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
強化洗錢防制
銀行3招建構基礎建設
立法院在2016年12月完成了《洗錢防制法》修正案三讀,這部熱騰騰、新出爐的法律,雖然不能說是劃時代或創新進步之法,卻代表著台灣的洗錢防制即將漸漸接軌國際。
洗錢防制法》修正後,我國金融業參與打擊洗錢將邁入一個嶄新的境界,而且前進的速度必須很快、很快。為什麼台灣一定要火速練成新武功?因為亞太防制洗錢組織(APG)即將於2018年對台灣展開評鑑,萬一評鑑報告的評語欠佳,認定台灣與國際洗錢防制標準有嚴重落差,這將造成聲譽嚴重受損,以及各行各業從事國際交易之成本將提高,後果則由全民埋單。為此,所有相關的政府公部門及業界都要上緊發條,開啟「強化洗錢防制大作戰」。
在大作戰之中,銀行業首當其衝承擔最重要的責任,也注定會是評鑑中最受關注的標竿行業。理由很簡單,除非從事財產犯罪之人決心終其一生抱著鈔票,否則他們的犯罪所得有朝一日都將進入金融體系存放並流動。一個國家洗錢防制工作的成效,首先要看銀行業做得好不好,如果連最高規格的銀行業都做不好,其餘行業也就更加無從期待了。在國際間,時有銀行遭受主管機構鉅額罰款的案例,原因即在於此。
坦白說,落實洗錢防制是一個所費不貲的工程。銀行業向來高度競爭,幾乎已屬微利行《業,現在還要大舉投資在洗錢防制這種純花錢的項目,的確可能使銀行管理層舉棋不定、無所適從。但是,不做的後果,一樣也非常昂貴,裁罰公告致令名聲掃地,鉅額罰款衝擊銀行財務,改善措施影響正常營運,投資人失去信心股價爆跌。因此銀行「不得不做」,再無觀望的空間。
投資洗錢防制工程再無觀望空間
除了這些令人戒慎恐懼的理由,有沒有比較正面積極的作戰思維呢?我們不如這麼思考:銀行開門做生意,難道是為了可以無意的縱容,甚或有意的協助電話詐騙集團、貪污的公務員,乃至於逃稅的企業老闆處理不義之財,然後賺取佣金?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這已經從根本違反了企業治理及誠信經營的原則,漠視企業社會責任。
談到企業社會責任,如果說,銀行捐款照顧弱勢是令人敬重愛戴之舉措,那麼相較之下,落實洗錢防制工作則應是令金融監理業者、投資大眾以及國際金融社會建立基本信任的前提。
時間緊迫,銀行應如何快速練功?不論仍處於百廢待舉的狀態,或是已經開始準備研議,都可從以下3招做起:
第1招:進行風險評估,發現風險所在
資源永遠是有限的,所以寶貴的資源應做有效的運用、合理的分配,正所謂「錢花在刀口上」,才能最大符合經濟效益。建構洗錢防制的基礎建設,也是如此,將珍貴的資源投置在風險相對高的領域,才是聰明有效率的做法。那麼如何確認哪些是高風險領域呢?
比如:A銀行服務的客群多半是企業法人,B銀行則服務高資產個人,他們的風險點並不相同;C銀行設點在熙來攘往大都會,D銀行則多在淳樸鄉間,他們的風險點也不相同;E銀行只服務自己認得的客戶,F銀行則來者不拒接受所有臨時上門的顧客,顯而易見,他們的風險點也不同。
換言之,高風險領域何在,是每家銀行必須自行實踐的探索之旅,銀行必須切實檢視其自身的營運方式,包括所在的國家地區、客戶類型、客戶來源的國家地區、產品及服務種類、客戶行業、客戶往來的地區及對象等,最終依據檢視結果以確認高風險之所在,進而擬訂因應對策,投放資源,專門對付這些特殊的風險點。
這項工作正如同我們到醫院做例行健康檢查一般:經由各項醫學病理檢查,有些數據是正常,有些則以紅字呈現為異常。最後,醫師便會建議針對紅字項目做進一步的追蹤檢查,或甚至需要積極治療。
第2招:充實專業知識,建立核心團隊
在銀行建制洗錢防制的初始階段,管理層無條件的支持當然是最重要的,而同樣也很重要的便是組織核心的洗錢防制專業團隊,因為這是形塑的階段。有待開展的工作眾多而繁複,若能在起點就設定正確的軌道,就可避免浪費資源或日後推倒重練的痛苦歷程。
這一團隊,必須由「具備獨立性」的專業洗錢防制主管領軍。所謂的獨立,是指獨立於利益導向、有業績壓力的部門而言。誠然,在一個機構當中,所有重大決策都必須經過諮商討論,但如果洗錢防制主管的規劃與建言處處受到其他部門的掣肘、找碴、輕易否決,而且是出自業績壓力、節省成本,甚或保護客戶的理由,那麼洗錢防制工作絕對無法完備。
接下來團隊便要開始招兵買馬。成員過去的工作經歷可以是很多元的,除了傳統熟悉法規的法令遵循人員外,也可網羅熟悉匯兌業務、通匯業務、貿易融資、程式撰寫人員。有些國際大行甚至在反洗錢部門聘雇了統計學、數學博士,以利數據分析,也有的雇用國際政治專家,專門研究國際制裁(sanctions)。
招兵買馬而來的成員,應共同接受行內訓練計畫,一方面強化自身的洗錢防制知識,一方面了解銀行必須處理的特殊風險。如果預算允許,也應取得國際專業證照;取得專業證照目前雖非絕對必要,但藉由考照的過程,可認識國際間洗錢防制的原理與實務,對工作多所裨益。
核心團隊的首要任務,是要制訂清晰的內部政策與指引,進而對全行同仁提供教育訓練。由於這些都是金融檢查的重要項目,必須確保銀行一步一腳印的留存紀錄與軌跡。什麼樣的軌跡?就政策而言,說明特殊規定的制定緣由、是否經過管理層或董事會核決、是否已廣為布達;就教育訓練而言,訓練內容、頻度、參與受訓成員簽到、測驗結果等。
第3招:完備系統規劃,運用科技利器
不論銀行規模大小及客戶總量,洗錢防制或多或少牽涉大量數據,顯然,從事洗錢防制工作再也不能仰賴土法煉鋼的人眼掃描了;畢竟人眼不但容易有偏見、易於導致疏漏,而且也極度缺乏效率。將工作自動化,讓必須定期進行的名稱掃描、交易監控自行啟動,這是未來的趨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銀行必須開發、尋覓適合自己的各種科技利器。如果行有餘力,銀行可以自行開發系統、建置資料庫,但這些開發恐需更大的投資,同時也曠日廢時緩不濟急。幸而目前坊間已有諸多廠商之現成資料庫及系統可供支應,這些服務多半經歷了其他歐美銀行客戶的試煉(以及他們的金融監理單位的嚴格檢視),技術已臻純熟,覆蓋範圍面面俱到,所以選取廠商後應可於短期內上線運作。
要提醒的是,選取系統只是一個開端,後續工作仍有賴銀行核心團隊的配合,無法百分之百假手於外部廠商。例如,交易監控系統可提供監控報表,但是,符合哪些條件方會落入報表,廠商或許有很多範例,最終依然是要仰賴銀行自家的交易數據分析,以訂定篩選交易的邏輯。
銀行客戶也須配合KYC基本要求
在過去,如果銀行有強化洗錢防制工作的計畫,往往顧慮重重:其他銀行尚未起步,成為第一家最嚴格的銀行是否將遭受客戶質疑,而失去市場競爭力;主管機關尚未嚴格執行檢查,值不值得將之列為優先處理的項目;況且具體的法規要求也還未確立,怎知該做些什麼?這些務實的想法,都致令銀行業互相觀望,停滯不前。
不過,10月初國銀紐約分行遭到1.9億美元裁罰的新聞一出現,情勢就出現了驚人變化,洗錢防制課題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連政論節目也加入討論了。姑不論政論節目的討論內容正確與否,百花齊放的研究洗錢防制都是件值得贊同的好事,畢竟,它的確形成了一股推進力,喚醒全國上下對此一議題的重視。所以危機就是轉機,這個教訓既然是十分的昂貴,就更該化為十分的轉機。
有了天時地利,接下來就需要持續而全面的對外宣導。沒錯,至高無上的客戶也是需要再教育的。迅捷簡便、隨到隨辦的開戶程序即將走入歷史了,客戶必須配合KYC的基本要求,該提供的文件資料就提供,不應排斥、抗拒,甚至客訴。而政治敏感人物(Politically Exposed Person)辦理開戶時,也要尊重銀行盡職審查的要求,理解體諒這確實是銀行正常工作的一環,別再四處施壓和抱怨。
總而言之,落實洗錢防制工作,刻不容緩。大家一起努力,讓2018年的評鑑順利過關!(本文作者為中華民國律師、香港特別行政區律師、公認反洗錢師〔C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