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

專訪金管會主委顧立雄

金融攜手產業 勵促經濟永續成長
採訪、撰文:張嘉伶

行政院宣布「金融發展行動方案」將啟動,目的是將臺灣打造為具前瞻、有競爭力的金融市場,展現政府努力以金融來強健整體經濟之決心。

管會主委顧立雄特別針對改革亮點部分來進行分析,他表示,此次金融發展行動方案最終目標是希望善加運用金融業的資源與力量,協助國內產業發展,同時建構一個完善健全的金融市場,吸引國內外資金投資臺灣,進而達到「金融攜手產業、結合科技創新、進軍國際市場及普惠金融服務」4大願景。

多方建構完善制度 打造友善投資環境

在銀行業方面,金管會將放寬金控公司首次投資金融機構應取得控制性持股規定,並以資本計提之彈性處理方案作為誘因,提供先參股合作,再洽商整併之機會。另為吸引國際資金,金管會將逐步引進香港及新加坡等國家之金融商品,讓OBU(Offshore Banking Unit,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商品貼近國外金融中心。此外,對總資產逾新臺幣1億元之高端客戶,未來也將採差異化管理,逐步放寬金融商品相關限制。透過上述重點措施,以逐步達到擴大金融機構規模,打造國際化理財平台之目標。

在證券期貨業方面,是希望我國資本市場充盈優質、具吸引力的投資標的及商品,並提升市場之活絡程度。由於我國資本市場具政策法規透明、上市櫃審查時程明確、產業鏈完整、殖利率高、籌資方式多元等優勢,且近期已增訂大型無獲利企業上市櫃條件、增設電子商務產業上櫃掛牌類別,及縮短IPO審查時程至6週等多項措施,金管會將持續督導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積極招商引資,並推動F公司來臺掛牌、建立「逐筆交易制度」及「店頭衍生性商品集中結算制度」,並持續增加更多樣化的金融商品,督導金融業者落實公司治理,以持續營造友善投資環境,目標在2年內,股市可以新增百檔上市櫃。此外,為進軍國際市場,協助我國投信海外布局,預計將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亞洲區域基金護照,使我國投信基金得以透過簡化程序,在亞洲區域基金護照機制的參與國家之中進行銷售。

至於保險業方面,金管會鼓勵業者推出符合社會發展所需的保險商品,並引導保險業資金投入重點產業。鼓勵做法包含:研議採取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得額外加碼、安定基金計提優惠、給予商品審查及投資額度優惠等差異化誘因,並擴大微型保險承保對象至家庭成員,期望在3年內保障型及高齡化商品(不含投資型)市占率超過60%、5年內微型保險累計承保人數超過1,000,000人、投保資安險保費收入在未來3年中,每年能成長25%、每年創新保險商品件數超過20件,以及3年內新增國內投資5+2新創產業、國內公共建設及長期照顧服務機構等國內產業金額達新臺幣1,500億元等目標。

而在鼓勵金融機構併購方面,由於國內37家本國銀行中,僅有8家銀行市占率超過5%,且有14家銀行的市占率僅在1%以下;此外,由於國內銀行產品單純,仍以利息收入為大宗,業務同質性高,因此造成國內市場競爭激烈。相較於國際性銀行,本國銀行除參與國際聯貸案外,較無其他國際化產品,也凸顯本國銀行之國際市場開發能力不足。

另從資產規模方面來看,目前國內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在2017年世界排名僅為第129名(資產約為US$1,476億),因此,金管會研議提出整併誘因,讓併購者首次取得被併購者的持股門檻,從原本的25%降為10%,並於參股期間提供資本計提之彈性處理方案,其目的就是希望增加誘因,促進國內市場適度整合,並提升競爭力。

至於併購主體為「公公併」或「公民併」方面,目前金管會規劃第一階段申請人(併購主體)及被投資對象排除財政部具公股管理權之金融機構(即申請人為國內之民營金融控股公司或銀行,被投資對象為國內民營金融控股公司、銀行、保險公司及證券商),後續將視執行成效及市場發展情形,再適時研議是否擴及公股金融機構。

妥善應用資源 全力協助產業轉型

此次金融發展行動方案在「金融攜手產業」的部分,顧立雄認為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發展互為影響,資金是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臺灣經濟的發展以中小企業為主幹,此刻正面臨產業升級與轉型挑戰,為協助產業發展,金管會鼓勵我國金融業在兼顧穩健及風險控管的原則下,妥善運用金融業之專業與資源,將資金導入我國中小企業、5+2產業及公共建設等,並同時解決公共建設財源問題。

以投資面來觀察,金管會已開放銀行得百分之百投資創投事業,預計將可提高約新臺幣1,000億元的資金能量,來支應國內實體產業的發展;未來將研議擴大保險業投資重點產業之範圍,以鼓勵保險業投資公共投資和長照事業,以及研議降低保險業間接(透過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國內公共投資適用之風險資本計提係數,透過差異化誘因等方式,將上開投資方案的範圍擴及到公共投資和長照事業,預計未來3年能新增國內投資金額新臺幣1,500億元。

為了協助產業以證券化方式籌資,金管會將研議簡化證券化募集程序,發行人申請時毋須確定投資標的,回歸由投資人自主投資決策之發行模式──由投資人逕依投資計劃及公開說明書內容,決定是否投資;另簡化追加募集程序及放寬REITs之投資標的等方式,以提高REITs發行效率並協助產業籌資。

在債券市場的部分,近期金管會除已開放外國中央及地方政府得來臺發行專業板國際債券(4月份卡達政府來臺發行首檔國家主權債券),後續將進一步放寬外國發行人來臺募集新臺幣計價之外國債券,如籌資目的是用於我國進行重大公共建設、離岸風電建設及其他綠能產業等,發行人資格條件得不受現行應以F公司或股票已在14個核定海外交易所掛牌的限制。

強化金融內控資安 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顧立雄說,自從接任金管會主委以來,一直在思考如何將金融業變得更好,並運用金融業的資源與力量支持其他實體產業,進而促使整體國家經濟發展,營造一個美好的社會;當前金融市場面臨的挑戰,大致上可歸納為運用金融科技發展業務、提升資金運用效益、強化公司治理及法令遵循,以及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等4個重要面向。未來金管會也將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這些挑戰,並透過各項措施之推動,興利除弊,持續提升金融市場的品質與金融商品和服務之普惠性。

他指出,科技快速發展,已對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力量,使得商業模式發生改變,而考慮因金融業所涉及交易較一般產業複雜,運用資源又以大眾的資金為主,財務槓桿也更為龐大,如未落實公司治理及風險控管,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影響整體金融秩序;自近期部分案件可發現關係人交易之弊端及「產金分離」問題,產業與金融業間如有共同股東,應更加強內控三道防線及公司治理。

此外,受中美貿易衝突持續擴大,今年國內經濟、對外貿易可能受到影響,未來內需將會扮演更關鍵的角色。截至2017年底,銀行業存放款餘額差已逾新臺幣10兆元,保險業可運用資金總額近新臺幣22.5兆元,如能適度引導資金支援實體產業發展,對提供國內經濟成長動能將具關鍵影響力。

當金融服務由實體櫃台移至線上服務,全天候及無疆界的網路服務特性,必然增加外部攻擊的時間與可能性,提高金融機構的資安威脅,因此金融機構除應強化網路風險管理標準外,亦可建立金融產業間共享資安情報,以快速有效地預先防範駭客攻擊等資安威脅,強化整體環境的網路安全韌性。

顧立雄提到,金融業是一個信心行業,而消費者的信賴程度攸關金融業者之永續成長,金管會鼓勵金融業者除從事公益活動外,也積極做到普惠金融,讓各個層面的民眾皆能獲得所需金融服務,協助經濟發展,達到金融事業的功能,善盡企業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