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

電力建設投資,成敗關鍵在風險管控

採訪整理:李于宏

台電公司副總經理林宏遠:

電力建設投資,成敗關鍵在風險管控

採訪整理:李于宏


2012年時,社會認為台電的電太多了,備用容量率那麼高,很浪費。但大家都忘了,電力投資是長期的規劃與興建才能完成,一個電廠興建到能夠送電,10年是一個保守估計。

現在許多人提到「五缺」,其中缺電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總統蔡英文今年8月22日指示,未來電力系統的備用容量率應達到15%,備轉容量率10%,為此台電提出9大計畫,其中電源開發包含進行中之林口、大林、通霄,與大潭計畫,未來還有燃煤的深澳,以及燃氣的協和、桃園高原,興達、台中等計畫。

此外,台電對電網建設也非常重視,以離岸風電來說,台電希望2025年前可以提供6.5個GW(10萬瓩)併網容量給業者使用,長期希望達到10個GW,預計投入610億元。

在太陽光電部分,台電也針對興建太陽光電六大專案地區及其他已知場域,加強電力網工程,預計投入136億元。總計到2025年,台電在電源開發及電力網等基礎建設上,必須投資1兆6,000億元;到2031年,投資金額高達2.2兆元,金額非常大。

電力建設最大的問題是風險管控,包含環評以及各項法規,還有民眾的抗爭等,這都需要政府來協助台電解決,確保電力建設進度符合要求。

更重要的還有天然氣供應的問題,目前國內有2座天然氣接收站,設備利用率高達100%,只要供應上出現一點問題,供電就有許多不確定性。因此,除了中油公司積極開發第三接收站外,台電也規劃自行興建2座天然氣接收站,期待2025年後,國內天然氣接收站的使用率能降至80%以下,而天然氣儲存天數能增加到25天,讓供氣相對穩定,畢竟未來有50%的電必須靠天然氣發電。

最後則是再生能源之開發,依據政府規劃,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須達20%,而這有賴民間投資均能如期到位,否則對於達成備用容量目標15%來說,仍是一個風險。

由於再生能源仍是不穩定的電源,例如當天沒有風,或是陰天擋住陽光,都會影響風電或太陽光電的發電。台電為因應這類電力負載變化,必須將備用容量率,從15%再往上拉。簡而言之,就是當太陽光電、風電都不在的時候,台電仍可維持供電能力。這會是一筆極大投資,也需要各界支持。(採訪整理︱李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