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

排除「五缺」、創造投資機會是當前要務

採訪整理:張莉君

工業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

排除「五缺」、創造投資機會是當前要務

採訪整理:張莉君


前台灣投資率與1990年代相比低落,而所謂的低薪與投資絕對有關係。如果企業不投資,就沒辦法創造價值,也沒有辦法為員工加薪。

很高興政府願意加速投資台灣,但有2個關鍵。首先,是排除「五缺」問題的障礙;第二,讓產業界看見可以投入哪些資源轉型升級,進而提高競爭力及附加價值。

「五缺」問題到底有多嚴重?2016年3月工總理監事拜會總統蔡英文時,蔡總統就曾經表示,智庫在籌備選舉期間,已針對「五缺」分別成立工作小組研擬解決方案,然而直到今日都還無法解決。

根據行政院盤點,共有2,800多公頃可供使用,這已超過需求,但產業還是缺地,問題在於資源配置的區域位置不同。尤其是中北部的工業用地越來越少,地價卻越來越高,還有養地不用及興建住宅等問題。除了徵收空地費,政府拿回閒置工業用地徵收的權限,才能解決問題。

關於缺水、缺電,台積電10奈米晶圓廠中科擴廠案為主的中科大肚山園區,自2013年提出之後,面對外界的質疑和抗議,經過多次環評,終於在去年2月有條件通過,然而因原開發規劃可能使用或排放的化學物質品項變更,環境差異分析報告須重新送件審議,全案直到2016年11月才通過環評,這樣冗長的程序,實在難以符合業者的發展需求。

至於人才,最大的爭議還是在於一例一休。保障勞工權益的同時,也要有彈性。過多的彈性,可能讓勞工過勞,但沒有彈性也會讓企業無所適從。希望政府能夠負責任的面對問題,並提供勞資政三方理性對話的社會環境。

政府應該積極創造投資機會。日本安倍晉三政府會明確讓業者知道未來的投資機會在哪裡,例如將人工智慧、物聯網列為具備潛力的產業領域,引導業者投資方向。期待台灣目前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若要引資促參,能夠有日本政府這樣的高度思維。

在積極招商部分,針對無法如期完成新台幣5億元以上的投資案,政府應該盤點並逐案追蹤,協助排除各個投資案的障礙,才能為台灣帶來更多機會。(採訪整理︱張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