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
強化國銀新南向戰力 數位發展及人才培養並進
放眼東南亞國家,無論成長動力、投資價值力、獲利擴增力,都是台灣企業可以勇於經營的新興市場。金管會更鼓勵銀行業提供實質的金融支援。
本國銀行目前的海外營運據點,近7成位於亞洲地區,其中,東協10國地區去(2016)年稅前盈餘合計新台幣80億元,較前(2015)年成長9.5%,而截至今年第1季,國銀於新南向國家的獲利新台幣17.2億元,為政府推動新南向後單季獲利最好表現,即是銀行業伴隨企業客戶衝刺開拓所致。
面對此一趨勢,銀行業應多面向積極準備,制度化培養新世代人才共同參與。而為增強銀行業者經營亞洲市場的實力,協助本國銀行在海外立足、茁壯。金管會、中華民國銀行公會於日前邀請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外貿協會國際行銷諮詢中心副主任陳廣哲、新加坡大華銀行(UOB)泰國總經理陳俊興(Tan Choon Hin),以及中信銀策略長暨東南亞法金事業處長施景富等專家發表演講。
東協與中國關係轉友善
「政治動作的背後,普遍會有經濟利益。」劉必榮以精闢一句話,提醒銀行業者在前進東協之前,要先認識大環境與趨勢發展,接下來才能各自努力、各自發揮。他指出,「南海問題」一直是美國、中國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政治焦點,東南亞分成島嶼和海洋兩塊,中國大陸都用心布局,目標在於深海鑽油平台探勘深海石油,以及中南半島東西走廊構想的實踐。
台灣近年與菲律賓、越南的緊繃關係逐漸緩和,而今整個東南亞的大氣候是對中國大陸友善的,連曾因南海問題和中國嗆聲的新加坡,最近對中國的態度都趨於緩和。劉必榮認為,這與亞投行、一帶一路基建計畫的推出有極大關係,中國成為各國吸引直接投資(FDI)的重要來源。
人口紅利撐起東協內需
外貿協會國際行銷諮詢中心副主任陳廣哲認為,應更細緻分類東南亞市場,例如以人均所得分類,新加坡和汶萊均超過3萬美元,經濟發展程度屬於已開發國家;而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在1萬美元以下、3,000美元以上,是最具快速成長動能的新興經濟市場;菲律賓、越南、緬甸、寮國及柬埔寨,人均所得一般在3,000美元以下,有開發中國家的普遍情況。
對銀行業來說,東協市場及印度的人口年齡分配,是首要須關注之處,相對於台灣、中國的人口老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印尼、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地因生育率高,兒童及青壯人口比率都超過90%,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門在2017年6月發表的〈世界人口展望:2017修訂版〉報告,估測印度人口在2024年之後將超越中國,成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人口紅利是內需動能的基本條件。」他說,東協地區的內需產業即因此被稱為「新的世界市場」,以年輕中產階級組成的消費層,儲蓄率並不高,像菲律賓海外工作者每年匯回國的資金,占菲國GDP的10%,當地人民卻敢於掏腰包購買流行、設計新穎的產品,全世界20大購物中心,有11個在東南亞地區,帶動各地零售市場蓬勃發展。
曾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派駐印尼雅加達的陳廣哲,也觀察到東協國家在經歷亞洲金融風暴衝擊以來,東南亞企業財務槓桿大幅降低,現金占權益比大幅攀升,銀行業的不良債權比率低於多數歐美國家,所以現在幾乎每個國家都在「南向」,無論是官方或政策銀行,願意提供大量融貸資金,爭取大型公共工程,台灣銀行業雖然規模小於日本、歐洲同業,仍可以開拓或參與國際融貸專案,「不要以為資源少,任何事都不能做!」
數位金融更貼近台商需求
中信銀策略長暨東南亞法金事業處長施景富則指出,本國銀行業在亞洲市場的第一優勢就是台商!在金融服務上,銀行業要能提供企金業務的跨境匯款及資金管理能力,在市場競爭上可以進一步取得優勢。
他分析,台灣銀行業在海外拓展,一部分的服務對象是既有企業客戶,不乏是從台灣一路服務到國際市場,這類長期企金客戶在目前網銀、手機App的普及下,國銀所提供的服務一定要超越傳統金融服務,朝向「行動式服務」方向推進,服務與時俱進,也藉此帶來客戶價值,經營上才會有效率。
銀行業隨客戶腳步新南向,金管會的法規鬆綁很明確,期望銀行業在產品開發、人員訓練要準備好,要推動數位金融時,海外資訊系統的相關成本及服務一致性,會是相當大的挑戰,要事前做好功課,逐步踏實到海外發展。
東協至2030年將可能成為全球第4大經濟體,陳俊興提到,大華銀行在前進當地市場時已事先構想:如何在經營成本優勢不如當地同業,人才招募和企業招牌不比當地銀行來得有吸引力,連當地的電腦駭客都愛攻擊外商銀行等劣勢下,確實掌握東協布局的成功機率?
多元布局實體和數位服務
依循新加坡政府支持數位金融的政策主軸,在亞洲布局時多元準備,從實體分行、數位金融、電話客服中心同步進行,以提升營運效率,加上資本適足率、品牌營造、在地客戶開發等條件一次備齊,如今才得以在東協市場做到如同花旗、渣打的格局。
然而,即使數位金融服務能降低國銀到東協市場設置實體據點的成本,卻不能完全取代傳統銀行的服務,也或許可能吸引得到客戶存款、客戶卻因服務有限而不要留下來,數位金融的策略價值更要有配套,「不能為了數位而數位」,消金客戶現在偏愛的手機行動服務,要搭配完善的電話客服中心,兩者相加起來仍是很大的投資及開發。
曾有國銀反映設立沒有營業之實的辦事處,就必須準備好與設立分行一樣的資本額,如此高門檻讓許多業者望之卻步。實際上這是要幫助銀行業通過國外的審核機制,因為國銀海外設辦事處的目的,最終還是想設立分行,所以一開始的辦事處就應該要達一定的規模,只要銀行的體質健全,當地的主管機關在審核財務時才能安全通過。
金管會協助國銀新南向
金管會在配合新南向政策上,協助國銀於新南向政策目標國家增設據點,目標為每年核准3家,金管會已採行4項措施:1、訂定「獎勵本國銀行加強辦理於新南向政策目標國家授信方案」,對辦理放款績優銀行予以表揚,其評分標準包括海外信用保證基金承保的融資金額比率。2、持續透過雙邊或多邊管道,爭取改善我金融業者市場進入條件,加強國際監理合作;簡化銀行申設國外分支機構之行政程序,讓金融機構海外布局更有空間。3、督導銀行公會建置海外布局資料區,內容包括新南向主要國家之環境資料、相關研究報告等,提供會員銀行機構做為前進海外的參考。4、銀行公會、台灣金融研訓院協助銀行培育海外人才,如開辦新南向人才培訓課程,招募並培養具東南亞國家語言能力、文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