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

國泰世華銀行率先插旗離岸風電市場

全球專業人才匯聚 國際標準架構落地台灣
採訪、撰文:編輯部

離岸風電和專案融資,對國泰世華銀行是一體兩面的近年重大發展,秉持綠色永續發展政策,磁吸國際專業人才匯聚參與,天時地利的巧妙搭配下,促成台灣推進世界綠色版圖的願景。

年人氣最旺的離岸風電市場,在歐美廠商接踵來台設立據點、激烈搶食生意的同時,立足台灣、邁向國際的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宣布,攜手全球知名再生能源財務顧問公司Green Giraffe,正式獲國際知名離岸風力開發商加拿大北陸能源(Northland Power Inc.)以及新加坡玉山能源(Yushan Energy)委任,共同擔任海龍2號及海龍3號離岸風場的國內外財務顧問團隊,6月間進一步簽約完成海洋風力發電聯貸案,率先在台灣場域的專案融資市場成功插旗。

開啟台灣綠色金融大格局

國泰世華銀行副總經理苗華本表示,海洋風電案為亞洲第一個大型風電聯貸案,國泰世華擔任該案的主辦銀行之一,在國際上甚具指標性,這與擔任離岸風電國際業者的財務顧問,雖是不同業務、卻皆有所長,金融業與綠能產業互惠扶持,國泰世華很樂於把經驗和金融同儕、產業界分享,為台灣綠色金融帶來大格局。

然而,這類與政策有些相關、金額又特別龐大的融資案,本國銀行業普遍態度較為保守。國泰世華對此表示,離岸風電的複雜性與特殊性,在股東背景、融資架構及風險評估方式會與傳統融資完全不同,金融同業愈有機會接觸、愈能從中學習了解,國泰世華參與多年來,體會了離岸風電開發確實是合法合規,風險與收益可以兼顧的專案融資業務。

為提高金融同業的參與意願,銀行公會近期針對專案融資研擬新的規範,國泰世華認為,這能讓銀行同業在面對大型基礎建設案有了遵循方向,並能用更嚴謹的授信評估方式承作,除了可確保銀行降低授信風險,也進一步讓銀行業者共同學習如何承作專案融資。苗華本說,「專案融資有其複雜的融資方法,我們也了解金融業者對離岸風電亦仍有諸多疑慮」,銀行公會所提出的規範貼近國際通用的標準模式,雖僅是專案融資所要求的部分必要條件,仍已踏出重要的一步,建立起一個更為透明的平台,讓政府相關機構、事業與銀行業者有更順暢的溝通管道,強化金融業開啟專案融資業務的重要里程碑。

專案融資時勢所趨 國際專業人才聚集

國泰世華銀行專案融資業務能在國際指標市場展現亮麗成果,苗華本說,不是因為近兩年成立專責部門才作出成績,「實際上我們已經投入將近8年的努力了!」這些年來,國泰世華銀行持續延攬專業人才,提供充沛資源與後援,不斷與開發商、系統設備商及政府機構等的合作交流,藉由融資經驗與產業知識的累積,已建立起一套完整融資模式及風險管控制度。

回想2011年初時,一方面金控、銀行正推動企業社會責任,也想同步支持國家能源政策,國泰世華銀行從小小團隊由台灣新興的太陽能電廠融資案,開始練兵。早期的國內太陽能電站多是小型規模,所需融資金額偏低,一般銀行業並不熟悉此類型案件,技術可行性也讓人疑慮,於是多採用傳統融資的架構,由較具資金能力的開發商或股東,提供保證或擔保品便於融資承作,這樣安排也是有優點,例如銀行融資的風險較低、條件單純、銀行核貸放行的速度就很快。

苗華本說,隨著國內太陽能電廠市場逐漸成熟、大型開發案的需求增加,國泰世華完成的案件數目也累積,逐步成為台灣太陽能電廠融資的領導銀行,名聲傳播海外市場而送來需求的訊息,像新興市場的東南亞地區,一件件基礎建設開發計劃推向市場,銀行管理層開始意識到,國際市場所使用的專案融資模式,將會是未來的趨勢。

2015年,國泰世華銀行確定趨勢的不可逆,決定要進一步架構更完整的專責單位,聘請深具相關經驗的專業經理人才,成立國內最先、且唯一專責於專案融資業務的部門,並同時作為開拓東南亞業務的種子部隊,現在負責整個國泰世華專案融資諮詢業務的Billy Betts、專案主管葉麗明,就是在當時因緣際會下,自海外市場來台任職,同時也開發東南亞市場,有印尼最大地熱電廠融資案,及前往越南、寮國及緬甸等洽談再生能源電廠的專案。

國泰世華專案融資諮詢部的國際成員們,除了各有法律、國際合規、財務金融的本科專精,普遍在國際專案融資領域及團隊組合超過15年的經驗,匯聚到再生能源市場「明日之星」的台灣,彷彿大家內心都有一個想要完成的夢想:把國際標準專案融資架構,有次序地落實到台灣的大型計劃上。

推動國際標準及架構落地台灣

國泰世華銀行專案融資諮詢部專案主管葉麗明表示,一如國內開發業者及金融機構對專案融資業務的熟悉度仍然較低,團隊即使心懷期待、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於是在國內中大型的太陽能電廠融資,包含傳統的屋頂型電站、地面型電站等嘗試導入國際標準及架構,並在溝通協調上花了相當大的精力,要讓客戶明白融資條件上的合理性,尤其是第三方盡職調查(DueDiligence)的重要性。

「專案融資的最重要基本概念之一,即是這個『第三方盡職調查流程』」,葉麗明指出,風電專案開發過程有關的技術、保險、環境影響、稅務會計、財務預測及法律等等,都要委由專業團隊合作成完整評估報告,提供予融資銀行作為授信風險評估的重要資料。

舉例說,6月22日經濟部完成離岸風電規劃場址競價開價作業,競價價格為新台幣2.2245至2.5481元(1度)。經濟部表示,這個競價是由開發業者自行評估2024至2025年完工的技術發展、硬體設施及成本趨勢等因素後,提出躉購價格競價,獲選業者後續須依競價價格及完工期程,如期如質完成風場建置。

市場對於競價的結果,有「過度偏低」、「比想像高」的兩極反映。葉麗明認為,第三方盡職調查過程,會由專家經過嚴謹且審慎的設算模擬,給予假設上的建議或調整,最後在各項情境的壓力測試後,才會作為未來收入的計算憑依,同時對於開發成本的合理性,以及營運費用假設皆執行嚴格的比對與審視,最後還要成為還款能力評估的參考依據,國外開發商已具有相當的經驗,知道要殷實執行盡職調查措施,國內業界未來也應跟進。

政府支持以克服萬般難題

目前獲選開發台灣離岸風電的國際開發商,有加拿大北陸電力(NPI)與玉山能源團隊、丹麥沃旭,共計2家開發商、4個離岸風場,競價價格也經確定,苗華本指出,這些國際業者現在最迫切的問題包含兩方面,其一:能否提早取得確定的資金支持。在正式開工之前,風場設備、人事、法律或其他前期作業,皆需要資金,能否盡早取得確定的資金來源,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開發進度。

葉麗明提醒,整個案場開發所需的資金,除了額度規模,幣別上也會涵蓋台幣及外幣,資金提供的金融機構是否有能力提供充足、且長期的貨幣奧援,相當關鍵,匯率的變化也與投資報酬、還款能力息息相關。

苗華本指出,其二:本地上下游相關產業的整合問題。由於風電產業高度專業化的特性,包含海事工程用的各項船隻、組裝專用港口、零組件商及專業施工人員、海上變電站及纜線鋪設團隊等,開發商在成本及施工期的限制下,勢必要部分仰賴在地專業廠商的協助。由於台灣現階段並沒有完整的風電產業鏈,開發商必須在受限的條件下研擬可行性最高的開發計劃,這是十分嚴峻的挑戰。

國泰世華銀行專案融資諮詢部指出,離岸風電在歐洲相當成熟、成功,主因之一是政府於政策法規上的支持,國外業者也相當關心台灣的國家政治風險(Country Risk)情況,部門團隊過去兩年來與政府相關機構及開發業者的溝通過程,確信現在的政府不遺餘力推行綠能產業,但在台灣特殊的政治環境下,亦無法準確評估未來政治的變動,會擔心對風電產業的政策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