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

解決朝核問題 多邊談判可視為轉機

撰文:劉必榮

東亞篇》朝鮮半島情勢分析

解決朝核問題 多邊談判可視為轉機

撰文:劉必榮


北韓今年以來不斷進行各式軍事活動,朝鮮半島政治情勢顯得詭譎,連帶令全球經濟陷入緊張氛圍,究竟北韓挑起政治敏感的意圖為何?

年以來,朝鮮半島的緊張一直像菌狀的烏雲,籠罩在每一個人的頭頂。從4月的北韓太陽節開始,就不斷進行飛彈試射、核子試爆,多的時候甚至一次試射4枚飛彈。金正恩像放天燈一樣得意,操弄著世人緊張的情緒。一連串的核、導試爆與試射,在7月底試射長程洲際彈道飛彈,與9月初試爆氫彈成功達到高潮。世人在神經緊繃之下,警覺到北韓已經不是過去的北韓了!而美國總統川普與金正恩大打口水仗,更讓人擔心這會不會讓金正恩產生誤判,進而引爆新的韓戰?

北韓發展核導,當然有自己追求國防獨立與尊嚴的目的,但是過去大家都沒太把這樣的威脅當真。每當美國新總統上任,或南韓青瓦台易主,北韓總會試射一些飛彈,或在黃海製造一點小型衝突,讓大家知道北韓的存在,朝鮮問題未解,希望新的總統在外交議程上,能重視朝鮮問題。所以西方媒體多把北韓的飛彈試射,當成例行的外交伎倆。

朝核已從政治問題變成軍事威脅

北韓問題在這個階段都還是政治問題,所有宣稱北韓的威脅,都只是推論。各國只是藉著北韓威脅,追尋其他的外交目標。比如美國以對付北韓為由,在西太平洋演習,目的在遏制中國;日本以因應北韓衝突為由,加速建軍與推動「正常國家」的進程;中國大陸則以舉辦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增加自己的外交槓桿。南韓朴槿惠時代,更是以是否同意部署薩德系統因應北韓威脅為籌碼,在中國與美國之間游走,兩邊得利。

但是今年朝核問題發生了質變,從「政治問題」,變成真正的「軍事威脅」!因為北韓的核導科技突然有了長足的進步,這讓金正恩興奮不已。跨過技術門檻,直取核導能力,變成他唯一的目標。世界因此整個慌亂起來。

如果金正恩只是拿發展核導作為外交籌碼,希望以此換取更多的實質利益,那就應該在立場上展現一些彈性,或在韓國左派總統文在寅上任後,回報一下首爾遞出來的橄欖枝,但是他都沒有。執意發展核導的結果,讓原先質疑薩德飛彈系統是否有必要的文在寅,又只好回去擁抱薩德。

而不管聯合國怎麼加大制裁,金正恩都無動於衷。因為他知道中國大陸不可能使出撒手鐗,切斷對北韓的石油供給。因為真要切斷,北韓政權就崩潰了,大批難民湧入東北,也非北京所願見。所以金正恩有恃無恐,他知道只要咬緊牙關,撐過幾年的制裁,一旦真的取得核導能力,北韓將破繭而出,那時的談判籌碼就更多了。這就是眾多國家都對北韓束手無策的原因。

北韓經濟封閉,經濟制裁無效

世人常拿伊朗的伊核危機,與北韓發展核武造成的朝核危機相比較,探討為什麼經濟制裁對伊朗有效,但對北韓卻無效的原因。後來發現是對伊朗制裁時,國際社會的行動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對朝問題上,中國和俄羅斯都幫北韓開了些後門(比如西方學者指出,聯合國2016年通過對北韓制裁之後,中國的大學裡面還有很多北韓籍的學生在念學位,民間的對朝貿易似乎也沒完全停止),緩解了一些北韓的壓力。

加上北韓經濟本就封閉,屬於自給自足型的經濟,沒有完全植在美國主導的金融體系網絡之中,所以經濟制裁傷不到北韓。加上金正恩上台後確實有從事經濟改革,去年的經濟成長達到3.9%,老百姓支持金正恩(就算有反對意見,在北韓的高壓政權之下,反對聲音也無法集結),致使聯合國的制裁無法奏功。

相較之下,伊朗的經濟就比較現代,和外界接軌也多,這讓西方多了許多制裁的槓桿。加上伊朗中產階級不斷興起,對外國商品的需求升高,因而可以直接感受到經濟制裁的衝擊。所以他們形成壓力,要求政府和西方和解,伊朗總統魯哈尼在競選中打出和西方和解的口號,兩次都順利當選,就是最好的證明。可見解除經濟制裁確是伊朗的當務之急,也是伊核協定在談了十幾年之後,終能在2015年簽字的原因。

雖然伊核和朝核性質不同,但是金正恩還是會拿自己與伊核對照:伊朗簽訂伊核協定之後,最終的得失如何?過去金正恩看到利比亞的格達費、伊拉克的海珊,都是在國際壓力下棄核,結果下場都非常慘烈,因而更加堅定核導不能棄。今天接著看伊核,如果伊朗跟六國集團簽了伊核協定,結果川普上來,一下就撕毀協定,金正恩怎敢再步此覆轍?這也是為什麼六國(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加德國)中的其他國家,都力勸川普不要退出伊核協定的原因。

川普政府對朝核問題態度不一致

川普政府在朝核問題上經常傳達出不一致的訊息。總統比較講得兇,動不動就揚言不惜一戰,國務卿則表示透過談判,和平解決朝核問題仍是上策。國務卿講完之後,總統又發表評論,稱與平壤談判不過是浪費時間罷了。矛盾而沒有章法的訊息,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不過因為川普經常大放厥詞,世人已習以為常,所以川普的狠話,並沒有在股市引起很大的波動,這是好事。

但是大家還是擔心,太多不一樣的訊息傳出,北韓將不知如何判讀,不知道美國畫出來的紅線到底在哪裡。比如不能擁有核武是紅線?還是不能擴散是紅線?是限制核能計畫的性質,還是應該限制離心器的的數目?不知道美國的紅線在哪裡,很容易引起誤判,擦槍走火。這是一般比較擔心的問題。

也有人提議,北韓一心想發展核武,以獲得安全與國際地位,那何不就乾脆承認北韓已經擁有核武的事實,然後以這個為基礎,去談一個新的對朝政策?但這卻是中國的底線。中國大陸一再表示,朝鮮半島必須無核化,這是不能動搖的底線。如果北韓有了核武,並且獲得國際承認,可以想見日本與南韓一定也會想要發展核武,以為抗衡。東北亞軍備競賽的火苗一旦燃起,天下將從此大亂。所以北京已經宣示,不管北韓有沒有核武,中國都不會視北韓為核武國家,也就是不會讓北韓擁有核武國家的地位與影響力。

現在該怎麼辦?擺在面前的情勢是:北韓不會退縮,一定會繼續進行試爆試射,這樣才不會功虧一簣。國際還是對北韓制裁,但只要沒有切斷石油命脈,制裁都不可能讓北韓改變心意。中國與北韓的關係日漸惡化,不見得能對北韓發揮影響力,而美國君臣不合,又經常傳出矛盾的訊息,讓北韓難以解讀。這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盤棋,接下來該怎麼下?不可能真打,總要靠談判來收尾。但怎麼談?

宜以多邊架構開啟對北韓談判

仔細審視,發現還有一個國家還沒上場,那就是俄羅斯。最近俄國在外交上有日漸活躍的趨勢,也一直表示,海參崴是俄國與遠東接觸的門戶。俄國本就是區域政治中的一員,金正日當年和普京就是很好的朋友,普京甚至在金正日時代訪問過北韓。現在金正恩也頻頻與俄國接觸,北韓外交部高官在俄國外交部進進出出,俄國也表示隨時準備好介入調停。一些學者指出,如果北韓終將要談判,一些技術性的問題,如核廢料的運送與處理,就需要有人出來解決,俄國在這裡就可以扮演這樣的協助角色。

也有學者建議,或者該由聯合國出面,承接六方會談的功能,讓談判有一個新的開始。可以仿效伊核談判的模式,當時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常加德國」,六國一起跟伊朗談,這次可以「五常加韓日」,七國一起來談。

過去北韓一直希望和美國直接對話,這樣可以提高北韓政權的正當性與國際地位,但學者表示還是不要。雖然川普經常亂講話,但是「美國和北韓直接對話」這件事的本身,就已經給北韓太多。所以談判還是應以多邊為宜。

多邊架構之下,比如用簽訂和平協定,取代韓戰的停戰協議等政治性的問題,都可放進來一起談,這或許可以是朝核問題的一個轉機。朝核問題會往這個方向發展嗎?這是持續關注的方向。(本文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