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

創造與別人不一樣的KPI

勇於嘗試並面對挑戰 迎接多元的金融時代
採訪、撰文:薛雅菁

如何成為新金融時代的贏家?除了具備跨領域的專業之外,更要明確了解自己的興趣,並勇於實現目標,創造自己的價值。

著科技與金融匯流的FinTech興起,金融業需要更多數學、資訊、網路等跨領域人才投入。《台灣銀行家》雜誌邀請台灣金融研訓院第2屆LEAP結訓優秀學員,現任臺灣金控副處長賴麗玲為讀者分析,如何在新金融時代掌握贏家思維。

她表示,以往數學系可能大多在統計相關行業,資訊、電機等大都在電子資通等行業,但現在銀行招募的MA儲備幹部已不限科系,這反映出一個事實,金融產業的界線愈來愈模糊,各種科系都可以從事金融業,使得競爭更多元,同時也顯示出,當你具備跨領域的專業,如法律、資工或數學等,將會在金融產業受到青睞。

多方嘗試挑戰傳統 創造嶄新成果

在如此機會無限與創意多元的時代,她建議年輕人要勇於嘗試新事物,找到自己的興趣。以往就業大多是摸著石頭過河,河的對岸就是目標,只是有人走得比較順利,有人可能需要費很大的勁才能走到。反觀今日,機會太多,選擇性太多元,年輕人可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正因為現在可能是摸著石頭過「海」,所以年輕人一定要有嘗試的勇氣;勇敢去嘗試、去發掘自己的潛能,才有機會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做理專;才有機會去海外分行看到更寬廣的世界。

賴麗玲認為,年輕人要多方嘗試,在河道摸著不同石頭,找到自己可以著力點的方向,朝著目標邁進。她帶領過許多年輕的銀行家,觀察這些出色的銀行家有著獨立思考的能力、勇於嘗試並自我挑戰的勇氣,而這些年輕的銀行家在工作整體的表現上,都有著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

個人興趣結合工作 勇於自我突破

對於還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或是可以朝哪個領域發展的年輕人,她建議年輕人可以問問自己,當你走進書店時最常翻閱的書籍是哪一類型?而那有可能就是你自己的興趣;由興趣出發結合工作,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假如明白自己的興趣並有明確目標時,則要勇於實踐。舉例來說,曾有做存款業務的同仁表達未來想做外匯工作,賴麗玲便問,那麼你知道做外匯需要哪些專業?你是否有計畫性地想要把外匯相關的能力具備好以因應未來轉換跑道。再以另一個例子來說,曾有一位商學背景的同仁,對於法律非常有興趣,尤其現在金融業強調落實反洗錢與法遵,她就鼓勵該位同仁勇於自我挑戰、充實相關專業知識,朝自己有興趣的工作而努力。

對於年輕人該怎麼看待自己的價值,同時讓自己的價值被看見,她則提到,年輕人應該自己定義何謂價值,並訂定與別人不一樣的KPI,而不僅只有達到組織要求的KPI;然後慢慢地創造與別人不同的價值,當自我肯定後,就有機會獲得主管的肯定。她以在策略部門的同仁為例分享,由於策略相關人才不多,也沒有任何一個科系教導企畫策略,因此部門所招募的人員皆來自四面八方。她曾與來自分行的同仁面試的過程中,會主動提醒對方,有可能來到這個新單位後,因為是新手,一切事務都要重頭學起,可能無法拿到像過去在分行比較好的考績及獎金;不料對方不但無懼,也積極表達想學習新事物的意願。轉職到該部門後,這位同仁非常認真的工作,若有不懂,隨時請教資深同仁,也都會主動留下來處理重要工作。這位同仁所持的理由很簡單,既然可以學習到過去沒有機會學到的新知識,考績、獎金或加班費並不是那麼的重要。

「有著想學習新事物的積極心態,其付出與投入會超乎別人對他的期待,這就是所謂的自我創造價值。」賴麗玲說,這位同仁展現出這麼積極的態度,同事會看得到、主管也會看得到他的付出。每個人都可以創造自己的KPI,例如櫃枱行員面對字跡潦草的匯款客戶,主動協助確認,提供有溫度的服務,不要讓客戶再多跑一趟,讓款項儘速正確匯出,這是一個很簡單也很小的動作,但這就是一種創造自我價值的表現。

跟上多元金融潮流 找出自己特有的價值

對於如何成為上級與下屬雙方都滿意的管理者,她認為,管理者是承上啟下很重要的角色,向上要爭取更多資源,自我挑戰、學習成長;對下,要把上層的想法,適當傳遞給同仁,並帶領同仁一起成長、共同達成目標,同時要協助團隊成員創造價值,讓整個團隊共好。好的管理者要做到三點,第一,要有容錯的雅量,接受與自己不同意見的聲音;其次,提供舞台,給予同仁學習的機會,讓同仁可以發光發熱;最後則是能以朋友的角度跟同仁溝通。

她以達到組織的目的帶領團隊,榮辱與共,不特別標榜明星球員,把榮耀回歸給全體同仁,同仁會更樂意為組織打拚;同時不責罵、更不放棄績效低落的同仁,共同了解績效不好的原因,輔導同仁達成組織的目標。

她認為這是個機會多元的時代,同時也是競爭激烈的年代。唯有勇於嘗試,多摸索,找到興趣及專長,再加上起而行,才有可能成功,否則光有理想都將只是空談。她對年輕銀行家有以下的建議,在工作態度上,不要計較、勇於挑戰、不要害怕失敗;同時要具備主動、積極的態度,訓練自己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待人處世上,要能謙卑、要有好的EQ,把周邊的人都當成是自己的貴人。

很多人擔心進入數位金融時代後,銀行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所搶走。賴麗玲舉例,誠如以前ATM興起,銀行行員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善用科技帶來的好處,提供有溫度的服務,不管金融科技如何來襲,一種工作不見,將可能會有新的工作出現,只要跟上趨勢、自我充實、創造自我價值,就有機會成為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