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

醫師背景養成務實性格 以全觀角度看問題

採訪、撰文:劉書甯

前台南市長賴清德9月正式接下閣揆一職,過去他在市長任內樹立許多典範,得到台南市民,甚至全國人民的信賴與肯定。各界相信這樣的指標作用,將有助於對台灣政治的正向影響。

上任的行政院長賴清德,如他所發表的就職宣誓:「未來會是做實事的內閣!」更自許在沒有蜜月期、試用期,甚至是連磨合期都沒有的步伐下,積極深化台灣的改革和轉型。這樣的執行氣魄再度鼓舞人心,然而要真正重拾人民對政府的信心,經驗發展與社會改革等實質政績將會是檢驗標準。

為深入了解台南鄉親如何看待賴清德的未來施政風格,《台灣銀行家》雜誌特別訪問跟賴院長同樣是醫生出身,在旁跟隨長達6年的前台南市副市長顏純左,以及台南市區內經營客運,卻勇奪今年「公路汽車客運業營運與服務評鑑」整合成績全國冠軍的新營客運董事長陳祈瑞,以他們在地近距離的觀察,分享他們心目中的賴市長,以及值得讓人民期待的賴院長。

以全身臟器健康比喻市政推動

2010年,賴清德當選縣市合併後的大台南首任市長,為讓自己提早進入合併升格後的台南市政狀況,延攬顏純左來當他的副手,因為那時的顏純左已擔任過6年的台南縣副縣長。顏純左回顧,從賴清德擔任市長後,透過市長每天所主持的晨會,讓他對賴清德的各項重要事務判斷能力留下深刻印象。

賴清德是非常務實且有原則的人,醫生碰到問題都會先診斷,再下處方,若處方不對,病人痛苦無法解決,而且生命受到威脅,一般都是採取實際行動處理。賴清德對於市政推動,絕對是以相當全觀的想法來處理,以勞工局案件為例,一定會在市政會議聽各方意見,包括環保等其他局處,再作綜合判斷。

這使得台南市政府有個施政特色,例如在推動文化政策時,每個局處都是文化局;在推動環保政策時,每個局處也都是環保局。市政都是一體,不分彼此,互相協助。顏純左提到,賴清德曾跟他說,一個人要心臟健康的話,不能只讓心臟好,包括肝臟、腎臟等臟器也同樣必須要好才行;同樣的,這個人心臟不好,肝臟也不會好,所以從這個觀點來看市政,衛生、環保等每個局處都要好,市政才會真正好起來。

賴清德有許多高度受大家肯定的政策,令顏純左印象最深刻的是,2010年取消議員工程建議款項一案,當時市長認為這筆錢必須統一來處理,不能有固定的款項,所以儘管議會不斷杯葛、流會,仍不為所屈,也創下台灣難得的局面。這筆預算即使在每個議會都有,唯獨在台南市政府沒有,所以在過去8年中,台南市大幅減少162億元的負債,去年預算在沒有歲差之下還有存餘。

對人保持謙讓、對壓力奮戰到底

除此之外,身為台南商界意見領袖的新營客運董事長陳祈瑞,他如何評價賴清德的為人及施政上的成果?他說,賴院長就如同外表所看,是謙和與樸實的人。以最貼近生活的例子來看,他與太太跟賴清德合照時,賴清德永遠不會往中間站,自然而然都往旁邊站,由此可知,賴清德時時保有謙讓的習慣。

當然,陳祈瑞也強調,賴清德也有很多他的堅持之處,即使遭受到不合理的壓力,仍會有抗壓性及奮戰決心。與歷任閣揆相較,他有更深厚的民間接觸、民意基礎,這是施政者最重要的根基,必須了解民之所欲、民之所苦。另外,從他相當務實的減輕市政負債壓力來看,足證他寧可降低自己的戰功、戰績,也不給後繼者增加負擔,如此胸襟與抱負已很鮮見了。

顏純左再舉例,賴清德過去曾到中國大陸被問及台獨的議題,時任復旦大學校長主動問他,民進黨能否放棄台獨黨綱,賴清德回答,這不是民進黨的專利,即使放棄,台灣人民還是會有這樣的聲音,並不是民進黨放棄就能解決問題。一直以來,賴清德都會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作溝通,更以慢條斯理的聲調,展現他最大的誠意。

至於什麼議題要優先處理?陳祈瑞代表工商界發聲,他認為,台灣現在重中之重在於拚經濟,無論是什麼國家,富強安樂的國家環境,都是首要的目標,更攸關台灣的民生問題,台灣已從過去四小龍之首,排到四名之外了,面對這種「溫水煮青蛙」的危機,希望賴院長能掌握這轉捩點來突破台灣的困境。特別是中國大陸崛起後,造成台灣經濟、心理、其他實質的壓力,我們必須整體檢視台灣有哪些問題待解決。

一例一休、年改、用電問題待解

顏純左則認為,優先須解決的問題是一例一休。光是台南市就有75%的勞工、80%的資方希望一例一休能修法,他也曾向當時的賴市長提出此案的嚴重性,現在17個縣市都不準備實施,若台南市實施,會帶頭讓很多台灣經濟、勞工受到衝擊。

第二個是年金改革。公教已處理,軍與勞工將是下一步的重頭戲,對於廣大的勞工,顏純左相信賴院長一定有他務實的做法。就如同醫師診斷一般,必須要有各方面的分析資料,包括驗血資料、X光資料,以及問診、心電圖等檢查,才能訂出整體的治療計畫。所以他堅信,年金問題不會只做到公教半套而已。

第三是停電問題。台灣現在人口結構往北集中,桃園市217萬人、台北市270萬人、新北市410萬人,包括宜蘭、基隆,設籍北部人口約950萬至1,000萬人,若加上其他流動人口,相信台灣有一半以上的人住在北部,這也造成南電必須北送,特別是面對2025非核家園目標,以及天氣越來越熱、工業用電需求越來越強導致用電需求高漲,而現階段綠能尚未能取代核能之下,如何能讓企業界不缺電、水,是亟須面對的難題。

第四個就是兩岸政策。台灣的主權在台灣人民身上,任何改變台灣現狀的,都必須經過台灣人民的同意,但過去市政府並未管到兩岸政策,而現在行政院層級就得管,接下來如何在務實情況下,兩岸狀況不致變差,讓經濟可以輔助台灣,但在政治上又能保有自主的地位,這是他必須接受挑戰之處。

要讓南北均衡發展與世界接軌

顏純左進一步指出南北差距的問題,如何讓全台灣均衡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台北人口集中、物價上漲,還是很多重要機關的集中地,若有像戰爭等重大事件發生,將會帶來很多衝擊,例如把總統府遷到台南、行政院遷到台中,台中是行政中心、台南為政治與文化中心、台北是金融商業中心、高雄為工業中心,這樣才能全面均衡發展,讓台灣每個城市都能與世界接軌,才有長遠性,首都減壓、不只是為了某個城市,而是為了整個台灣。

其實現在很多國家都這樣規劃,像是日本、美國、俄羅斯、澳洲等,政治與經濟中心都不一樣,台灣也應該效仿這樣的模式,畢竟現在南北城市的交通往來非常快速,台灣已有相當的條件來實施。

顏純左引用賴清德曾說過的話:「沒有永遠的勝利,只有不斷的努力!」對於在地方上耕耘,他也會延續賴清德做實事的精神,為鄉親服務。另一方面,對於賴清德所面臨的種種考驗,陳祈瑞坦言,這都在在挑戰經營者能力的極限,而無論外界如何看待新內閣,他堅信賴院長都會走出對台灣更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