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
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
長照大家一起推 共創和諧有愛家園
4月所舉辦的「長照產業的推動與發展對策座談會」上,齊聚產業第一線業者與研究專家,就所見所聞、或學術界和投資界的觀察,提出寶貴意見。
今年3月底,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達到14%以上,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台灣金融研訓院預見這樣的人口結構改變,多年前就開始研究銀髮相關的商機,包括金融商品、健康促進和照護、高齡學習、旅遊、理財等,當然,長照議題也是焦點之一。
為了讓政府部門和業界直接溝通和對話,並且將重要建議提供給政府做施政參考,台灣金融研訓院、台灣產經建研社和中華民國股權投資協會,聯合在4 月2 日舉辦了「長照產業的推動與發展對策座談會」。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在會中指出,美日等國把科技應用在長照機構的服務上,相形之下,我國目前侷限於財團法人或社團法人,資金動員能力不足。事實上台灣有10兆元以上的超額儲蓄,藉由好的政策規劃、引導和鬆綁,就可以像總統蔡英文所說的,讓長照產業成為一個內需引擎。台灣產經建研室董事長也期待透過座談,能讓未來的規劃進一步落實。
期待放寬限制 目標永續經營
雙連安養中心總顧問蔡芳文已有20多年的長照經驗,甚至吸引他國業者前來取經,目前等待住進這個中心的人數多達5,000 多人!他的經營之道就是讓中心像一個「家」,長輩們獨立生活,有自己的空間,也有公共的場所,大家住得有尊嚴又愉悅。
許多安養機構抱怨聘不到台灣員工,而台灣有40多所大學設有長照或老人相關科系,畢業生卻不願意進長照產業,蔡芳文覺得不善用這些人才實在很可惜。雙連350 位員工都是本國員工,而且有42種不同的工作職別;這個中心還實施一套升遷制度,約10 到12 年就可以升成為院長,顯示台灣長照人才儕儕。不過他透露,曾有一家企業想投資數億台幣設立機構,卻受限於土地相關法令而無法投資;有些企業則因為長照法有200床的限制,經濟規模不夠大而打退堂鼓。他也希望醫療服務機構的支援能再開放一些,不要對於時段、醫生等限制太多,對長照產業的發展會更有幫助。
益鼎創投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邱德成以投資業的角度提出建言,他認為台灣很多企業老板想做長照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賺錢,因為1年的報酬率估算不到6%,利潤不算高。他接觸的許多企業家基於企業社會責任,願意出錢,但希望法令不要限制太多,即使是微利也可以,但求能永續經營。
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蕙嬿指出,金融研訓院長期關注高齡金融議題,近年除就銀髮金融產業及國際發展趨勢提出研究外,並對銀行業在長照產業鏈之業務創新提出建議。鑒於政府及主管機關在「以房養老」及開放保險業等企業投資住宿型長照機構,已有大幅進展,在此建議保險業者可積極推廣商業年金及推出團體年金商品。另外,預期未來在長照機構、高齡住宅等需求下,如何鼓勵都市更新將老舊住宅或閒置公共設施活化,宜參考日本經驗。
保險業者切入最佳時機
此外,台灣婦幼全人照護協會副秘書長梁康洋、衛福部彰化醫院院長謝文淮、萬芳醫院社區醫學部副主任楊舒琴,以及台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蕭育仁、壽險公會副秘書長陳昌正,也都從第一線醫療院所的所看所聞、或是學術界和投資界的觀察,提出寶貴的意見或經驗分享。
代表政府的衛福部次長薛瑞元總結時說,以前台灣人的觀念是「養兒防老」,保險介入的空間不大,但這一輩相對較年輕的長者想法已經不同了,他們希望自己決定未來受照顧的品質,因此現在正是保險業者切入的最佳時機。他也提到住宅和保險結合的構想,因為未來獨居或老老獨居的情況勢必會愈來愈嚴重,而台灣的建築物對老人並不友善;長照2.0 中並未涵蓋老人住宅這一塊,保險業者或許可以直接投資或和營建業者合作。
他舉例說,站在保險業者的角度,提供服務的時間當然愈短愈好,所以讓保戶以優惠的租金住進老人公寓,提供健康諮詢、安全探視、家務協助等物業管理,讓老人儘可能維持安全、舒適和健康,這樣就能延後保險給付的時間。換句話說,保險公司把保戶照顧好,不但和政府長照2.0 的目標不謀而和,也有助於自己的獲利。
長照的影響既遠且深,政府與民間必須同心協力,才能降低人口老化的衝擊,共同打造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