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
國際政經還有黑天鵝?
主要貨幣升貶預測歧見大
2017年全球市場應該會比2016年更混亂,不同面向之間有的互相影響,甚至互為因果,且或多或少會影響外匯和貨幣市場。
多采多姿的2016年已經結束,在台灣發生第一次政黨全面輪替,民進黨贏得總統和過半的立法委員席次並全面執政。美國則由共和黨推出的政治素人川普,以黑馬(或黑天鵝)之姿贏得大選,並同時在參、眾議院獲得過半席次,在美國全面執政。2016年的黑天鵝首推美國總統大選,川普大爆冷門勝出。美國共和黨鷹派對中國的態度,可由台灣總統蔡英文的一通致賀電話,看出後續存在著更大的挑戰。6月23日英國脫歐公投,選民竟然決定脫離歐盟,是2016年另一隻黑天鵝。12月初義大利修憲公投則可視為一隻小黑天鵝,具有改革理想的年輕總理辭職以示負責,對風雨飄搖的歐盟及歐元區又加重了負擔。而歐洲的恐怖攻擊和難民議題,短時間內尚無有效的解決方案。
2017年應該會比2016年更混亂,它的展望可以簡單分為下列幾個面向來看,這些不同面向之間有的互相影響,甚至互為因果,且或多或少會影響外匯和貨幣市場。
全球經濟金融、政治社會將更混亂
首先,在經濟面,仍有全球需求不足的風險。各國保護主義抬頭,國際貿易開始退潮,國際不少海運公司合併或者破產。最近歐、美、日否定中國市場的經濟地位,準備以貿易關稅做為經濟制裁,對已經企業舉債過高的中國無疑是雪上加霜。經濟成長的火車頭仍然會是美國,特別是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增加政府在基礎建設的經濟主張。日本安倍首相拯救經濟仍然無功而返,繼續失落。歐洲除了德國之外的其他大國如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脫歐的英國,經濟可能步入衰退。全球氣候異常影響食物供應,食物價格波動將更為嚴重,落後國家的窮人將無以為繼。另外,原物料價格波動和能源問題,石油輸出國減產的協議還能維持多久?也有待觀察。
在金融面,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金融業尚未恢復。各國金融主管機關反省2008年以前的放任不管,進行金融改革、加強監督控管。國際大銀行普遍遇到資本不足、投資者訴訟等問題,所以撤掉業務、裁員來降低營運及監督成本與資本需求。面對未來較高風險及不確定性,也不若以往勇於放貸,卻也間接延長衰退時期。各國法務部對國際大銀行在2008年以前胡作非為的追究,包括誤導投資者、操控利率、洗錢、內線交易等不法行為,加重銀行的法律負擔。各國央行面臨無計可施的窘境,過去8年拚命撒錢,造成資產泡沫,但經濟仍舊復甦緩慢,甚至沒有復甦。美國聯準會升息勢在必行,會造成新興市場資金外流,以致經濟衰退,其他央行也可能跟進。歐元區的問題仍看不到曙光,最近的困境是義大利銀行的呆帳占歐元區整體呆帳的4成,約3,600億歐元。
至於政治方面,川普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因為是素人參政,政策可能大幅度搖擺,未來不確定性相對大。要面對的包括在南海對中國、在烏克蘭對蘇俄、在中東對伊斯蘭國(ISIS)、反恐戰爭及敘利亞內戰,再加上朝鮮半島,南韓彈劾朴瑾惠總統、北韓不停歇的核武試爆等議題。英國在3月底前要啟動脫歐程序,過程是否引起波瀾,有待觀察。在歐洲有德國和法國大選。法國現任總統歐蘭德因為民調過低已經宣布不會尋求連任,很可能政黨輪替將由右派執政。在德國假如梅克爾尋求四連霸失利,歐盟和歐元區會有不小的震盪。義大利修憲公投沒過,結構性改革受挫,經濟成長無望,連帶銀行岌岌可危,結果也是找三巨頭(歐盟、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進行紓困。另外歐洲還必須面對難民問題以及潛在的恐怖攻擊。在中國則有「十九大」,習近平面對內外交迫,是否能夠牢牢掌握權力?
最後在社會面,世界各國國內貧富差距擴大,政府卻無能為力。各國民族主義、排外主義、保護主義逐漸抬頭,國內外隨時可能擦槍走火,或小或大的突發狀況會發生。稍有動盪,投資人便大舉搶進投資的避風港:美國公債。還有攸關人類存亡的全球暖化問題,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議協定還算數嗎?美國川普總統若是不認帳要如何?
最大風險恐為中國呆帳及房市泡沫
對財經、貨幣做預測的難度不下於預測天氣或地震,目前已知最大的風險是中國內部的呆帳及房地產泡沫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外部的南海議題若處置不當則可能引發戰爭,加上貿易戰爭引起經濟衰退,硬著陸的機率很高。不若歐洲可能會「有秩序的瓦解」,中國用高壓的手段壓制問題,一旦爆發,局面會非常混亂。
附圖是兩個不同單位做的預測,供大家參考。圖1是Scotiabank的預測,未來美元兌歐元及英鎊看貶,但兌日圓則看漲。圖2是The EconomyForecast Agency的預測,正好跟圖1相反,未來美元兌歐元、英鎊及人民幣看漲,兌日圓則看貶。(本文作者為東吳大學經濟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東吳大學經濟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