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
活化資金轉動經濟
金融業百兆資金 力挺台灣經濟
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台灣的社會與經濟層面也因此深受影響;為了改善當前處境,政府相關單位大刀闊斧,積極提出各項具體的措施與策略,期望促使國內經濟成長更穩健。
金管會近期推出「金融發展行動方案」,擬定4大目標、15項具體策略,希望藉由活化運用國內金融機構多達NT$100兆的資金,來帶動國內經濟成長;在當前國內經濟基本面存在隱憂之下,政府推出此項方案應該值得肯定。
盤點外在環境挑戰 15項策略大力迎擊
首先,是國內資金過剩的問題。這次金融業百兆資金挺經濟的方案,係依照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的想法:「我國銀行體系有NT$40兆存款,上市櫃公司股票市值NT$37兆,保險業有NT$23兆資金,加起來剛好NT$100兆,規模是台灣GDP的5倍,NT$100兆也是政府預算的50倍,這些統統都掌握在銀行、證券、保險業手上,可見金融業實力雄厚。」換言之,就是國內資金過多,缺乏國內的投資標的。
其次,就經濟成長趨緩而言,投資顯得緩慢。今(2018)年以來,全球經濟穩定成長帶動台灣出口擴張,中央銀行預估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2.68%,較3月預測值上修0.1個百分點,而其他國內外主要機構近期亦上調本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介於2.45%至3.0%之間,平均為2.71%,見[表1];但未來仍面臨美國所挑起的全球貿易戰爭,以及聯準會升息所引發的國際貨幣競貶,甚至是油電價格上漲等諸多不利的因素影響,因此接下來台灣經濟成長之路將更加舉步維艱,放緩的趨勢將更加明顯,因而廠商在投資上可能變得保守。
第三是物價上漲,民間消費力道減弱。近期,由於地緣政治風險,加上全球經濟穩健擴張帶動原油需求,以及全球原油庫存仍低,目前主要機構上修本年油價預測值,平均預測值為US$72.3,與去年平均US$54.3,升了US$18、33.1%的幅度[表2]。油價上漲導致國內物價飆升的壓力,今年1至5月平均CPI年增率為1.66%,較前兩年高,預估未來幾個月高物價仍將持續,而這也將影響到民間消費,在所得難以調整之下,民眾消費意願減弱。

第四是美元升值,市場資金外流壓力大。美國聯準會(Fed)於今年已2度升息,自金融危機以來已6度升息,預計未來仍會再升息2碼。Fed升息預期上升,帶動美元指數自4月以來反轉走高,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於5月中旬突破3.0%。美國升息造成台灣資金的外流,而台幣也跟著貶值,台幣從去年年底到今年6月19日為止,貶值1.1%,全體MSCI新興市場貨幣指數則下跌1.6%,貶值較為嚴重者為印度貶6.5%及菲律賓貶6.6%[圖3]。在各國陷入貨幣貶值競賽時,國內資金要如何應用必須要仔細考量斟酌。

加速技術創新 同步策動合作聯盟
由以上資料顯示,國內資金甚多,但缺乏投資標的,以致於在國內外經濟情勢不利於台灣經濟之下,政府必須要採取非常的手段來刺激經濟成長,因此政府擬採取金融管制的鬆綁,提出「金融發展行動方案」。其中多項是針對金融投資的放寬,例如放寬金控的整併條件等。換言之,目前國內的金融機構過多,因而產生惡性的競爭,並促使投資效率低落,再加上國內金融機構過小,不容易在國際上與人競爭,因此,採取金融合併的開放措施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此NT$100兆的資金如何有效應用頗值得探討。眾所皆知,美國經濟的平穩成長來自於技術不斷的創新,譬如1990年代金融創新及IT產業的技術創新、2000年以後網路經濟的創新,再加上2010年網路金融及行動金融的創新發展,以及目前在推動的AI技術等,都帶動美國很平穩的經濟成長;所以,雖然美國遭受到2007到2009年的金融危機,然而其經濟復甦卻十分快速。
反觀台灣,我們的技術開發有不足的地方,目前的困境在於技術無法突破,使得經濟陷入困境,因此如何引進高端技術,就必須採取積極的政策,鼓勵民間業者及國內的學術研究機構,引入國際的知名廠商及研究機構一起合作,以獲得技術的進步與創新。所以政府希望金融機構提供融資,基本上就是創業投資及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的概念。金融業應該支持政府政策,否則台灣經濟很可能會步入日本老年化的遲滯後塵。
具體做法是,一方面與非金融業策略聯盟,讓金融保險證券業科技化、數位化;另一方面,協助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尤其是融資這些新興產業。其中新興產業最重要的就是AI人工智慧,包含機器自動化、無人自動駕駛等。台灣社會已步入老年化,未來的經濟成長更仰賴於AI產業的開發,如此一來將能增加老年化社會經濟發展。值得一提的是,AI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將能使有經驗的退休老年人繼續投入生產,進而避免勞動力萎縮。(本文作者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智慧金融研究中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