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

再生能源成本下降 吸引機構投資人目光

撰文:張蕙嬿

再生能源低成本的技術為投資人提供了機會,能以更少的投入獲得更多收益,不僅滿足獲利需求與節能減碳需求的社會趨勢,亦有助於未來永續發展。

融挺綠能是促成綠能科技創新,開創綠色金融新契機的重要道路。政府為推動綠能產業政策,提供多元化籌資及取得資金管道,除鼓勵銀行辦理綠色融資,以助國內再生能源的發展與建置外,並推動綠色金融商品,如綠色債券、綠色基金,及編製綠色股票或債券指數等,讓社會大眾一起參與綠能產業發展。依據金管會統計資料,截至2017年6月底,本國銀行對綠能科技產業放款餘額約1兆272億元,主要投入綠能科技、新農業及循環經濟等領域;綠色債券至9月中籌資約87.5億元,保險資金投入太陽光電等公用設施計53.5億元。顯見,無論從間接金融與直接金融,透過金融帶動綠能產業翻轉,已逐漸看到成效。

台灣金融研訓院對推動綠色金融一向不遺餘力,長期關注綠色產業及金融業在綠色金融的發展,除將先進國家政策扶植及商業模式於研究結果發布外,並就此議題定期洽邀國內外產官學研專家於《台灣銀行家》雜誌刊載,成果豐碩,編輯團隊將近年具代表性的文章集結成冊,於9月出版《金融挺綠能》專書,讓社會大眾飽覽全球綠色趨勢及繁榮地方經濟的綠金奧秘,由上而下與由下而上的策略思維,值得推薦。以下摘錄《金融挺綠能》專書精彩內容:

鑒於國際再生能源因技術不斷提升且成長迅猛,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指出,透過技術創新,使能源效率技術提升,加速因應氣候變遷,過去10年再生能源成長超乎預期,太陽能和風能為過去發電量增加的主要來源,加上2015年巴黎協議(COP21)促成全球溫室氣體減排降至攝氏2度以下,各國為減緩溫室效應,開始以全球能源減碳為首要目標。

歐洲風電成長速度最大

國際能源總署在〈2017能源技術展望—促進能源技術轉型〉(Energy Technology 2017-Catalysing Energy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s)報告中指出,未來交通運輸技術蓬勃發展,將伴隨電力需求增加,而生活水準的提升,電子化設備及相關產品大幅提高電力之使用,預估至2060年工業部門的能源需求量將增加2/3,在攝氏2度情境下,全球將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依據歐洲風力(Wind Europe)協會統計資料,歐洲區風力發電累積發電容量達142.6GW,成長速度遠高於其他能源;太陽能累積發電容量101.2GW次之;離岸風電2010年累積安裝容量達2.95GW,截至2016年達12.6GW,呈現倍數成長。再生能源,無庸置疑將是未來替代能源發展之主流,同時也蘊藏著龐大商機。

我國政府將再生能源列為政策推動主要產業,並規劃2025年能源政策目標配比為核能0%、燃煤30%、燃氣50%、再生能源20%,藉發展再生能源期提高能源自主率,以構建創新生態系。目前著重「太陽光電2年計畫」及「風力發電4年計畫」,預計2025年太陽光電總發電容量目標20GW,累計設置容量地面型達17GW,屋頂型達3GW;在風力發電方面,2025年陸域累計設置容量達1.2GW,離岸風電容量達3GW,風力發電總計容量達4.2GW。

離岸風電發電成本下降

以離岸風電為例,台灣雖擁有良好的天然風場,惟相關開發經驗不足,且受限位處颱風與地震頻仍的地理環境,致開發評估作業難度較歐洲國家為高。行政院預計在前4年欲達成風力發電累計1,334MW設置量目標,初期提供專案補助經費,協助示範風場獎勵建置、引導投入具潛力場址案場設置,第一階段目標預計在2020年累計離岸風力設置目標容量520MW(詳見圖)。

以發電成本逐漸降低之國際趨勢觀察,預估於2020年完工之離岸風力發電廠較2010年與2011年完工者將取得低25%之成本優勢,同時因風電機組設計、傳動系統、發電機安裝機具等領域技術上之突破,驅動離岸風電投資動能,並使投資人增加。

機構投資人開始進場

依據英國綠色投資銀行(Green Investment Bank, GIB)離岸風力資料顯示,離岸風電投資人分為公用事業、企劃規劃者、公司法人(指石油及天然氣業者)、機構投資人以及供應鏈業者,其中以機構投資人的轉變最為明顯。

一般而言,機構投資人屬於風險趨避型之投資人,著重長期且可預期之現金收益,隨著對離岸風電建造、營運風險愈見掌握,信心增強,已有部分機構投資人將於發電廠之晚期開發階段進行投資,再生能源低成本的技術為投資人提供了機會,能以更少的投入獲得更多收益,不僅滿足獲利需求與節能減碳需求的社會趨勢,亦有助於未來永續發展。

近期政府為解決再生能源產業結構問題,火速鬆綁《電業法》,企業將可直接向綠電業者採購,而為促進綠電交易,力推再生能源憑證,亦即透過第三方公正單位驗證再生能源設備及發電量,且可作為綠電使用量之證明,有助擴大再生能源發展。在綠色金融方面,發行綠色債券因須100%用於綠色投資計畫,即包括環保、氣候改善、綠色能源等,對於扶持綠色產業、企業永續經營、環境友善有極大助益,是金管會優先推動之政策。為鼓勵更多機構參與發行,櫃買中心正積極規劃以發行綠色債券作為公司治理評鑑之加分項目,並將綠色債券設為銀行、保險及證券業之保證金提存標的等措施,希藉以擴大發債規模。今年已有5家金融機構(中國信託銀行、玉山銀行、凱基銀行、永豐銀行及法國東方匯理銀行)完成綠色債發行,資金用途為綠色相關產業放款,含再生能源及能源科技發展、能源效率提升及能源節約,中油在9月份亦發了10年期金額達28億元的綠色債券,年息1.16%,較一般國營事業所發AAA評級債券為低,據悉台電公司將於本年底以公司債方式發行綠色債券,預期可帶動發行熱潮,成為籌資管道之新選項。(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代理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