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
國內銀行金融科技發展
富邦金控三路並進 監理沙盒絕不缺席
金融科技已然為金融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富邦金控不落人後成立創新科技辦公室,精研未來發展,並鎖定區塊鏈技術的運用,迎接金管會的監理沙盒機制。
近幾年來,所謂的FinTech已成為金融圈最熱門的名詞,在國內少數具有銀行、證券、保險「三強並立」引擎的富邦金控,選擇在「基本功」上持續打底,讓自身更能厚植在金融科技永續發展的實力。
成立創新科技辦公室 精研3大重點
為了統合旗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重要子公司在金融科技上的發展,富邦金控特別成立了「創新科技辦公室」。富邦金控資訊處處長暨創新科技辦公室執行秘書李相臣指出,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可說是富邦金控在金融科技發展上著墨的3大重點。
若以整個富邦金控集團的子公司架構來看,這3大重點能應用的層面可說非常廣泛,他進而指出,大數據在行銷上非常的重要,不論是集團旗下哪一家公司,都盼透過大數據來精準命中目標族群,讓公司不誤用或浪費資源。
此外,目前人工智慧在富邦金控主要用於理財業務,透過演算法提出不同的投資組合建議給理財客戶作為參考,或是客戶投保網路保險時,亦被運用提供相關保險建議,而接下來,客戶對人工智慧的信任程度是否已有更多進展,甚至包括開始接受其所推薦的基金選擇,將成為人工智慧在行銷成果上重要的觀察指標。
強化區塊鏈 發揮最大金融功能
未來像是VR與AR的交互運用情境、或是無人分行等,都可望以人工智慧及大數據、區塊鏈等重要的金融科技基礎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其中對於近一年來最被外界熱烈討論,金融業者也最為陌生的重點「區塊鏈」,李相臣則引述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話表達他的看法:「區塊鏈是尚未找到『題目』的『答案』!」
在他眼中,「區塊鏈」因為具有記錄不可竄改性的特質,因而也有「反洗錢」的功效,並且得以運用在包括產險、旅平險,甚至醫療住院險給付等多面向的保單,透過這些不可竄改又精準的記錄,保險公司可馬上檢視投保人是否已符合理賠資格,因此能快速完成理賠程序。
在銀髮族的保險上,IoT的應用將可望使銀髮族適度的加入保險不再成為「拒保戶」,因為穿戴式裝置的運用,可以達到健康管理及精準記錄這些年長的被保險人的健康資訊,包括血壓、每日飲食、運動等資料,接下來可再透過大數據,進行更精準的分析與歸納被保險人的風險等級,進而降低保險公司承保銀髮族保險的風險,保險公司將更有意願承保銀髮族保險,亦有助於讓社會安全網絡更加完整。
除了保險之外,區塊鏈另一個可以運用的重點,在李相臣看來:「就是支付!」倘若支付能運用區塊鏈的技術,不僅速度加快,成本也可望大為降低,包括金管會去年已核准台北富邦銀行透過區塊鏈,完成「自行轉帳」,某種程度上已顯見。金管會也開始鼓勵、期待區塊鏈技術在支付上有進一步發展、運用的空間。正因為如此,在各金融業向金管會申請「監理沙盒」時,富邦金控將提出一項關於支付領域的沙盒申請,就和區塊鏈有關。
富邦金控在區塊鏈的著墨之深,從身為重要跨國區塊鏈組織乙太坊的創始會員,也可見一斑,李相臣比較區塊鏈和「比特幣」的不同之處,指出區塊鏈採取實名制,而非如同比特幣是採匿名制,這點兩者就大有差異,因此區塊鏈一定可以追蹤到使用者,而且區塊鏈由於是「多中心化」,而非「單一中心化」,因此,一旦其中一家銀行的支付系統故障,致使無法調閱相關的交易資料時,此時其他的會員銀行,將可發揮「備援」功能,即時提供備份記錄,這也更強化在區塊鏈架構之下,交易執行及資料保存的精準度。
扎根金融科技 參與監理沙盒深耕發展
由於人才是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根本,富邦金控早就已與多所知名大學展開建教合作,目前包括臺大、政大、臺科大等國立大學,都位列建教合作的對象,也就是說這些學校的學生,在大四時就可先來實習,一方面栽培有潛力的年輕人,另一方面也透過年輕人創新想法的回饋,讓富邦金控在金融科技的應用或開發,能夠得到更多的靈感。
對於金融科技未來的發展,他則語重心長地指出,在科技業者已積極競逐金融大餅之下:「金融業現在對於科技的投資,已是『防禦性』的投資!」倘若不急起直追,不要說發展,連固有的板塊都會被科技業者逐步侵蝕。
從學習金融科技中找到更多營運獲利的空間,並透過金融科技的運用來避免科技業者加入這塊戰場之後,對於現有金融業者的業務板塊產生過大的衝擊,已經成為金融業者在看待金融科技時應有的思維;富邦金控不僅從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3大領域向下扎根金融科技,在金管會開放監理沙盒之際更不會缺席,透過在金融科技上深度、持續的努力,找到未來更長遠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