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
客戶權益風控擺第一
星展銀行 打造完美金融商品銷售SOP
近期全球各地皆發生許多金融產業的投資爭議,新加坡星展銀行卻透過一系列嚴謹的風險控管制度,為客戶把關權益,以實際作為擦亮「亞洲最安全銀行」的稱號。
低利時代來臨,加上人口高齡化,財富管理業務在21世紀初蓬勃發展,但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破產,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台灣投資人深受其害,也衍生許多金融商品銷售爭議。因此,政府在2011年通過施行《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並於2012年成立「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為的就是加強與落實對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保障。
但是,消費者買金融商品,無非想增加獲利;對銀行理財專員而言,銷售就代表業績,因此常忽略投資背後所潛藏的風險,若金融市場發生劇烈動盪,投資人往往蒙受巨額虧損,回過頭來責備理專未盡告知義務,進而演變成消費糾紛。
例如,之前民眾熱愛南非幣選擇權商品,但因南非幣大幅波動,導致投資人最後無法配息;以及令人耳熟能詳的人民幣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 R F)銷售爭議,不僅造成投資人慘賠,販售TRF的銀行也認列逾百億元損失,顯見在金融危機後,政府與投資人雖開始重視風險控管,但金融商品消費糾紛仍時有所聞。
不過,也有銀行「擇善固執」,堅持做好商品銷售SOP及理專人才的訓練與考核,因此能在層出不窮的金融商品銷售爭議風波中全身而退,並且在近10年多次榮獲「亞洲最安全銀行」殊榮。而這家銀行,就是新加坡星展銀行。
擁有30年銀行業資歷的星展銀行(台灣)消費金融處分行業務部資深副總裁尤秀貞表示,財富管理的觀念約在1988年引進台灣,但當時銀行的本業在法人金融,且利差高達4至5%,因此銀行對財富管理沒有太多著墨,民眾也未被喚起需求。
2008年金融海嘯 財富管理業務發展轉捩點
2001年金控法成立後,許多銀行開始進行整併,且進入低利時代,金融市場出現很大的變革。此外,台灣社會結構出現質變,高齡化已是不可逆的趨勢,許多民眾開始為自己的退休生涯提前規劃,導致財富管理的業務需求大增,銀行紛紛陸續擴編理專人員,也讓財富管理市場生根茁壯。
「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很大的轉捩點。」尤秀貞表示,金融危機讓許多財富管理投資人受創嚴重,也讓政府開始重視財富管理業務的風險控管,因此金融主管機關制定相當多的標準作業流程,對銀行有很多的要求,包含2011年實施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以及後來設立的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皆成為銀行端與民眾的主要溝通管道。
「在此之後,財富管理商品的銷售,已經日趨嚴謹。」尤秀貞說,星展銀行身為亞洲最安全銀行,在金融商品的銷售上,一直都是以「嚴謹」著稱。除了理專人員訓練、金融商品上架、銷售過程的風險管理,以及售後的客戶回饋,每一環節都非常重視,也制定完整的SOP。
以理專人員而言,「N o l i c e n s e , N o s a l e 」是基本要求。在資深理專招募方面,星展銀行鎖定在業界有3年以上經驗的理專,「但他們第一個月不會掛業績」,而是先上訓練課程。前半年的業績則是採累進制,「這麼做的目的,是希望讓他們有充裕的時間可以上軌道,避免業績壓力過大造成強迫銷售。」
在新鮮人理專方面,星展銀行每年都會到各大專院校招募15至20名儲備人才,並花一整年的時間為他們建立專業知識與k n o w -h o w,結訓後下放分行。這是為了確保理專能夠具備足夠的能力,去銷售合乎客戶需求的財富管理商品。
銷售金融商品 KYC為第一要務
「K Y C 絕對是第一要務。」尤秀貞強調,理專在銷售商品前,必須先了解客戶的風險屬性,包含客戶的年齡、過去有哪些投資經驗等,「我們必須得知有哪些商品適合他,才能推薦。」尤秀貞強調,K Y C並非由理專自己來做,而是透過公司內部第三人執行,才能避免利益衝突,導致K Y C未能落實。尤其,許多資深理專從其他機構跳槽到星展,難保不會為了力求表現,追求銷售KPI,卻忽略風險控管的重要性。
對此,星展透過兩大機制防堵這種情況發生,「我們有Mr. Shopper(秘密客)的制度,每個月會請市調公司扮演客戶,到各個分行檢查。」她表示,秘密客會透過跟理專的互動,了解理專在與客戶溝通過程中,是否有做好公司要求的SOP,評估客戶的風險屬性;對話內容是否避重就輕,該說的沒說,或是過度強調報酬率,「我們要求理專不可以對客戶說,這個商品投報率比定存好,因為投資型商品與定存,原本就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東西」。
再者,星展除了檢核理專與客戶簽約的文件外,還成立一個小組,專門聽理專與客戶對話的電話錄音,了解過程中是否有強迫銷售,或者隱瞞事實,導致銷售文件品質有瑕疵等。「理專在銷售商品時,背後其實有無數隻眼睛在監督。」
不僅如此, 星展還透過許多內控機制,確保理專銷售商品過程中,已讓客戶充分了解商品風險本質。尤秀貞說,隨著網際網路發展,許多客戶開始透過線上或外辦的方式購買理財商品,但公司主管仍會主動聯繫客戶,確保理專已提供正確資訊。
運用大數據協助內稽內控 積極做好風險管理
星展也運用大數據分析,協助客戶做好風險控管。例如某客戶在個人資料中提及,自己所偏好的商品都是3年期,但有次突然買了5年期的商品,與過去習慣不符,系統就會通知主管進行確認;此外,當客戶購買了一項商品,但購買額度與其收入狀況及風險承擔能力不符時,也會向客戶確認金流能否控制。
「我們會認真將危機管理做到最好。」尤秀貞說,雖然星展「管家婆」式的風控機制,常導致一些客戶抱怨,嫌在星展買商品麻煩、不便利,「但我們都會強調嚴謹的好處。」也因此,客戶後來感受都非常好,也逐漸可以接受星展嚴謹的銷售商品流程。
在理財商品銷售方面,星展銀行有「商品評議委員會」,所有金融商品要上架,都會經過評等,事先了解該商品組合的投資策略、操作績效以及風險管理,「檢核通過,才能讓它上架」。
尤秀貞分享,過去常有客戶跟他們說,某商品在業界賣得很好,星展為何沒有賣?「我們秉持一個觀念,賣金融商品,不能只是把商品代理進來銷售就好,而是要為客戶把關。」績效不佳、波動不穩定的商品類型,通常在商品評議委員會這關,就會被刷下來。
以前的金融商品多屬於基金、保險,較為單純,但後來有越來越多的衍生性商品,波動係數遠比傳統商品更高,「如果發現波動率變大,我們就會把這個標的從商品清單中拿掉,如此一來,客戶受傷的機會就能降低。」
魚與熊掌兼得 星展財富管理核心理念
自從金融海嘯過後,無論是在銀行端或者客戶端,投資決策一年比一年保守;而在網際網路日漸普及後,消費者獲取相關知識的來源轉趨多元,資訊隨手可得,「以前是專員說什麼,他們就聽什麼,現在他們早已具備相關know-how,還能回過頭來質疑專員的說法。」
此外,包含政府、銀行以及券商等,都會舉辦許多說明會, 教育投資人關於金融商品的知識,且投資人也可在這樣的場合上提問,「現在投資人的樣貌,與21世紀初期、財富管理業務剛萌芽時,早已完全不一樣。」
現在投資人其實很聰明,金融消費爭議的案件,並未像外界所認知般出現大幅成長,而從星展每年針對理財客戶進行的整體滿意度調查來看,過去3年來,客戶對理專的滿意度節節攀升,去年更來到4.63分(滿分為5分),創近年新高,顯見星展「亞洲最安全銀行」的稱號,絕非一蹴可幾。
「我們希望魚與熊掌兼得。」尤秀貞直言,隨著金融商品日益複雜,風險控管層級也應拉高,看起來雖然少了一些便利性,但這是必要之惡。星展雖然強調業績達成率的重要,但這必須是在合規、合法,且站在客戶的立場下去達成目標,進而成就銀行、理專與客戶的三贏狀態,這也是星展發展財富管理業務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