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
台灣資通實力加持 智慧醫療結盟打國際盃
要發展智慧醫療,必須改善台灣醫療生態體系,從「資金、人才、選題、智財、法規、資源」6大面向全面提升,讓台灣轉型為以研發為本的「亞太生技醫藥研發產業中心」。
近年來,全球健康照護產業市場快速成長,在人口高齡化與慢性病患激增的趨勢下,健康支出所消耗的社會資源不可小覷,「智慧醫療」是蔡英文總統「五加二」產業創新的重點項目,也是台灣邁向數位國家的關鍵。
台灣在資通訊科技(ICT)領域累積了良好的基礎,要如何進一步將ICT落實在智慧醫療與健康資料加值的應用?是現階段面臨的新機會及新挑戰。有鑑於此,《台灣銀行家》雜誌專訪科技政委吳政忠,來為台灣醫、資、電等產業跨界合作尋找解方。
政府將加強跨領域、跨部會整合
吳政忠指出,台灣雖具醫療品質與ICT優勢,但在推動智慧醫療上面對3大問題:首先是跨領域整合程度不夠;其次是跨部會整合不足;第3因為法規不夠完善,讓有意願投入研發的廠商卻步。
過去,智慧醫療研發是由科技部主掌,產業發展是經濟部,法規與管理則是衛福部的範疇,部會間缺乏整合,這也讓資安和隱私權、健保資料庫、生物資料庫、精準醫療等相關法規及倫理爭議吵鬧不休。
吳政忠認為,應該從需求反過來去尋找產業,例如南部設立的防疫中心,現在進駐了10幾間小公司,針對登革熱疫情進行大數據分析和無人機監控,以及病媒蚊的研究。而從前產業歸經濟部工業局管,但工業局串接不起健康與金融產業的連結;防疫是衛福部的事,但衛福部沒有職權去推動產業;而代工時代各部會各管各的,井水不犯河水,現在這一套行不通,政委需要為跨部會搭橋。
從前許多國外新藥品上市,台灣卻不能同步,不少民眾認為衛福部食藥署審查太慢,吳政忠認為,除了用藥安全考量之外,藥品查驗中心也需要更多人才投入審查,還需要立法院鬆綁高階白領查驗人員到台灣工作。
吳政忠表示,政府將著眼在「資金、人才、選題、智財、法規、資源」等6大面向的效能提升,衛福部是醫療場域的主管機關,良好的場域驗證環境將有助於整體產業發展,未來除了加強整合,也希望衛福部能打造一個友善智慧醫療的練兵場。
台灣已展現智慧醫院管理成效
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日本等國家推動智慧醫療,距今超過10年,各國在推動智慧醫療時,也同時摸索如何建立制度、資訊科技標準、治理機制及產業環境。
在先進國家競爭對手環伺下,台灣發展的智慧醫療照護系統,依舊找到突破口,誕生不少成功案例。
彰化基督教醫院以中國打下的醫療版圖為基礎,翻轉成彰基醫療產業大平台,協助國內企業成立6家醫療公司;並與佳世達旗下的明基智能與慧誠智醫公司攜手,共建智慧醫院2.0。目前規劃建置智慧手術室、智慧病房2.0、智慧藥材倉儲、智慧院內導航等,並整合大數據分析及雲端平台,提供智慧醫院一體化的管理。
明基智能與慧誠智醫也研發了醫院專用的機器人,自動化處理醫院的庶務工作,釋放更多醫護人才專注於目前機器人不可取代的勞務。吳政忠期望,藉由與彰基體系跨界合作,配合新南向政策,提供東南亞國家完善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加速前進智慧醫療產業。
智慧長照服務及儀器具輸出實力
除了彰化基督教醫院,雙連安養中心也是善用ICT、打造智慧照護服務並成功輸出的台灣典範。雙連安養中心成立於1995年,是隸屬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雙連教會的非營利組織,提供社區式及居家式的長期照顧服務;同時也是經濟部智慧健康照護計畫的輔導執行機構之一。
雙連安養中心透過「硬體+軟體+服務+人才培訓+輔具及周邊產品輸出」的商業模式,成功在台灣打造智慧照護服務模式,並將同樣的營運模式複製輸出到中國大陸、新加坡等市場,洽談合作案大約有40件。
另一個成功案例,是結合物聯網與大數據的美思科技,它開發出智慧床墊與智慧演算法,打造臥床照護系統,改善病人跌倒、褥瘡問題,過去這些細節,全仰賴照顧人員的經驗和判斷,現在則有智慧化的解決方案。
美思科技的智慧化床墊,已通過台灣TFDA審查及完成美國FDA Class I註冊,在全美有超過150間醫療院所的凱薩醫療機構(Kaiser Permanente)與台灣和信、壢新等醫院進行臨床實驗通過,成績斐然。透過經濟部工業局南港IC設計育成中心的協助,媒合台灣知名長照機構試用中,是未來角逐國際盃的新星。
智慧醫療解決整合系統進軍東協
過去大醫院小醫師們的共同回憶,就是不同科別間為了優先調閱紙本病歷與X光片你爭我奪,並與保管資料的醫院檔案室各出奇招,借到與借不到,不只是人際關係,還涉及辦公室政治問題。然而,實體檔案保存不易,傳送耗時欠缺效率,還容易在中途遺落折損,幸好進入了雲端時代,電子化的影像與病歷能夠跨院互通有無,更環保且節省空間,也為在高壓職場的醫護人員,解決一件心頭大患。
自2012年起,商之器科技公司承做衛福部的「電子病歷交換中心」,主要產品包括醫療影像系統、電子病歷及遠距醫療照護。商之器所開發的醫療雲平台模式,目前已連結國內406家醫院及5,900家診所及各地衛生所,透過這個雲端平台進行電子病歷互通,免去病患重複候診及就醫,未來亦可發展更多電子病歷加值應用服務。
商之器以台灣場域經驗為基礎,進行全球性布局,除在台灣智慧醫療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外,在日本、泰國及中國都已打下很好的基礎。近期,台北醫學大學與廣達電腦聯手打造的「智慧醫院模擬實驗室」,也是智慧醫療跨領域結盟合作的良好範例。這個雲端遠距照護系統和智慧醫療照護平台,結合北醫大的醫療應用服務,架構出「智慧醫院模擬實驗室」,並藉由模擬場域驗證的反覆性經驗回饋與修正,開發各項新型態的智慧醫療服務。
另外,在政府新南向政策推動下,外貿協會與凌群電腦、慧誠智醫、叡揚資訊、威強電、醫百科技、極奕科技等多家廠商合作,帶著新的智慧醫療解決整合系統,介紹給泰國各大型醫院,期能參與泰國正執行的10年期Medical Hub計畫,搶攻東協醫療市場商機。
展望新世代健康福祉產業
吳政忠點出,台灣在醫療資訊的應用程度在亞洲國家名列前茅,在雲端藥歷、健康存摺、電子病歷、遠距醫療照護、醫療影像暨管理、智慧醫院等推動上成果甚為良好。
半導體與晶片設計是台灣的強項,只要有應用方案,各種客製化的製程就迅速因應而生。例如今年吳政忠去美國聖地牙哥參訪基因定序公司,這間目前有6、7千員工的生技公司,在10年內規模成長了2倍,而基因篩選機器內的晶片,就是台積電製造的。
至於台灣產業的下一個大方向,吳政忠認為著眼點在生活產業,食「衣醫」住行育樂加上金融科技(FinTech),要從代工轉型到創新時代,是整個產業文化的改變。
思維轉換是最困難的,「哪有一定成功的政策?百分之百成功的政策,不就是回到代工的老路嗎?」吳政忠說,有允許失敗的空間,才知道什麼事情不能做,部會才不會又端出代工時代的管考模式。
吳政忠自詡為傳教士,要把這樣的觀念傳承下去:「要追求高附加價值,就是有失敗的風險,最寶貴的是在這些嘗試中催生的人才。」政府藉由政策導引,透過醫療體系及深厚的ICT/IoT基礎,將發展智慧醫療服務整合平台,同時結合既有品牌加速推廣成為旗艦品牌,進行海外拓銷。預估至2025年將可帶動台灣健康福祉產值,年成長率從現有的6%提升至9%,打造台灣成為亞太健康福祉產業創新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