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

把每一幅畫 當作一次生命體驗

採訪、撰文:楊晴

陳茂仁從銀行員變身畫家

把每一幅畫 當作一次生命體驗

採訪、撰文:楊晴

一位退休將近10年的銀行人,醉心投入在繪畫領域,不定期開設個人畫展。台南市柚城藝術家協會理事長陳茂仁畫出自己的退休人生,栽進這令人難以釋手的迷人領域。

茂仁在2010年從台南企銀(現為京城銀行)退休,但在退休前10年,舉辦了人生的第一次個人畫展,當時身邊朋友才得知,這位一向給人「與數字為伍」印象的銀行人,居然也有如此驚人的繪畫本領。

他笑著說,自己第一次辦個展時,大學朋友還吆喝4、5位友人一同參加,就只是想知道他何時突然開始接觸繪畫,甚至開個展,畢竟銀行人與畫家的生活圈差距實在太大。

被問及為何投入繪畫?陳茂仁坦言,害怕退休後,生活一下子變得無所事事,與工作時汲汲營營日子落差大,才希望生活有一項寄託,因此他便在40歲、還在工作那年展開他的繪畫之旅。

從繪畫中找到心靈歸屬

「一開始學畫畫,只是想知道該如何欣賞世界名畫,了解畫家構圖、色彩的美學等學問。」他選擇先由專家指導自己,如何欣賞、理解世界名畫的美,爾後拾畫筆、參考畫作的神韻臨摹練習,初期用鉛筆素描,掌握光線明暗、物品線條,之後逐步將神采、神韻帶入畫作中。

過程中,他逐步被油畫吸引,「油畫令人著迷的是其色彩變化多元,混色中會創造出許多不同色彩變化。」陳茂仁說,一幅畫中如果多了溫度、塗上色彩,再混和空氣中的氣氛,在畫家不同的力道角度下,都可以創造出各種不同溫感的畫作,更能展現出畫家繪圖時的心境。現在,每當他舉辦個展,都屢屢受到好評。

除此之外,繪畫也為陳茂仁鋪出一條與眾不同的人生道路。他有感而發的說,自己過去從事銀行業,都與數字為伍,但學習繪畫後,自己除了心境上有了新的思考方式,甚至與客戶聊到輕鬆的話題時,還能與客戶成為朋友。

每每在畫紙上撒上顏料作畫時,他不僅暫時拋離嚴謹沉重的銀行人生,也紓壓排解工作壓力,「因為繪畫需要沉潛,從構圖、底色鋪陳、細分作畫段落細節等,完成一幅畫,好像也完成了一段人生體驗。」這項藝術饗宴,平衡了他當時的生活與工作。

畫出美麗的人生下半場

2000年,陳茂仁首次舉辦個人畫展,那年台灣正爆發SARS疫情,地點選在信義文化中心,雖然一度面臨取消的危機,但親朋好友的熱情參與,個展順利圓滿落幕。也有幸在繪畫中頗有心得,讓他度過退休初期的人生轉折。

談到自己最喜歡的成品,一幅是〈戀念馬特洪峰〉,另一幅則是〈山屋晨照〉。他曾在瑞士馬特洪峰入住山下民宿兩晚,從民宿陽台往外望去,享受到整個景色,尤其是太陽下山、鄰近晚間9、10點時,景色特別美麗。他回想,當時自己一直坐在陽台,貪婪的將眼前的景色盡收眼底,並記下所有美好的片刻。

回到台灣後,他很想將這幅美麗的景色複製在紙上,但礙於繪畫技術仍有進步空間,如何順利掌握白雪顏色層次、構圖上展現出氣勢浩蕩的景色氛圍等,直到去年,陳茂仁才終於完成此畫。

〈山屋晨照〉則是描繪一間山頂上的小木屋,乾淨的在晨曦中顯耀的面貌,因為自己最喜歡剛天亮時,厚重的天空逐漸嶄露橘紅色光芒,這除了要掌握太陽在雲層中探出曙光的手感,還必須思考周遭環境如何處理,耗時2個月也終於完成。

到底畫畫為陳茂仁帶來什麼樣的深刻感觸?他說,這是一種人生探索,常常會停筆思考下一步的構圖、色彩呈現、影像思考、情境感覺,有點像在與朋友相處,中間的互動進退與拿捏,這些都是促成他完成一幅畫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