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

川普的中國經貿政策成因與效應

劉錦龍

劉錦龍

現職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教授

學歷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經濟學博士

經歷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副教授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美國Duke大學訪問副教授美國Fulbright獎學金訪問學者


2015年川普參與共和黨總統初選以來川普針對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經貿問題一直採取強硬姿態20166月間川普於美國賓州小鎮藉著一家金屬回收工廠發表美國經濟獨立宣言中就針對貿易課題提出7點方案除了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撤回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重新討論北美貿易協定NAFTA重新進行貿易協商外另外的4點方案都是指向中國包括商務部調查國外違反公平貿易案例將中國公告為匯率操控國將中國違反貿易作為送交世貿組織處理中國必須停止其非法行動包括偷竊美國商業秘密否則將以美國貿易法律論處

為什麼川普對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經貿問題會採取這種批判式的態度若從政治面來看或許大家已經忽略了4年前的2012年美國總統選舉時代表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羅姆尼Romney就針對美國與中國的經貿課題採取鷹派態度當時羅姆尼就指控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權對美國政府與企業的駭客行為操控匯率並指出中國的掠奪式商品訂價行為已經謀殺killing美國人的工作當他成為美國總統後將進行3件事將中國列為匯率操控國在世貿組織採取行動對中國課徵關稅他之所以必須要做這些事因為不能夠讓中國持續再偷走美國人的工作」。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川普對中國經貿所展現出的態度基本上與4年前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態度一致但兩人在貿易思維上仍有所不同2012年時羅姆尼仍然強調他熱愛自由貿易」,但這回川普則強調公平貿易而不是自由貿易」。

為何2012年與2016年兩次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都對美國與中國經貿問題採取與過去不同的強硬主張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特別是台灣與中國之間又存在相當密切的經貿關係長期以來美國學術界政治界甚至媒體界對自由貿易的嚮往憧憬與支持為何在最近幾年間產生位移現象並在這次美國總統大選中不管民主黨或共和黨都出現抗拒的聲音要探究這件事就必須簡單來了解過去30年間美國經濟整體的發展

美國自中國進口大幅攀升

附圖是美國1990年至2016年間每月自中國日本德國與南韓4個國家的進口金額在這26年間美國自日本每月進口金額的變化並不太大德國與南韓兩國金額變化雖然比較大但若與中國相比較這些國家的變化幅度則相對為小美國自中國每月進口金額的急遽上升則是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之後發生

而美國製造業就業人口歷年變動情形1980年至2000年間就業人口長期維持在1,700萬至1,800萬人之間但在2001年美國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與中國進入世貿組織後就產生急遽變化2001年到2003年間製造業就業人口降低300萬人雖然在2004年至2007年間因國際經濟景氣繁榮就業人口下降趨緩但在2008年後因經濟大衰退就業人口又快速下降2009年已經減少至1,100萬人

另外美國就業人口每週實質薪資的中位數金額1995年至2000年出現快速上漲但在2000年後就出現停滯不變的長期現象其間甚至多年都是下滑再看美國的失業率與勞動參與率美國勞動參與率在2000年達到過去20年來的最高點後就一直往下滑照說勞動參與率上升與失業率下降會呈相反向的趨勢但在2008年大衰退之後則出現同步下滑的情形從受雇員工薪資所得占國民所得比率也可以看出在2000年前平均維持在46以上但在2000年後開始下降2008年大衰退前雖有所回升但之後則持續下降2014年降至最低點的42%。


就業下降已產生連鎖效應

美國自中國大量進口對美國製造業就業薪資所得勞動參與率甚至所得分配都產生影響讓我們試想當這麼短的時間流失掉600萬到700萬的工作機會這個國家的經濟會怎麼樣發展在川普競選經濟政策說帖中提到一個製造業工作會影響四個其他行業的工作以產業關聯的觀點這段時間受到影響的美國人就不是幾百萬人而是以千萬人來計算若加計這些就業人口的家庭成員可想而知影響之大

這種製造業就業人數短期間迅速下降的現象近年來就受到經濟學界的重視在陸續出來的研究中以在麻省理工學院MIT任教的David Autor教授所組成的研究團隊所做出的研究成果最受到重視Autor教授等人分別在2013年與2014年在美國經濟論叢AER經濟季刊QJE發表中國症候群貿易調整兩篇學術論文這兩篇受到各界矚目的論文指出美國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由於從中國大量進口產品造成美國製造業就業人口大幅下降影響所及包括失業大幅增加勞動參與率降低工資水準下降勞工被迫轉換工作或職業勞工因應失業的調整成本高服務業連帶的受到影響家庭所得水準下降政府的移轉支出大幅上升201612月的研究甚至指出來自於中國產品的競爭美國製造業廠商不但沒有出現誘發式的以創新來帶動製造產業發展反而是在國內或國外的專利申請數目大幅減少這種情形可能源於來自中國產品的競爭造成製造業廠商利潤下降因而降低創新研發活動的經費來因應另外亦因工廠遷移至中國在距離因素下同時降低了研發活動然而這樣的結果令美國各界憂心的是美國製造業無法再透過研發創新行為於全球競爭中居於領先者的地位

除了Autor教授等人外來自聯邦準備銀行的Pierce博士與耶魯大學的Schott教授也於2016美國經濟論叢發表學術論文指出美國給予中國永久最惠國待遇並自中國進入WTO後生效造成美國製造業就業大量減少然而這種情況並未在歐盟國家中發生再者就業減少來自於美國多國籍公司將美國的生產移至中國或授權中國生產者特別是外資廠商所造成從這個研究的觀點就不難想像川普在選後就對美國多國籍公司喊話或與這些公司負責人間通電話或座談

但更令人發覺事態嚴重的研究又陸續出爐201611月間Autor教授等人及PierceSchott教授的兩篇論文再度引起廣泛討論Autor教授等人發現受中國產品競爭影響的地區男性與女性的就業均降低提高男性在風險性與非健康行為的死亡率降低年輕男性結婚比率提高青少年或未婚媽媽的比率提高孩童居住在貧窮家庭的比率提高孩童居住在條件較差的單親家庭的比率雖然Autor教授等人強調來自中國產品的競爭是否是唯一因素尚待研究

但是由其研究中所呈現的事實就值得各界深思PierceSchott教授在討論貿易自由化與死亡率的研究則指出來自於中國貿易影響美國製造業就業人口特別是白人勞工另外受中國貿易影響越大地區自殺率越高特別是白人自殺率這些現象也說明了在這次美國大選中民主黨只在都會地區有所斬獲但在非都會地區川普打著對中國經貿問題的強硬態度則獲得選民高度認同

川普將導正不公平貿易

美國的經濟在2008年大衰退之後過去多年來復甦相當緩慢甚至於被認為是新常態」。哈佛大學前校長美國總統經濟顧問Summer教授更以現世停滯來定義指出經濟復甦沒有超越人口與生產力成長寬鬆的貨幣政策僅產生適度成長短期利率已降到零邊界仍無法刺激投資上升幅度低於預期甚至出現工資下降將產生所得重分配效果並指出其原因包括人口緩慢成長與技術進步資本財價格降低社會所得不均消費下降金融風暴後風險驅避央行的資產累積產生安全性資產需求增加與利率下跌低通貨膨脹率下實質稅率上揚最近聯準會成員JeromePowell的演講仍強調美國總體經濟低成長是來自於生產力的低度成長而生產力的低度成長部分來自於企業的低度投資部分來自於技術創新與效率提升至於未來生產力發展從悲觀者角度電子化發展會讓生產力下降但從樂觀者的看法機器人或機器學習會帶動新發展但整體問題是長期利率偏低是否會是新常態而他個人所提出的建議則強調提高生產力與增加公共建設支出

從這兩人的討論中並沒有針對全球化現象或者更直接的美國與中國貿易問題所造成的衝擊來進行深思事實上這次美國大選也讓美國經濟學界特別是國際貿易學者受到強烈挑戰專長國際貿易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教授就一直對川普的未來經貿政策採取負面態度特別是認為美國北部的這些鏽蝕區域rust belt的就業問題是來自於生產力而不是不公平貿易」,但他的論點馬上受到質疑美國奧勒岡大學的Duy教授就指出當年克林頓政府就設定強大的中國對美國是有利的論調包括中國勞工因工作利得所產生的全球性邊際利益超過美國勞工因工作損失所產生的全球性邊際成本」;美國的經濟已經朝向服務業發展勞工須轉移工作陣地美國勞工轉移工作的轉換成本極其輕微因此美國在政策制定上就是故意的犧牲製造業勞工其做法就是一直容忍中國政府對中國製造產業的補貼包括中國的國家政策在剝奪strip美國的製造業另一項政策就是容忍中國政府操控匯率這項做法許多國際經濟學者竟然認為金融面公平貿易無關聯讓人感到震驚在這次美國大選中川普強調美國製造業的重要性要導正過去美國的貿易政策所造成對美國製造業與就業的影響並改變美國的經濟結構問題就不難理解而川普針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作為擬採取一系列措施在美國選民支持下將具備其正當性

製造業生產鏈勢將重組

目前川普對美國與中國經貿問題所採取的態度與其效果外界看法仍有相當差異但因為川普在國內政策上同時要採取減稅政策而聯準會對於貨幣政策會採取較為鷹派作風的預期下短期間美國經濟會有榮景現象但因美國與中國貿易衝突會提高經濟波動現象也將較容易出現另一方面由於美元強勢各國資金外移現象將持續影響新興國家金融市場而美國廠商對外直接投資將趨緩亦將影響各國經濟發展但就製造業與商品貿易來說2015年時麻省理工學院MIT著名供應鏈學者Simchi-Levi就指出中國的經濟下滑與供應鏈問題有關全球製造策略趨勢會逐漸區域化形成中國歸中國美國墨西哥與拉美歸美洲以及東歐歸歐洲廠商將供應鏈分散正得以降低經營風險2017年當川普上任後力推美國製造業回流的政策將較歐巴馬政府時代更為積極而且更為有效因而區域化生產方式將被強化高低階生產的區隔與美洲供應生產鏈重組勢將發生台灣廠商在世界生產與貿易中所扮演的角色勢必要重新思考與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