說中型市鎮可能就是頭城宜蘭羅東新竹的話可能就是關西大概就是有5萬人口以上的鎮。」曾旭正說以後這些中型市鎮周遭更小的鄉鎮要進行日常性消費不必大老遠趕到都會區到中型市鎮即可比較高檔的消費再到都會區

綠能建設優先推動太陽能風力發電

至於綠能建設則完全符合國際潮流基於非核家園的目標積極發展永續能源是當前迫切的任務目前政府的規劃是:「太陽能風力發電列為近期優先推動的項目智慧化與技術創新則是持續鼓勵的工作如此才能盡力達成終極目標進行永續的能源布局

以太陽能來說最近漸有成績但仍有很大開發空間的屋頂太陽能在屋頂上鋪設太陽能發電板透過日照轉換成電能再販售給台電或需要用電者是曾旭正看好的項目,「我們該做的事情是把標準合約弄出來降低彼此的交易成本。」

數位建設持續投入超高頻與雲端建設

最後也是一項銳不可擋的趨勢Giga時代的數位建設資通訊科技發達已預告數位新生活時代來臨實體與虛擬的界線將會更趨模糊這不在話下為了因應未來的生活想像國土建設既要投資新一代的超寬頻與雲端基礎建設因此這次的計畫也將展開DiGi+2025數位國家基礎建設8年內持續投入超高頻與雲端建設同時也要就實質的文化設施歷史文化資源做更深而廣的投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