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
台灣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與未來會議
顧立雄:在風險可控下,支持金融科技發展
無實體銀行崛起,新任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金管會對於金融科技發展會採取容忍的態度。
金融科技(FinTech)的發展與應用已蔚為全球金融業潮流,密切影響未來金融服務業發展,金管會新任主委顧立雄與業者的首場公開活動,就獻給了由台大金融科技促進會所安排的「與金管會顧主委有約——台灣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與未來」。
這場活動符合顧立雄就任時所提出的3項金融監理之一的「發展金融科技」,展開產、官、學就政策、產業發展及監理等相關議題進行討論與意見交流,期能共同加速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創造金融產業更高價值。
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暨EMBA執行長謝明慧表示,金融科技就如18世紀的工業革命,金融科技的發展使得外界對未來的想像有很大的空間,但能不能擴散,產生社會價值,需要跨領域的合作。
台灣金融科技現況:當前金融政策影響其發展
台大金融科技促進會會長賀士郡表示,金融科技發展將實質影響金融服務變革,這是不可擋的趨勢,然而,相較全球發展,台灣需要加速趕上金融科技發展行列。
野村投信資深副總經理賴宥伶表示,根據機構預估,2021年機器人理財規模將成長16倍,將有1億人透過機器人理財,年複合成長率達80%;而美國機器人理財目前已進入4.0時代,透過AI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科技提供客戶最好的投資建議,可惜台灣還停留在提供投資組合轉換建議的2.0時代。
賴宥伶強調,其實台灣有發展機器人理財很好的條件,有專業的團隊可以提供投資組合建議,但現在的機器人應用卻只做計算、演算,無法做到風險控管。
為利台灣機器人理財發展,她提出3點建議:首先,在法源上平均對待科技業、金融業;其次、線上開戶給予最大的開放;第3,在風險控管上給予合理的法源根據基礎。
網路借貸平台瑞保網路科技執行副總經理譚郁之指出,網路借貸平台是金融科技中最重要的產業之一,現在的考量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網路借貸平台,而是不得不進入,台灣當然不能缺席,期待政策扶植網路借貸業務發展,以利台灣在這領域取得區域內,乃至於全球的先進地位。
譚郁之強調,網路借貸業務不只落後國家需要,即使是英國、美國等先進國家也都是倍數增長,她提出3項建議:第1,聯徵中心資料開放給網路借貸平台;第2,非金融機構作為本票裁定的依據不應該被禁止;第3,信保基金保證合作對象應開放非金融機構。
譚郁之同時呼籲,參考新加坡由上而下推動金融科技的做法,由金管會支持並協助成立台灣金融科技發展辦公室,這個辦公室可由經濟部、金管會等跨部會共同成立。
另外,協助產、壽險公司建置B2B、B2C平台的松凌科技創辦人李日貴則表示,保單親簽制度影響保險科技的發展,保險業擬發行新商品面臨異業結盟的問題,最明顯案例就是Apple Care+究竟是保險還是保固?還有監理沙盒試驗期結束後的適法性問題。
樂天信用卡則指出,目前金融科技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網路身分驗證,金融業在體制內創新要比體制外的創新困難多了,就金控來說,銀行、保險、證券不同事業體間,根據各業別自律規範,對於網路上的身分認證各有不同規定,對業者來說,這是相當勞民傷財的事。
金融創新過程:兼顧風險控管與跨界合作
對於與會者的各項建議,顧立雄會中一一回覆。他強調,如何在金融創新的過程中兼顧風險控管,這是主管機關必須考慮到的,他以Apple Care+為例指出,若不涉及風險下,金管會對金融科技創新盡量採取寬容的態度,但金管會的立場是終究要界定它,所以,金管會的做法是讓電信從業人員可以像考駕照筆試一樣,簡單的取得Apple Care+的銷售資格。
顧立雄指出,目前行政院版金融科技專法給予參與監理沙盒試驗的業者18個月期的實驗期間,若業者實驗結果不錯,但涉及金融法規的調整,且法律沒有辦法及時通過時,「我也不曉得要怎麼辦?這樣的退場機制要如何做,我只能說金管會摸索匍匐前進。」
同時,顧立雄也指出,金融科技應用不只是金管會的管轄,還涉及中央銀行等業務範圍,金管會就本會立場,在足以認為有效監理的立場上,與相關部會好好溝通。
至於身分驗證,顧立雄表示,金管會的立場傾向除了自然人憑證,有鑒於生物辨識應用的增加,大致上會朝向越來越寬的方向前進,如開放線上身分驗證可採間接驗證的方式來做。
金管會資訊服務處處長蔡福隆說明,以往的線上身分識別的生物特徵等資料必須存在銀行端,現在金管會開放間接式的身分辨識,即民眾透過iPhone等行動裝置上的Touch ID指紋辨識功能,將個人生物特徵的指紋儲存在手機上,民眾可依手機上的生物特徵進行身分識別。
此外,P2P網路借貸平台業者爭取不禁止本票裁定,以確保網路借貸平台上的債權,顧立雄反問,網路借貸平台只是作為資訊平台,即使未來面臨催收也不是網路借貸平台的事,所以P2P為什麼需要本票裁定?
還有業者爭取開放聯徵中心資料,顧立雄說,聯徵中心採會員制,只對會員提供資料,新創事業若要取得聯徵中心資料除非取得當事人同意,不然就要跟金融業者合作。
他說,聯徵中心資料的使用涉及到個資保護、資訊安全等問題,且新創事業對資料的保護是否能做到像金融機構的程度,如果民眾的個資被隨便放在一台電腦中,會很容易就被駭走。
同時,與會人士關切是否可以透過法令的修改,讓矽谷科技業也能享用華爾街金融業的午餐?顧立雄表示,銀行核心業務為吸收存款,對於純網路銀行的發展,可以開放到哪個程度,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顧立雄說:「我們對日本樂天從事純網路銀行很有興趣。」但他也強調,是否會開放,目前尚未正式討論到純網銀,請媒體不要太早下結論。
他說,當時日本政府對樂天設立純網銀的資本額要求僅2億日圓,若與我國成立商業銀行的資本額門檻新台幣100億元相比,日本對純網銀的資本額要求是很低的,但相對的,日本剛開始對純網銀開放的業務也不多,之後才逐漸開放。
回歸經濟政策:助金融與科技業形成聚落
顧立雄進一步指出,若外界覺得金融業與科技業需要實體交流時,或許可以仿照英國、新加坡的做法,建置實體的金融科技園區,讓業者可以在園區內產生聚落,以利未來有更好的溝通。
他說,如英國對金融科技業的育成中心L39就是很好的範例,目前已請金融總會提出架構,看要設在台北市什麼地方,例如台北市的空軍總部,讓金融和科技業者能有一個實體聚落。
顧立雄表示,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無實體銀行出現,而金管會在兼顧風險管理以及金融創新下的業務允許,兩者間所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高,他重申,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金管會對於金融科技發展會採取容忍的態度。
另外,長期關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立委余宛如表示,金管會本身還是監理單位,若期待金管會發展產業,在本質上會有球員兼裁判的問題,而金融科技發展已是不可逆的趨勢,金管會可以做的是透過蘿蔔與棒子等措施提供協助,同時,輔以跨部會的合作,一起推動我國金融科技產業發展,期待經濟部等部會可以在金融科技產業投注資源。
余宛如也強調,金融科技專法通過後,象徵金融科技的法規鬆綁,越有彈性的法規,對金融科技的發展越好。
競爭、監管及人才挑戰:認清無實體金融的大潮流
與顧立雄一同與會的經濟部常務次長王美花,在會中主動發言表示,網路時代下,金融科技的成分只會越來越多,但金融科技的發展,究竟是協助金融業還是取代金融業?金融科技涉及了科技、法令以及金融等各領域,台灣金融科技究竟要往哪走需要好好思考。
王美花表示,過去她在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時就關注金融科技、區塊鏈等技術發展,將會整合經濟部技術處、工業局、中小企業處等資源,以跨界合作的方式以利金融科技在台發展。
賀士駿表示,金融科技的創新科技帶來新的機會,固然讓人興奮,但也帶來挑戰與風險,特別是競爭、監管及人才等議題,這是金融、科技業者及監理機構所關注的。
賀士駿指出,面對金融科技帶來的產業變革,合作更顯重要,金融、科技等產業共同合作創新、適度合作、相互學習、競爭,加上監理機構與時俱進的了解,才能促使開放腳步的加快,共創一個支持創新的科技文化,推動台灣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與未來。
台大金融科技促進會執行長黃文玲表示,今天的產官學座談會只是一個起步,一個開始,未來我們將更積極擴大合作與資源整合,以台大金融科技促進會結合台大金融科技中心,聚焦資源,整合意見,加速落實推動台灣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