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

高槓桿和弱需求

恐影響中國大型企業復甦
撰文:李國宜

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對中國200大企業的年度研究顯示由於需求和定價疲弱所產生的拖累超出了成本和資本支出減少的影響導致國有企業的財務槓桿繼續上升2017年改善前景亦不太樂觀

國企業面臨的問題還尚未結束我們預計2016年中國大型企業的信用狀況將繼續惡化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對中國200大企業的年度研究顯示編按針對2016年中國200大企業所做的信用結構研究200家企業選自19個主要行業均為行業中的龍頭或最大借款機構其信用風險的行業排名詳見附表由於需求和定價疲弱所產生的拖累超出了成本和資本支出減少的影響導致國有企業的財務槓桿繼續上升國有企業在樣本公司中的占比約為70%,在總借款中的占比則達90%。

我們預計財務槓桿上升的趨勢將延續至2016年底2017年改善前景亦不太樂觀根據我們的估計樣本公司借款對EBITDA比率的中位數可能升至5.05.5高於2015年底的約4.8

國企與民企的信用差距繼續擴大

2015年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信用指標差距繼續加大由於對價格波動劇烈的大宗商品和能源相關業務的風險部位顯著國有企業的財務槓桿繼續惡化相比之下2015年民營企業財務槓桿自2009年以來首次改善這得益於強勁的收入增長抵銷了獲利能力下降的影響

2016年初以來大宗商品價格自低點反彈因此國有企業的獲利能力在近幾個月內走穩然而上述改善趨勢可能無法持續由於大規模產能過剩大量工業部門的產品需求依然疲軟資本支出減少和借款削減也可能限制工業產品需求的增長此外國家對產量和價格的干預例如煤礦行業的工作時間限制和水泥行業的價格聯盟在分散的市場中亦難以維持然而國有企業的財務槓桿仍偏高2015年底國有企業財務槓桿中位數約為6約是民營企業槓桿水準的2倍。

通常情況下借款對EBITDA的比率高於5倍代表利息償付比率非常弱這樣的公司所產生的現金流量可能大部分都用於利息償付能用於再投資降低或償還借款的資金所剩無幾當財務槓桿處於高位時企業很難依靠內部產生的現金流量實質性的降低借款水準而是借助低廉的融資成本或充裕的外部融資流動性維持借款償付然而借款負擔依舊存在且由於維持運營進行額外借款借款負擔往往還會上升

因此當財務槓桿處於高位時企業須採取更加激進的措施降低借款負擔這包括通過資產出售和籌集股本實施資本重組等方式然而國有企業受限於對規模和複雜性例如多元化業務的固有偏好同時疲弱的股市也不利於他們進行股本籌資然對民營企業而言由於不受上述因素的限制因此一直能實質性的降低借款負擔

國企改革緩慢仍是復甦絆腳石

債權人和投資者可能對於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緩慢進程感到失望2013年底改革計畫問世以來政府公布了改革的頂層設計方案指導國有企業實施改革還發布了一系列其他指導方針然而國企改革在改善國有企業信用風險方面幾無進展國有企業的財務槓桿繼續上升收購意願仍維持在高位這本質上是因為國有企業管理階層依然追求規模擴張

國企面對改革的抗拒及近期的聯合重組案例顯示國企改革方案對國有企業信用風險的影響僅在於表面並無實際效果這些大型複雜的合併需要時間而合併要產生有意義的綜效則需時更久由於精簡管理階層將取消許多高級官員的職位因此管理階層結構和整合可能很棘手而且改革的首要目的更傾向於穩定較弱公司的財務狀況避免可能造成市場恐慌的違約事件但這些併購並不直接針對效率財務槓桿持續擴張和多元化經營等問題對財務槓桿和負債管理的監管仍然是監管體制的一個弱點

由於國有企業占據樣本企業的主體民營企業信用風險狀況的改善對樣本企業整體信用趨勢的影響有限固定資產投資的減速和去槓桿的緩慢進度都將抑制國有企業信用比率的改善因此未來12個月內樣本企業信用狀況大幅改善的可能性很小本文作者為標普全球評級大中華區企業評級董事總經理暨首席評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