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

Gartner預估2020年企業20%獲利來自AI應用

人工智慧╳金融科技 開創金融新藍海
採訪、撰文:薛雅菁

人工智慧發展一日千里,應用場景不再僅存在於電影,逐漸進入日常生活。為即時掌握AI於金融業發展現況與未來趨勢,台灣金融研訓院特別舉辦研討會,邀請各界專家分享國外先進經驗。

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John McCarthy在1955年提出,他將人工智慧定義為一種產生智慧機器,特別是針對智慧電腦程式的科學與工程,其目標為使電腦具有類似人類學習般的功能,以解決複雜問題。

AI發展迄今已有60多年,從規則基礎、統計分析演算法到深度學習,歷經四波發展歷程,首先是第一階段的控制程式人工智慧,如空調、吸塵器與洗衣機等。第二階段則是1980年被歸為典型的人工智慧,主要是藉由加入知識基礎,產生大量輸出與輸入的關係,如醫學診斷程式、拼圖解析程式等。

AI是一個廣泛偏向於應用面的說法,換言之,任何事物只要與人工智慧的應用有關,就可以稱為AI。另外兩個與AI有關的名詞,則是ML與DNN。所謂ML,是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縮寫,為具體實現人工智慧的方法,透過機器學習與反饋,在眾多複雜的大數據下建構模型以解決問題。DNN即是深度神經網絡(Deep Neural Networks)或稱為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則是透過分類與特徵辨識來建立模型、訓練模型與挑選最合適的模型,讓電腦具有如同人類般的理解能力。最經典的案例則是Google DeepMind開發的AlphaGo打敗世界圍棋冠軍。AlphaGo靠著大量訓練樣本與深度神經網路設計,再加上快速精準的計算能力,完勝人類棋手。

人工智慧4大應用:金融、醫療、零售、製造

目前AI的進展從第三波進入第四波,也就是從機器學習進入到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透過機器自動抽取資料特徵,呈現資料的變數。根據Gartner分析,機器學習在25年內將成主流技術。然而深度學習才是AI成功發展的關鍵,透過大數據的產生與儲存,加上GPU快速運算與類神經網路訓練模型後,所衍生的相關應用,將會徹底改變產業結構與風貌,屆時商機不可限量。

根據IDC預估全球人工智慧相關產值將從2014年172億美元成長到2019年的486億美元,其中智慧金融(28%)、智慧醫療(19%)、智慧零售(17%)與智慧製造(14%)為4大垂直應用市場。此外AI在廣告行銷、石油與瓦斯、數位媒體、製造、零售物流業等均呈高度成長,尤其是金融產業包括投資與金融服務業等,不論在複合成長率及市場預測值均獨占鼇頭。目前企業最有興趣投資的AI應用第一名為智慧顧問,第二名則是虛擬助理。

看好AI前景,不僅google或facebook投入研發,許多新創公司也提供市場更多創新的解決方案,目前新創公司在人工智慧技術開發上,集中在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的應用平台,此外也涵蓋了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影像辨識應用平台以及個人虛擬助理等。

AI讓金融服務更貼心

金融業可說是所有產業中擁有最多數據的行業,AI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投入有3大階段,第一階段是數據蒐集;接下來則是透過大數據基礎訓練、優化與建立不同的DNN模型;最後則是將模型應用在金融服務上,包括客服系統、身分辨識、風險管理、財富管理、信用評分與金融交易的執行與監理(RegTech)等。

擁抱AI能精進客戶經營與縮短業務流程,提升自身效率與提供客戶更貼心的服務。以美國運通為例,結合人工智慧透過聊天機器人提供卡友個人化服務,包括即時刷卡通知、卡友優惠提醒、個人化推播服務等。不少金融業龍頭業者也斥資發展金融科技,如2017年2月富國銀行宣布成立創新實驗室,打造一個新的人工智慧問題解決方案團隊,負責聊天機器人與智能投顧平台,讓客戶既可受益於金融科技的便利性,也能獲得強大和全面線下專業的理財服務。

不讓富國銀行專美於前,美國銀行也推出智慧助理Erica,發展全新的AI Bank。透過分析客戶所有的財務資訊、整合所有的行動銀行與分析適合的產品,最後提供給客戶即時且有益的理財資訊。舉例來說,Erica透過AI預測分析,協助客戶在支付、控制預算、降低債務、改善信用評級與更省錢的還款計畫建議等。此外,客戶在支付的同時,也會檢測消費習慣,若過度消費,還會主動發訊息提醒避免透支。

讓理專更專業與精準行銷

在財富管理方面,摩根士丹利打算也建立具備深度學習能力的理財人工智慧,但並非由使用者親自操作,而是用來幫助理財專員升級專業。摩根士丹利的理專智能推薦系統會根據市場資訊,以及客戶的資料,包括過去所做過的理財決策以及生涯中重要事件如婚喪喜慶等,透過演算法做出判斷。目標是找出客戶想要且需要,但自己不知道要主動開口要求的需求,做到精準行銷。根據過往資料,判斷客戶的理財需求後,提供給理專幾個不同的理財建議,但最終仍是由理專跟客戶進行溝通。

此外,摩根士丹利打造理財顧問專用的人工智慧助理,不僅能從公司資料庫中因特定問題搜尋資訊,也能自動化轉帳流程,以及將客戶文件數位化等。目前已在今年7月就500名員工測試這項計畫,年底全面推行到1.6萬名理財專員。

讓保險業加速核保與理賠

在保險業方面,日本富國生命保險公司引進AI系統後,透過視覺分析來解讀數據,包括非結構文本、影像等,協助整合理賠個案的醫療證明、醫療紀錄、住院日數與手術金額等,加快核保流程,從以往的3天縮短到數分鐘內。

美國Lemonade公司則推出手機App提供產險投保服務,投保過程由AI機器人負責,首先會詢問客戶姓名、地址,並透過簡單的問題進行保費試算後,即可進入投保程序,整個過程只要90秒就可以完成。即使是理賠也是由機器人負責,透過核對身分加上多個防詐騙演算法後,只要6秒鐘就確認理賠並支付金額。值得一提的是,若該年度公司有剩餘的理賠金額,客戶可選擇捐贈給消費者指定的慈善團體。

精簡金融從業人員工作

相對於國外金融業的AI應用,台灣金融業的AI應用,目前停留在多元性資料蒐集與分析上,在深度學習上仍在摸索當中。落實於客戶服務體驗,從初期的迎賓機器人,進入到對話形式的聊天機器人以及智慧助理的服務。在企業端,則是透過優化資料與訓練來建立模型,讓A I做到以前只有人可以做到的事,以取代重複性的工作,如文件驗真等。

主要透過自建模型進行機器視覺應用在銀行徵審流程方面,希望藉此可快速審核客戶資料,縮短核貸時程。首先進行資料蒐集並定義合格資料,讓機器看懂與辨別資料的真偽,第二步驟則是分類樣本特徵包括存摺正反面、存摺內頁正反面、各式扣繳憑單與所得清單等,進行分類並擷取特徵標記後,接下來才會進入到參數研究與訓練模型,最後得到分析結果。

隨著AI崛起,banking不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個行為,同時導入金融科技精簡業務流程,也進而影響金融從業人員的生計。如富國生命保險導入AI後,理賠部人力將更精簡。再以金融數據服務商Kensho為例,透過其研發的人工智慧技術大數據平台可預測分析市場,可能會導致大量金融分析師失業。但與其憂慮AI奪走工作,倒不如思考能從應用面上找到何種商機。根據Gartner預估到了2020年,企業有20%的獲利來自於AI應用。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擁抱科技借力使力,才能開創金融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