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
讓業主覺得「投資創新」是種榮耀
中華民國股權投資協會秘書長蘇拾忠:
讓業主覺得「投資創新」是種榮耀
採訪整理:張舒婷
全世界都知道台灣人薪水過低,台灣的白領、工程師真是便宜又好用。鴻海在中國大陸已經不只一座關燈工廠,為什麼不是在台灣?因為現在中國的勞力成本貴了,但台灣的人工不貴,即便台灣的人工貴,業者還可以用外籍勞工。
為什麼薪水過低?是因為台灣的企業沒有創造新的價值,沒有空間可以提供好的待遇。大家都知道應該投資台灣的創新,政府也做了好多創新創業,但其實台灣沒有天使投資人,也沒有PE(私募基金),大企業投資創新還投資得比較多,但通常比較會投資與自己有關的領域。
不管怎樣,政府可以更大幅度鼓勵大企業投資創新,例如投資創新適用研發投資抵減的優惠,不但提供租稅優惠,也讓業主覺得,「投資創新」是一種被肯定的榮耀。至於怎麼推動天使投資人?怎麼推動PE fund(私募股權基金)?可以另案再討論。
在台灣,併購創新很少發生,可是矽谷成功的個案中,有70%的案例是被併購。台灣企業比較傾向拚IPO(公開發行上市),比較辛苦,上市後的下場也未必比較好。其實,大企業如果能用自己的資源來協助或併購創新的企業,對台灣也是一件好事。
台灣有一大堆低附加價值的業者,他們也高喊著「五缺」,這種業者,靠著高汙染才能生存,靠著低成本才有競爭力,應該讓他們離開。他們喊缺電,所以工業用電不能漲價,但工業用電為什麼不能漲?像台積電這種高附加價值,就算政府把工業用電的價格調漲5倍,難道就會生存不下去嗎?
外界常說太灣的內需市場太小,但我認為其實很大,例如全台灣發展有機農業,政府宣示汽車在3年後全面改為電動車,且所有工廠都規定零排放,台灣也因此變得更乾淨,吸引全世界來觀摩、觀光,這些改變,都可以為台灣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採訪整理︱張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