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

高品質生活與經商環境 創造小國吸引人才典範

撰文:陳麗緹

瑞士、新加坡經驗》

高品質生活與經商環境 創造小國吸引人才典範

撰文:陳麗緹



參考各國經濟發展歷程,投資環境極具吸引力的案例,執政者多是在掌握國家優勢為前提下,隨著社會結構變遷,調整中短期政策。

政院長賴清德為解決企業的「五缺」燃眉之急,周六、日加班開會,勞動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會備妥相關方案。實際上,賴揆也是承繼歷任行政院長一貫的「促進投資、繁榮台灣」政策主軸,想要在上任不到2個月時間,盡全力解決台灣長期以來的大難題。

最新的經濟數據,或許只會進一步挫折行政院團隊的士氣。政策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對於今(2017)年第4季的台灣經濟預測,國內實質固定資本形成毛額在今年第2季呈現負成長(-0.32%),其中民間企業固定資本形成毛額衰退0.98%,跌幅更為明顯。

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彭素玲預期,下半年固定資本形成毛額實質成長約0.87%,併計全年成長率約1.41%,「此項數據不但低於經濟成長率,且已連續3年向下走低,今年甚至為2013年以來之新低。」現在的情況是機械設備類投資在科技產業的資本支出減緩、機械進口持續衰退,民間營建工程投資亦持續低迷。

整體民間企業投資持續縮減,問題的嚴重性已超過單一產業榮枯,深究其中問題,「五缺」只是一種標靶治療。參考各國經濟發展歷程,投資環境極具吸引力的案例,執政者多是在掌握國家優勢為前提下,隨著社會結構變遷,調整中短期政策。

>>引進投資和人才,台翻轉經濟關鍵

今年經濟全球開高走高,國內外景氣皆溫,國際信評機構惠譽最新確認台灣的主權評等為AA-、展望穩定,來自於強勁的外部融資、可靠的政策框架、有利的商務環境,以及高治理標準等因素的支撐。

惠譽主權評等分析師Andrew Fennell認為,就台灣的經濟及政府財政來看,事實上主權評等可以再高一級,他樂見行政院團隊近期核准的新台幣4,200億元前瞻基礎建設投資計畫,可以刺激國內需求、促進工業改革,至於財政部最新提出的稅制改革方案,包括對個人和企業稅率的調整,「對台灣政府稅收的影響,基本為中性。」

過去經常以為低稅率環境,是吸引外來人才、提升投資環境的主要策略,在現階段已失去掌聲的支持。

惟Andrew Fennell注意到,台灣人口條件對經濟成長呈現負面,例如主計總處分析,106年8月底扶老比18.6,相當於1位老人由5.4位工作人口扶養,預估未來扶老負擔持續加重,「台灣近來開始在討論,以移民政策帶動人才引進,我看到台灣較其他主權政府更積極面對問題、提出對策!」

「人才是企業和經濟體實現可持續價值的關鍵。」《全球人才報告》(IMD World Talent Report)研究計畫主持人、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財務金融系教授布里斯(Arturo Bris)指出,人才有兩種組成部分,其一是「硬」能力,屬於結構做法,例如投資在教育制度和教育質量;另一部分是「軟」實力,觀察的是動機和語言技能,有時候不是增加投資就能創造人才條件的改善,多數是需要搭配適當的激勵措施,才能在國際比較中突出。

>>瑞士高生活水準吸引世界第一人才

西班牙裔的布里斯教授,在瑞士帶領國際研究團隊,長期追蹤五大洲上百個國家的競爭條件,人才部分正是瑞士的最大強項,連續10年穩坐《全球人才報告》世界排名第一位。像這樣的學術團體,是瑞士人均國民所得接近8萬美元的貢獻者之一,保時捷(Porsche)汽車是上班家用。然而,大學教授們有可能沒有擁有自己的房子。

根據《瑞銀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UBS Global Real Estate Bubble Index)調查,僅40%瑞士人擁有自己的房子,是歐洲國家當中最低的比率,瑞銀首席經濟學家暨瑞士區域資訊長Dr. Daniel Kalt表示,多數瑞士房屋由保險公司、退休基金持有,瑞士人沒有炒作房地產的習慣,因此普遍沒有房屋貸款,但政府仍有房市對策,例如外國人不能買房、房租可以抵稅等,盡量保持瑞士房市的穩定。

高生活水準、穩定消費價格,符合國際認同、明確但不囉嗦的法規,教育品質有國際口碑,以及有遵守法律習慣的人民,是瑞士和亞洲新加坡雙雙被認為擁有最好的吸引外人和投資環境。

>>新加坡創新環境招來外資紛紛卡位

相較瑞士,新加坡距離台灣更近,且有相近的華人社會環境,除了天氣條件,新加坡是台灣吸引外人、外資最大的競爭者,只是台灣經常是輸家。新加坡政府如此介紹自己:新加坡極具吸引力的原因之一,是生活便利,特別是住宅、交通和治理制度。新加坡如今在許多領域皆有卓越成績,獲得了無數鼓舞人心的國際榮譽,新加坡是一座生動活力的世界級城市,是世界精華薈萃之地。

以現階段國際銀行爭設的數位創新平台,新加坡都明顯超越台灣。投資上億美元的瑞銀財管全球行動服務最新平台1WMP,10月在新加坡上線,亞洲唯有新加坡及香港市場適用,反映出台灣發展金融科技腳步緩慢,跟不上大型國際銀行的需求。目前各銀行的亞洲金融科技中心全部設在新加坡,且選擇香港為優先推市標的,包括瑞銀財管、渣打零售消金,新加坡星展銀行更不用說,總部設計各式行動金融服務已擴散應用到印度、印尼。渣打也表示,明年才能完備把主力App在台灣推出,目前新加坡是實驗場。

瑞士和新加坡在吸引人才、創新經濟的成效,令台灣羨慕,但是這2個國家事實上有極為嚴格的移民政策,外人可以合法申請工作簽證,若想要拿到永久居留證,甚或公民才有的護照,「這輩子可能都等不到了。」已在星國工作5年多的台灣人小明(化名)已有權利、且提出申請,結果卻都無疾而終。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台灣校友會長安德烈斯(Andreas Weckherlin)認為,台灣、新加坡、瑞士都是小國,以創新方式塑造國家形象,是一種吸引人才流入的可行政策。例如推動台灣觀光走向國際,讓台灣在國際間有更多的曝光,讓國際人才注意到台灣、願意走進來台灣,自然可以挹注台灣的經濟發展。

安德烈斯是瑞士人,商管學歷背景、25歲就參與國際職場,親身體會瑞士政府透過商業角度與企業、公民互動,政策目標就是「拉拔企業界茁壯」,同時運用資源吸引外國菁英,加入瑞士共同發展創新,包括技術性、國際化人才,甚至可以跨領域溝通的人才統統都來,讓瑞士整體展現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