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
期待下一次團結的感動
面對長期的國際地位被打壓,此次世大運為國人提供了很好的宣洩管道;除此之外,更期待此次世大運可以成為營造台灣團結出發的基礎。
當台北市館前路上變身英雄谷的歡聲雷動,沿途商家市民不吝的大力喝采此次世大運的青年選手,標誌著今夏最大的國家驚奇,那就是台灣遺失已久的團結氣氛。這些年輕選手的奪牌奮戰精神、年輕導演與表演藝術工作者在開閉幕式中的賣力表現,來自世界各地與全國各階層志工的付出,都為台灣創造了關於這次世大運的完美共同回憶。
不僅在舉重中,由郭婞淳再寫世界紀錄,亞洲第1位超越90公尺的男子標槍金牌鄭兆村、男子百米金牌楊俊瀚、男子鞍馬金牌李智凱、滑出5金1銅成績的女子滑輪溜冰楊合貞,持續奮戰的排球、桌球、籃球、棒球等選手,讓這個炎熱的夏天,伴隨著選手熱情的競賽演出,讓台灣忽然之間,就連對峙緊張的東北亞危機也彷彿離得好遠好遠。
台灣人的自信大大增長
除了選手的良好表現之外,賽事的平順辦理以及台灣整體熱情的人民,都讓這次世大運的舉辦堪稱高品質的籌辦。尤其是對照於賽事舉辦前,持續看衰的新聞不斷,但從開幕式呈現出與各大賽事不分軒輊的精采絕倫表演開始,隨著賽事開展,媒體所見的都是正向肯定報導,在難得邀請到百餘國家代表共同認識台灣的機會裡,讓台灣人的自信大大增長一步。
尤其,或許是世界的特例,當國人必須去計較主辦國家究竟能夠大聲喊出幾次自己的國家名稱時,看見閉幕式外國代表披著國旗進場揮舞時,更讓國人一致不分藍綠的只能感動。
延續本刊於今年3月對於運動經濟的探討,本次將介紹在世大運成功籌辦過程中的幾位幕後英雄,更看到我國各金融機構在這樣的國家光榮中所做出的基礎貢獻。期待激起國人永續的關心,我們不希望這些體育健兒僅僅是今年夏天的亮眼明星,更期望藉由制度的設計,讓他們成為推動我國體壇持續發展的最主要動力。
讓台灣被世界看見
面對長期的國際地位被打壓,此次世大運為國人提供了很好的宣洩管道,但除此之外,更期待此次世大運可以成為營造台灣團結出發的基礎。就如同此次羽球女單金牌得主戴資穎,寧可放棄職業賽的參賽機會而留在家鄉,因為她說:「我今天的目標,不是只想在台灣打到前一前二,而是我想要在國際上,讓台灣被世界看見,我覺得這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有更多台灣人,也正努力讓台灣被世界看見,是世大運的其他選手、表演者、志工、購票者、加油者,還有你我,在不同的偏好下能夠有一致的目標,讓台灣的明天更是美好。(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副院長、本刊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