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

金融業的前瞻基礎計畫 在發展金融科技

採訪、撰文:張舒婷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成為近期新聞焦點,但對金融業來說,發展金融科技,才是真正足以提振市場的前瞻基礎計畫。

融科技(FinTech)的創新發展,一再顛覆傳統金融業的遊戲規則,對金融圈來說,如何化挑戰為契機,儼然是無法躲過的巨大挑戰。

在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FinEX Asia合作舉辦的「2017 Fintalks CEO高峰論壇」中,前金管會主委、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談到,最近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屢屢成為新聞焦點,「但對金融業來說,發展金融科技才是真正足以提振市場的前瞻基礎計畫。」

金融科技浪潮是大勢所趨

「金融科技是解決了很多問題的創新。」金管會資訊服務處處長蔡福隆說:「這樣的創新不論是顛覆性的,或破壞性的,對於社會大眾而言都很重要。」

蔡福隆打比方說,誠如電動車等產品,持續推陳出新,消費者對石油的整體需求緩慢降低,即使產油國一味減產、緊縮供給,也無法把油價拉升到像幾年前一樣高。雖然國內銀行據點密集,許多傳統的金融服務(例如自動提款機)既成熟又方便,但面對金融科技革命浪潮來勢洶洶,業者只能順應著大勢所趨。

不過,也因為金融科技將會影響你我的生活跟著全面改變,在這樣的改變過程中,才會充滿新的機會。

金融科技的餅究竟有多大?僅以資產管理為例,KPMG安侯建業「機器人顧問」報告的預估數據指出,2020年美國由機器人管理的資產規模,上看2.2兆美元。

商業智慧(Business Insider Intelligence)則預估,全球由機器人管理的財富將在2020年突破8兆美元,是2015年(1,000億美元)的80倍。

王儷玲強調,金融業推動金融科技,有3大益處:1、降低金融業經營成本;2、協助風險控管;3、更深入了解顧客需求,或者更有效率的教育、啟發消費者。不過,要透過金融科技工具享受這些好處,絕非一蹴可幾,以中國第3大網路借貸平台點融網為例,是透過從美國Lending Club成立時發展的技術,不斷透過市場經驗修正創新,這一路走來,也走了10年才達到今日成就。

台灣可善用後發者優勢

顯而易見的是,國內金融業高喊發展金融科技迄今,仍被許多人詬病發展腳步太慢,像是法規的限制等。

台灣金融科技公司董事長、台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王可言認為,這2、3年來,國內銀行推展金融科技,大概還是偏向「從Bank3.0慢慢轉型」的思維,尚未有革命性的變革,但這種看似相對慢的進程,並非只有壞處,「往好處說,我們反而有後發者的優勢,國外很多FinTech業者,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我們可以從中觀摩、思考,哪些才是適合我們的。」

台灣具研發金融科技能力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則樂觀指出,最近遇到不少外商業者,對台灣金融科技發展深具期待,主要是因為台灣是全世界電子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廠商有能力研發出卓越的金融科技技術,基本上他也頗看好台灣的優勢。

以富邦金控為例,發展金融科技的腳步亦從未停過,像是規劃已久的機器人理財業務,如今終於獲得金管會核准。蔡明興指出,推出機器人理財,目的是服務過去理專無法觸及的客層,像是資產100萬元以下的客戶,富邦的機器人理財系統將協助這群客層投資ETF(指數型基金)、基金等相對單純的商品。

另外,富邦金研發區塊鏈技術有成,有目共睹。蔡明興說,透過區塊鏈技術,可讓台灣的銀行轉帳更便捷,並壓低成本,未來計畫還要應用於中國大陸市場。

由富邦金的例子便可知道,金融業發展金融科技,在顛覆舊思維、研發新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或許陣痛是難免的,但長遠而言,將可蒙受其利。

高盛也與矽谷大廠搶人才

當然,對金融業者來說,現階段想大舉搶攻金融科技的商機,還需要大力培養優質人才與團隊,但市場需求的成長幅度,可能遠超過培訓人才的速度,金融業者可以採取的因應方式有哪些?KPMG安侯建業金融行業顧問服務營運長李育英提出國外2個成功的案例。

案例1是西班牙第2大銀行畢爾巴鄂比斯開(BBVA),BBVA的策略簡單而直接,就是併購。這幾年來,BBVA在金融科技市場的併購動作便相當積極,包括西班牙、英國、美國、芬蘭的新創金融科技業者,透過併購的方式,吸納UI(使用者介面)、UX(使用者經驗)、線上支付、大數據分析等領域的專才。

另個案例是歷史悠久的高盛(Goldman Sachs)。李育英說,這家歷史超過147年的老字號投行,過往給人的印象是專攻高資產族群,只服務企業與富豪客戶,近期卻推出主打一般民眾的消費性貸款平台,開放一般民眾來融資。

組織結構方面,高盛內部成立金融科技小組,並委任5位「開朝元老級」的老臣來主持,透過各種質化、量化研究,歸納出多項市場上沒有被滿足的痛點,再發揮高盛的既有優勢,結合新科技來滿足客戶痛點。

為了與矽谷科技大廠競逐人才,高盛也不惜祭出多項變革。近日的外電報導指出,有鑑於Google、臉書與亞馬遜等科技龍頭業者不僅提供員工許多福利,也採行便服措施與較輕鬆的管理風格,高盛決定放寬員工服裝規定,允許技術部門人員全年穿便服上班。外資金融機構的這些做法,或許值得我們參考。

另外,最近金融業界殷殷期盼監理沙盒法令快點通過,王儷玲認為,其實某些金融業者目前已經准許經營的項目,如果只是以更好的技術提升經營管理,是不用進入監理沙盒的6個月等待期(編按:在風險可控制的環境下,針對金融業或新創業者,由主管機關監理的實驗場域,讓業者暫享法規的豁免與指導,盡情測試創新的產品、服務、商業模式,被視為扶植新創金融科技產業的重要法令),可以在新的模式下透過明定資安、消費者保護與風險管理等相關規範,以過去差異化管理模式分級管理就可以率先嘗試,比方說AI(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