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
「加速投資台灣」座談會實錄
重量級公民營企業及金融業領袖建言
「加速投資台灣」座談會實錄
採訪、撰文:張舒婷、李于宏、張莉君
總統蔡英文於國慶演說中特別強調,要努力翻轉台灣的經濟以及產業結構,解決企業界反映的「五缺」問題,並以「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加快台灣產業的升級與轉型。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更是要以公共部門的投資,來帶動私人部門的投資。
行政院長賴清德上任之後,也快速宣布拚經濟策略,「加速投資台灣」為重中之重,並親自主持兩次「加速投資台灣專案會議」,指示要加強公共建設支出執行率、增加國營事業投資和強化招商中心功能,鼓勵企業投資。
基於擴大投資是振興內需的重要手段,台灣金融研訓院特於10月13日召開「加速投資台灣」座談會,邀請重量級公民營企業及金融業領袖提出建言。
創新是台灣產業向上發展重要指標
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博怡指出,蔡總統自2016年5月20日就職以來,就開始勇敢面對台灣盤根錯節的問題。也許有些問題過於久遠,解決需要一點時間,甚至也會對社會造成一些拉扯,不過整體來看,台灣今年以來各個狀況可以說是漸入佳境。
今年9月8日賴清德接任行政院長以來,第一個顯現出來的,就是拚經濟的企圖心,從總統府到行政院,某種程度上已經做了相當程度的政策宣示跟決心。
產業方面,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決定將領先全球技術的3奈米半導體廠設在台南,將投入近新台幣6,000億元的建設,對台灣來講更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也讓人對台灣經濟未來的發展更加充滿期待。
回顧台灣過往的經濟發展軌跡,1980年至1989年這10年,台灣的實質經濟成長率是8.5%,1990年至1999年下滑到6.6%,前總統陳水扁在任期間的2000年至2007年為4.9%,到了2008年至2015年的前總統馬英九期間,實質經濟成長率僅2.8%,明顯呈現長期下滑趨勢。
從出口占經濟成長率的比例來看,1990年代貢獻度約33%,到了2008年至2014年貢獻度高達68.93%;同期間內需消費占比則從40%降為21%,政府支出從11%滑落為6.5%,投資占比更從17%,下降到僅3.6%。
從這些經濟成長相關數字,可以清楚的體認到,內需不振已經成為台灣經濟成長動能很大的障礙。如何能夠讓內需強化、從投資帶動經濟成長,同時讓民間消費提升,已經幾乎成為每個國人都關心的重要問題;從總統到閣揆,都在宣示拚經濟的決心,討論如何加速投資台灣。
行政院長賴清德清楚指出,國營事業也可以扮演投資台灣的重要角色。此外,如何讓台灣能夠順利的向外發展,創新是很重要的因素,包括從機械的智慧化、企業併購策略、創投產業的發展、綠能金融的先驅等,都是台灣產業向上發展的重要指標。
如何能夠加速投資台灣,讓台灣經濟順利的在世界經濟舞台發光發亮,金融產業如何有效發揮重要支點的角色,是今天召開這場座談會的目的,希望各位貴賓不吝分享經驗與心得,讓金融業夥伴有所借鏡,撐起整個台灣產業升級,漂亮的轉型。(採訪整理︱張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