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
4大科技創新
將帶領人類進入更高層次
科技業是創新產業,早在洪荒時期,人類因科技而改變生活型態。每一項創新的發現或發明,都將使人的未來更具意義與美好,展望2017年科技業將聚焦4大主題。
將時間拉回到現代,電報、電話、傳真、電郵、簡訊、社群軟體、通訊軟體等人與人之間溝通工具的演進,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和溝通方式,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但在這個過程當中,每一項創新的發現或發明,除了使科技更進步之外,也產生了破壞式創新。例如電報的發明,淘汰了馬車傳信與飛鴿傳書,在80至90年代個人電腦與文書處理軟體普及後,打字機廠商面臨轉型或退出市場的選擇。IBM轉型是當時最好的例子,而知名的Olympia打字機大廠也在1992年關廠。從投資科技產業的角度來看,與時俱進、發掘創新科技、隨時留意破壞式創新,是多年來投資或觀察科技產業的關鍵。
對於未來科技業的展望,可分成下列4大主題來探討,這些未來科技相信有機會影響人類未來的食、衣、住、行、育樂,甚至再度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或習慣,也將帶領人類進入另一個層次。
主題1:5G
5G為下一世代的電信傳輸標準與技術,傳輸速度為4G的100倍,且具有低延遲與高可靠度的特性,為未來自動駕駛、虛擬實境或是遠端機器操控等技術運用的必備條件,尤其是自動駕駛,5G的發展將左右著未來自動駕駛能否順利普及的關鍵技術。
目前市場預估5G最快將於2020年商業化營運,市場估計5G極有可能運用超高頻段進行資料傳輸,以增加傳輸速度,因此將提高小型基地台需求,也將直接增加網路基建密度及相關設備的大量投入。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從終端設備或前/後端傳輸,台灣科技業都在供應鏈中扮演重要的角色。4G與4G LTE結合著智慧型手機以及各項行動裝置,已經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相信隨著5G的腳步到來,會更進一步的改變我們的生活。
主題2:行動支付/雲端服務/物聯網
隨著手機的普及率提升,行動支付技術的運用亦與現今生活息息相關。Apple與Android及Samsung分別於2014及2015年推出手機支付後,目前合計月活躍用戶數已達到2,200萬人。摩根大通預估未來幾年行動支付使用量將有大幅成長,估計美國手機支付量至2019年之年複合成長率可望達65%(詳見圖)。而目前已被廣泛使用的雲端服務,給予了行動支付以及物聯網的發展最有力的後盾。

主題3: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AR/VR)
虛擬實境(VR)係指透過電腦模擬出立體、高擬真的3D空間,以提供使用者在視覺、聽覺乃至觸覺上的感官感受。擴增實境(AR),則將實際資訊以虛擬方式重疊至現實場景,強化現實資訊,與虛擬實境最大的不同,為有真實場景的存在。目前AR/VR技術尚屬早期發展階段,然其龐大的發展潛力,及廣泛的運用範圍,促使市場對其寄予厚望。高盛預估,2025年VR/AR的硬體方面,每年市場規模可望達到450億美元,而軟體方面,包含電子遊戲、現場活動、影像娛樂、工程、醫療保健等相關的運用總市場規模將達350億美元。台灣電子相關廠商在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已取得相對領先的地位,歐洲知名汽車廠商與台灣擴增實境已結合研發,有助台廠在代工之外,爭取在科技產業重要的一席之地。
主題4:人工智慧與自動駕駛&車用電子
人工智慧大浪來襲,潛藏上兆美元商機,高盛預估人工智慧AI未來可運用領域包含:1、農業:優化種植、縮減人工成本及病株偵測檢之市場規模可望達200億美元;2、金融:交易辨識及執行、偵測信用風險及影像運用市場預測,可望節省之成本及新增收入金額約340∼430億美元;3、醫療保健:降低用藥錯誤、運用歷史資料增進照護品質及縮減程序成本,可望共節省540億美元;4、零售:影像搜尋運用、加強客戶支援及預測需求優化定價,可望增加410億美元新收入來源;5、能源:提升計畫效率、增進設備可靠度降低閒置、降低維修成本,估計共可節省1,400億美元的成本。
全球各大車廠大多致力於將汽車科技化,過去一部汽車裡的電子晶片可能只有1、2片或完全沒有,但近年來一部現代化汽車可能內含數十、數百片晶片,以遂行自動駕駛或達到車廠設計的行動目的,這樣的終端需求將嘉惠車用電子的需求上揚,摩根大通就預估自動駕駛(ADAS)半導體的成長將由2015年的16億美元成長至2020年的34億美元,5年複合成長率為15%。而Apple、Google、Tesla正在發起研發自動駕駛車的競賽,目前全球有高達30家公司投入無人駕駛車研發的行列。在自動駕駛的運用下,無人駕駛的送比薩車、大眾運輸系統、個人運輸工具都將在不久的未來實現,許多相關的業者與從業人員必須轉型,這將是先前所提科技破壞式創新的寫照。
隨著桌上型電腦/筆電或平板處於飽和、智慧型手機接近8成滲透率的今天,大家不禁懷疑科技產業的成長在哪裡,但是人類追求更美好的未來的需求是無止境的,而未來1∼2年正是各項科技成熟的轉捩點,讓我們拭目以待!(本文作者為富達投信投資長,富達投信為獨立經營管理,以上非推薦或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