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
亞太新金融人才發展國際論壇
亞太地區發展金融科技 探看人才培養與前瞻
發展金融科技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策略,除需提供金融科技發展友善環境,亦應鼓勵運用科技創新金融商品及服務。此次APABI年會,現場各國分享經驗,以促共進。
「亞太銀行學院協會」(Asia-Pacific Association of Banking Institutes, APABI)號召亞太地區金融專業培訓機構,藉由跨境整合資源、共同學習的理念,為銀行業和金融機構培育人才、在職訓練,厚實金融產業的人力資本,以因應已然到來的轉型發展。
睽違14年 我再度舉辦國際會議
自首次會議於1986年在新加坡舉行,APABI每兩年輪流由不同會員機構舉行執行委員會,2004年第一次在台北舉辦,由台灣金融研訓院擔任主辦單位。睽違14年後的今年,再度回到台灣,同樣由台灣金融研訓院出任東道主,熱情邀請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近30位會員及貴賓機構代表來台,於5月9~11日舉行國際交流盛會。
台灣金融研訓院籌辦此屆大會,創下三大亮點,除出席會員機構高達18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銀行金融研究院」(Emirates Institute of Banking and Financial Studies, EIBFS)即將正式加入APABI,成為第20家會員機構,以及過去曾退出之「澳大利亞金融服務學院」(Financial Services Institute of Australasia, FINSIA),今年特以觀察員身份來台,將可望重返本協會,成為正式會員機構。FINTALENT DEVELOPMENT IN THE DIGITAL ERA(數位世代的金融人才轉型與培育創新)是此次會議的主題,由於金融科技近年來在台灣的討論與應用,從BANK3.0、Digital Bank、手機支付、監理沙盒創新實驗到區塊鏈技術,已然像呼吸般地日常,原以為APABI成員逾30年的好交情,應能在會中愉快地分享發展近況。
甚或APABI會員機構所屬的香港、東協市場,台灣金融機構均可算是當地有份量的外資,台灣人才亦經常輸出到新加坡、港韓,台灣金融研訓院長黃崇哲指出,金融商品開發、消金信用卡業務,台灣亦曾是前鋒角色,在此次會議談起各自的金融科技暨專業人才發展,卻明顯感受到彼此的生澀。
黃崇哲院長表示,APABI會議此次來台開會是積極爭取,站在台灣金融同業的立場來看,一則提供國際網絡建立的機會,特別是亞洲地區的東協各國,台灣的連繫對象目前仍多是台商社群,可以藉此拓展金融同業的認識與互動。另一部份,由亞洲金融專業人才的「訓練師」們來介紹自己所在的市場,尤其聚焦在前瞻的金融科技議題,是第一手資訊提供國銀赴海外發展的指南。
金融科技的國際合作新象
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向所有與會國際人士介紹台灣的金融科技現況。鄭副主委指出,金管會的目標是「訂定未來金融業發展方向,同時維持金融秩序穩定」,各項業務重點,包括發展金融科技、落實差異化管理及優化金融業公司治理,可說是以金融科技帶動金融發展與監管的目的。鑑於發展金融科技是各國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策略,為提供金融科技發展友善環境,鼓勵運用科技創新金融商品及服務,金管會積極提供相關業者必要的協助、輔導與諮詢服務,並採取相關措施,以協助金融科技的創新創業及培育金融科技人才。
今年的台灣金融科技發展最重大的事情,是去年底立法通過的「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也就是國際間通稱的「監理沙盒創新」將正式上路,金管會已規劃設置金融科技發展的實體聚落,提供適當辦公空間並採租金減免,協助業者設置金融科技數位沙盒平台與主題創新實驗室,以利於金融科技創新者的創新研發。
對於金融市場上的科技運用,金管會鼓勵業者擴大行動支付的運用及創新,金管會並成立「提升電子化支付比率推動工作小組」,推動電子化支付比率5年倍增計劃,讓台灣的電子化支付比率將自2015年的26%提升至2020年的52%。
「台灣在金融科技的推動和投入,長遠目標是讓我們的金融業能走向國際!」鄭貞茂強調,這是台灣金融產業茁壯的必經之路,金管會為此亦前瞻地與各國接觸,開拓並建構可能合作的對象,例如,今年3月間,金管會與波蘭監理總署(KNF)簽署金融科技合作協議(Co-operation Agreement),促進雙方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監理合作,為台灣及波蘭的金融科技業者創造更多機會,促進雙方金融創新的國際市場。
KNF於2006年成立,負責波蘭金融市場監理的中央機關,2017年初成立跨部的「金融創新特別工作小組」,處理波國境內發展金融科技的可能監理法規阻礙、並協助解決。KNF亦已實施「創新中心計劃」,藉由監理機關與金融創新業者對話,提供必要的協助,在支持金融市場創新技術發展之餘,同時兼顧市場穩定和消費者保護。
期盼APABI會員機構能與台灣簽訂類似的協議,或是居中引介自己的國家與金管會研議可能的合作方向。與會代表尼泊爾銀行學院執行長Sanjib Subba在國際論壇的與談時指出,尼泊爾有自己的政經情勢、社會條件,才剛經歷第一次的聯邦民主選舉,期待經濟景氣和銀行產業能因情勢逐漸穩定而恢復活力。
金融科技服務的東協面貌
尼泊爾金融市場目前的困擾之一是網路詐騙盛行,統計去年大約有US$4億的損失,且過去10年金融犯罪金額高達US$3.6億,顯然尼泊爾在推動金融科技發展及人才培育的過程,金融監理的科技化是重點之一。Subba提到,尼泊爾很有興趣引進其他國家的經驗,加快當地市場的現代化,他更提醒,尼泊爾社會的文盲率很高,也不是人人都有銀行帳戶,可愛的是,很多老一輩雖不識字,卻懂得使用手機,會撥號、會傳訊息,此趨勢對於銀行業在尼泊爾開拓行動支付、手機轉帳,極有幫助。
類似的狀況,尼泊爾的庶民經濟組成以微型企業為主,沒有足夠資金購買電腦設備等,一般銀行業的網路銀行服務、線上企業金融等,無法在尼泊爾快速拓展,但也因此讓當地業者結合手機支付業者,共同發展手機管道的微型金融服務模式。然而,有興趣開拓尼泊爾市場的金融業者又必須注意,新世代的消費者,即千禧族消費者也正在進入市場,這些網路原住民十分依賴智慧型手機,食衣住行都以手機為唯一溝通管道,銀行業若以消金業務為發展主軸,這塊業務應現在就要投入功夫。
尼泊爾的現況,台灣金融同業應感到新鮮,是否政府鼓勵的新南向市場在金融科技發展多是如此「個別狀況」?APABI新加坡代表新加坡銀行業暨金融學院(The Institute of Banking & Finance Singapore, IBF)的前置研究,值得參考。
新加坡銀行業暨金融學院(IBF)副院長Lydia Wee分享,基於市場的明確需求,東協地區金融科技的開發已略見框架,IBF為東協各國建立金融科技的「亞洲標準」,東協成員國可望以新加坡作為學習模範對象。新加坡投入FinTech開發的資金,2017年達US$1.41億,年成長68%。
FinTech是新加坡發展亞太金融中心的真正核心,新加坡目前多達52個企業界及公部門設立的金融科技實驗室、新創加速器,同時要求東協(ASEAN)成員一起行動,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泰國和菲律賓都被分派的開發議題,包括手機支付、P2P個人線上融資、財富管理等,並各國應允投入資金都在千萬美元以上。
菲律賓銀行家學院(BAIPHIL)代表也談到,菲律賓近年來經濟景氣相當繁榮,GDP年增率達7%,數位化融入社會發展,像社群媒體的發達,有助於金融科技的壯大,也因海外菲僑的小額資金匯款需求,手機支付使用度很高,部份金融機構也開始嘗試引進AI(人工智慧)金融服務。
而內需市場龐大的印尼,銀行帳戶開戶率不高,以手機支付及網路銀行為主軸,加上微型企業對小額貸款的需求,因此官方和民間企業投入金融科技的資金,2017年約US$26,000,000,是前一年的近4倍。新加坡商星展銀行在印尼即投資成立網路銀行,第一步獲得大量的新開戶數。Lydia Wee認為,新加坡金融專業向來領導東協組織的議題討論、政策形成,以及人才培育,IBF正是派遣到東協各國授課的調度中心。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DB)的研究,東協在2015年建立東盟經濟共同體(AEC)後,資本自由流動、金融一體化成為新的重大進程,2011至2020年都是改革期間,而不同於昔日的政策思考,藉用金融科技創造東協區域內金融整合,是現階段及未來必然的趨勢。
印度銀行金融學院(IIB F)執行長J . N .Misra認為,金融科技帶來許多新的思維,金融產業生態、經營管理也都需要調整,若亞太區各國支付和結算系統整合成一體系,而銀行機構的匯款手續費竟成為「0」,該如何找到新的收入來源是金融同業的痛點、更是金融人才培育機構要為業者提前服務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