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

專訪全國農業金庫董事長吳明敏

不一樣的銀行 全國農業金庫展新局
採訪、撰文:卓昕穎

農業金庫成立13年來,與全國各地的基層農漁會協力合作,強化國內農業金融,讓金融支援產業,創造今日成就。吳明敏就各方面觀察,提出其見解與期待。

農業金融體系中,全國農業金庫是扮演領頭羊角色,輔導農漁會信用部業務發展,辦理農、林、漁、牧融資及穩定農業金融。現任董事長吳明敏強調,全國農業金庫成立至今屆滿13年,雖然發展過程遇有波折,邁向專業的腳步從未停滯,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指導以及股東和同仁的努力下,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已然俱全。

吳明敏指出,全國農業金庫當初成立的主要背景,是農漁會信用部經營不善,逾放比率偏高、擠兌頻傳,隱現系統性金融危機。在當時,部分人士主張「讓市場機制運作」,透過金融重建基金的挹注和商業銀行的接管,讓體質較佳的商業銀行「消化」瀕臨崩潰的農漁會信用部門。由於這不是穩定基層金融的適當作法,幾經折衝討論,「自主的農業金融體系,成立專責機構輔導農漁會信用部健全經營的主張獲得各界共識」。

緣於上述考量,行政院推動《農業金融法》並於2003年7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2004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成立「農業金融局」及制定相關農業金融法規,開始規劃全國農業金庫的籌設。

全國農業金庫2005年成立,當年年底全體農漁會信用部平均逾放比10.92%、呆帳覆蓋率僅有28.26%,且多達36家農漁會信用部的淨值是「負值」,經過13年的努力改善,「現在(2018年3月底)農漁會信用部的逾放比是0.48%、資本適足率13.39%、呆帳覆蓋率636.70%,真是天差地遠啊!」相較一般銀行毫不遜色,達到「穩定農業金融、金融支援產業」的任務。

全國農業金庫現階段的經營策略有四大項:1.農業金融支持農業科技產業,促進農業經濟發展;2.配合新南向政策,強化農業金融國際競爭力;3.整合農漁資訊共用,打造台灣農業智慧金融;4.落實法令遵循,強化風險管理。在全國農業金庫所領導的農業金融體系日趨穩健之際,許多推動的改革項目執行過程順利,以金融資訊服務系統整合為例,這項整合全國農漁會9個資訊系統的艱難工程,正依既定進度逐步向前;金融支持農業發展的各項機制也積極推動執行。吳明敏說:「我看到的是,很好的未來!」

全國農漁會綿密網絡 全台最大通路布局

吳明敏指出,從農業金融法對全國農業金庫業務的規範,可以看出農業建設融資與政府農業專案融資列為首要,而協助農漁會信用部將餘裕資金,予以轉存款及資金融通等亦為重要任務。全國農業金庫成立迄今,也持續與農漁會信用部協力辦理聯合授信業務,整體授信資產品質大幅提升,截至2018年3月底,全體農漁會信用部逾放比降至0.48%,逾期放款金額減少9成以上,全體農漁會信用部的風險承擔能力亦見顯著改善,呆帳覆蓋率達636.70%。這個成果,說明當年政府對於農業金融體系重建做出了正確的決策。

隨著農業金融體系的體質康健,全國農業金庫的階段性任務逐漸調整,開始為農漁會信用部開發新的業務來源。近年來陸續增加的業務涵蓋:代收、信用卡、保險、外匯,以及目前爭取中的國際金融業務OBU。吳明敏強調,這些新種金融業務是要協助農漁會信用部邁向現代化金融,「這個金融系統裡的1,176個分支據點,將會是僅次於中華郵政的最大通路布局!」一旦全國農業金庫輔導的農漁資訊共同系統在2019年整合完成,深入基層的農業金融服務網就此建立,更可以最優化的金融服務配合農業政策。

開發e開戶、行動支付嘛也通

全國農業金庫規劃的經營策略,是建構農業金融體系多元競爭力,而資訊系統升級是基本工程,是有效串接所有作業和業務不可或缺的平台,前、中、後檯的金融作業需要流暢的資訊系統協助提升效率,一如近年金融業極力追求的金融數位化服務FinTech,對於全國農業金庫來說,FinTech同樣是理想目標,但第一步要讓311家農漁會信用部的資訊系統完成整合。

農漁會信用部原本個別擁有經營權和所有權,資訊服務系統自行建置,部份單位也發展成地區共用中心,其結果是各系統彼此間的規格、電腦編碼,甚至存摺格式都大相逕庭。在此一背景下,全國農業金庫展開了金融服務資訊系統整合的龐大工程,第一波目標是滿足業務推廣及效率提升,一旦311家農漁會信用部的作業規格相容,各農漁會能避免重複投資,資訊系統及設備的投入成本也會有效降低。與全國農業金庫完成整合連線,全國農業金庫可以加快新種業務開發和獲取業務規模化的利基,現階段也同時建置信用部專屬洗錢防制系統,落實國家層級的洗錢防制重大政策。

吳明敏樂觀地期待,將來利用新資訊共同平台,可以有助於開發跨會通提通儲、黃金存摺、行動網銀APP、台灣PAY、 QR code行動支付等數位金融服務業務。311個農漁信用部在相同的金融服務平台下運作,將會是金融服務通路強而有力的競爭者。在311家信用部完成系統轉換後,全國農業金庫也將持續整合農漁民健保管理系統、會籍管理系統、人事薪資管理系統、肥料進銷存貨管理系統及農產品共同運銷管理系統等,成為農漁會「金流」、「物流」、「資訊流」的資訊共同利用平台。

支援新農業科技 強化農業國際競爭力

在新業務開發的名單上,全國農業金庫列了一項「創投公司」的設立,目的是以直接投資的作法扶植農業領域的新創事業,吳董事長認為,這也是能同時為拓展國際農企業厚植資金和人才團隊。

未來全國農業金庫成立的創投公司,其投資標的將特別著重農業生技、綠能、節能、智慧型農業、跨域農業及農業環保等項目予以融資支持,承繼過去農委會透過「農業創投媒合平台」與創投公會的合作經驗,以及推薦農企業到櫃買中心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個案的作法,讓農業金融資源支持農業創新。

吳明敏表示,全國農業金庫本身即有組成顧問群,提供諮詢及建議,未來成立的創投公司,將持續借重農業技術及行銷顧問之專業,協助評估未來投資標的,去蕪存菁,確保投資效益。

台灣的科技創新是全球前段班,農業更是科技創新發展的重點,政府正透過政策資源鼓勵更多的農漁林牧產業加值創新,而農業金庫在企業融資的專業協助將是整體政策推動的關鍵環節。吳明敏表示,全國農業金庫的創新專案融資業務,也將著重加強國際連結,為新農業科技業開拓國際市場,吸引國際企業和台商投資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