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

回顧歷史.前瞻未來

撰文:黃崇哲

回顧歷史前瞻未來

撰文黃崇哲

營造全民共識 擴大基礎建設振興台灣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共涵蓋著軌道建設水環境建設綠能建設數位建設城鄉建設等5大面向工作期望用這些計畫所衍生的財務需求帶動國內全新的巨額投資並帶動整體經濟動能

礎建設」,泛指對一個國家而言能夠提供一些對長遠民生及經濟發展所必需的投資與持續營運項目這些基礎建設包括水利供電道路等硬體的實質基礎建設Physical Infrastructure還有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等社會性基礎設施Social Infrastructure而這些建設不僅在興建的階段可以因為投資而帶動經濟成長更能在完工營運時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進而提高國家競爭力

只是對照基礎建設的重要性在國內外的經驗中卻也伴隨著蚊子館的錯誤投資甚或貪汙情事畢竟一項基礎建設從規劃興建到營運往往需要相當長的期程也在不同的政治人物任期中稀釋了預算支出與建設成果的關聯性就如同我國30年前十大建設中的高速公路或機場項目目前仍持續貢獻呈現投資效益但其後的各項重大公共建設計畫可以對國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卻極為有限甚至出現為數不少的蚊子館建設為人所詬病

因此對於新政府即將大力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如何得以符合台灣當前的發展需求確實擔負起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責大任本文將檢視過去我國基礎建設的發展歷程同時檢視我國目前的發展條件對本次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推動提供建言

基礎建設為各國國家政策重要項目

總統蔡英文在去年底2016對媒體的談話中正式提出:「將採取具前瞻性的積極財政政策全面擴大基礎建設的投資包括地方建設以及下一個世代需要的基礎建設。」

此外在提到財源的籌措上總統也特別提到這項前瞻的基礎建設投資計畫將是一個國家級的中長程擴大內需方案在優先順序及執行時程的訂定下政府將不排除以追加預算或者特別預算的方式來加速進行同時政府也將善用財務工程引導民間資金積極參與進而活絡民間的投資

在如此指示下行政院也積極展開規劃協調並宣示將向立法院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特別條例與特別預算案以作為立法院新會期優先法案據行政院草案的內容這項計畫共涵蓋著軌道建設水環境建設綠能建設數位建設城鄉建設等5大面向的各項工作期望用這些計畫所衍生的財務需求帶動國內全新的巨額投資並帶動整體經濟動能

而在國際趨勢上基礎建設與公共建設的發展也都成為各國國家政策的重要項目不論是美國總統川普在國會所言:「我將要求國會通過1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法案由公共及民間資金支應創造數百萬個工作機會。」或者是亞洲開發銀行ADB新近發表的滿足亞洲基礎建設需求Meeting Asia's Infrastructure Needs中所指出亞洲新興經濟體在2030年前須投入最高26兆美元用於運輸電信潔淨用水汙水等基礎設施才得維持經濟成長消除貧窮及對抗氣候變遷顯見對於基礎建設在經濟發展持續增長的重要關鍵角色各國都有一致性的認知

台灣重大建設計畫曾帶動經濟發展

回顧我國基礎建設的發展歷程詳見圖1是以1974年至1979年間所進行的十大建設」,做為我國重大公共建設計畫的開端在十大建設中6項是交通運輸建設3項是重工業建設1項為能源項目建設總花費估計在新台幣2,000億至3,000億之間其中雖也有如蘇澳港此類在興建完成後使用效率不彰的案例但就整體而言各項交通與工業計畫咸論對於當時因石油危機造成的經濟不景氣有效的提升了國內需求也藉由十大建設中的現代化交通設施與電力提供強化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舉例而言計畫之一的中山高速公路將基隆至台北的行車時間由原本的39分鐘縮短至18分鐘並使台灣本島的公路運輸能力提高1配合港口的建設於是也帶動了各交流道附近的工業區發展並整體帶領台灣度過全球性的經濟衰退

之後政府並配合經建會的經濟建設計畫又提出了十二項建設十四項建設」,將各項重大公共建設計畫整合宣傳其後不論政黨輪替與否接續著又出場了六年國建」、「亞太營運中心」、「挑戰2008」,一直到大投資大溫暖以及愛台十二建設」,各項宏大的口號願景在在都標誌著歷任閣揆與行政團隊為台灣提供發展願景的企圖心

只是雖然有這樣多的努力也確實逐步的改善了台灣的基礎建設水準但是對照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越南等新興工業地區台灣的進步速度彷彿明顯落後於其他國家就以也是在十大建設就開始營運的桃園機場為例漏水破損跑道以及延宕的機捷進度對照其他國家近年新建機場的蓬勃發展就讓國人對於政府在基礎建設的努力產生了相當質疑也失去了對於建設應有的期待感

台灣基礎建設發展面臨2大挑戰

而依據國發會綜規處鄧壬德的歸納研析我國近年基礎建設發展主要是遭受到2大挑戰一是公共投資不足讓公共投資乘數效應減弱二則是政府債務居高不下限縮了政府的公共建設支出空間尤其是近年來因為我國預算中的社會安全支出大幅增加大量排擠了資本門經濟投資的可能空間更讓我國政府投資未來的可能能量大幅縮減

對照之下1970年代我國公共投資占名目GDP的比率為12.8%,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26%。但到20112013年時公共投資所占GDP比率僅剩4.4%,這樣的水準對照國際已屬偏低再加上投資效率不彰的情況下致使民眾逐步無感於政府的施政努力與決心雖是如此但台灣仍有極大的機會乘勢再起尤其是因為近年經濟成長放緩而造成的超額儲蓄以及目前基金操作報酬偏低的各種中長期資金若得妥善運用或能為當前的基礎建設發展突破瓶頸詳見圖2

公私部門合作投資漸成國際趨勢

因為各國為了發展基礎建設相關的財源除了藉由政府稅收或舉債的預算收入外近年來隨著民間資本的興起國際上的趨勢也漸採公私部門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來吸引民間投資這種PPP模式利用合理的風險分攤與報酬機制設計吸引著包括各國退休金為主的中長期資金來做為各項基礎建設所需的投資或融資來源並利用民間的效率來避免基礎建設所可能面對的浪費與錯誤投資

而我國也有藉由民間力量有效促進基礎建設的發展經驗以同樣在2000年前後開展的高鐵建設為例對照韓國以政府的預算來完成412公里的高速鐵路KTX台灣則是藉由民間參與的BOT方式完成345公里的台灣高鐵計畫經營至今就國際的觀察比較台灣成功地完成整個計畫的專案管理時間成本及品質與韓國經驗完全不遑多讓

或許台灣社會在高鐵興建的營運初期充滿了許多的誤會與懷疑而也是從高鐵開始台灣社會在重大工程完工時不再是期待盛大的通車典禮而是媒體對於弊案與無能的質疑但經過10年的營運後高鐵的經驗已經證明出台灣的民間資本也可以有機會為國人提供全新的公共服務品質無獨有偶同樣在營運初期也招致社會廣大質疑的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ETC則是在國外政府的紛紛邀請投資中證明基礎建設的投資除了由政府編列預算執行外也可以思考其他不同的可能

就如同中央銀行年報中對於台灣經濟動能減緩的建議:「由於國內投資率走低累積龐大超額儲蓄宜積極排除投資障礙導入國內投資推動民間投資之做法如公私部門應推動治理改革加速基礎建設並持續導入民間資金參與公共建設。」至於是否能夠將國內剩餘資金有效引導到基礎建設之中應該也就是此次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能否與眾多過去令人民無感的計畫有所差異的關鍵所在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院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