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
專訪第一金證券總經理陳香如
中小型企業掛牌機會多 拉升回台投資意願
金融發展行動方案正式啟動,為台灣金融業的發展加足馬力,第一金證券總經理陳香如以其業界多年實務經驗,提出懇摯建議,期盼台灣金融業共創美好佳績。
台灣正式啟動「金融發展行動方案」,吸引台商、外資來台掛牌成為重要任務之一,曾經帶領首家美國外資來台掛牌的現任第一金證券總經理陳香如,歷經中信金控旗下銀行及證券、開發金控、日本野村證券、群益證券、龍巖集團服務資歷,經驗相當豐富,更對政府的用心與努力相當肯定。她建議,台灣一定要從拉高成交量、拉高掛牌公司的本益比兩方面著手,讓更多資金願意投資台灣股市,同時也更能提高海外企業回台掛牌意願,使台灣的經濟成長更加有感。
推動海外企業回台上市 審核需適度鬆綁
陳香如早在10年前於中信金控時,就曾帶回首家美國企業來台掛牌上市,惟當時面臨相當大的挫折,最大問題就是因為屬於首家美國回台掛牌企業,許多作業層面細節的問題於當初需要花時間一一克服,像是美國稅賦、員工認股權等;當時因背負首家美國回台掛牌企業之成敗,壓力大到無法想像,但在一一突破並於審議會全數投票通過的那一刻,陳香如總經理說,高興得眼淚當場就掉了下來,可見初期於吸引海外企業回台上市的作業,無論是業者、券商、主管機關,其實都還處在摸索期;而經過10年的政策推行,去年在台灣掛牌的公司中,已經有3成屬於海外回台掛牌,跟其他國家股市相比,成績算是相當不錯,更可看出政府積極推動的用心。
不過從另一層面觀察,過往推動外國企業來台掛牌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台灣的審核相當嚴謹,「公司上上下下被翻過」,雖出發點主要是希望能保護投資人,惟較為嚴格的檢視也造成企業的卻步,不過近年來於保護投資人與鼓勵企業掛牌間逐步取得平衡,讓這問題降低許多。
再者,則在於台灣對於外國人來台開戶規範相對嚴格,目前依《華僑及外國人投資證券管理辦法》第10條、《臺灣證券交易所營業細則》第77條之4等規定,境外華僑及外國人應由指定國內代理人(保管銀行)或代表人向臺灣證券交易所辦理登記,完成登記後始得檢具相關規定文件向證券經紀商辦理開戶買賣有價證券,惟保管銀行作業成本較高,恐非人人皆可負擔;若欲循取得居留證透過其他代理人開戶之方式,惟居留證的取得亦須符合一定條件,對於短期來台旅客不甚便利。
也因此,她強調,由於法規的限制,讓台灣股票幾乎是將外國個人戶排除在外,等於向全世界的個人資金說不,但在主管機關希望讓台灣股市的資金進入更加透明下,這問題的確不容易解決。現在,許多國家紛紛推出政策誘因吸引企業掛牌,包括中國大陸惠台的磁吸效應,此時台灣IPO卻見下滑之勢,陳香如分析,長期觀察下來,要到中國大陸掛牌並不容易,且台商到中國大陸掛牌的公司其實也不多,雖然到中國大陸掛牌的本益比可能較高,但需要打點的東西也多,或是美國至少需要等值新台幣上億元的作業費用,以台灣相對僅需新台幣5百萬至1千2百萬元的費用來看,在台灣掛牌所需費用低了許多,「物美價廉」正是台灣的優勢所在。
而台灣還有另一個優勢,就是台灣現在新掛牌公司的市值已經從以前的20億元、30億元市值為主的公司,降至10至20億元的公司比較多,顯示出台灣做了很多改革,讓較小規模的公司也可以掛牌,這些中小型、微型企業成長率快,是台灣獨有的特色。
企業要積極公開資訊 吸引台灣資金回流
去年10月甫到任的陳香如,母公司第一金控之下的第一銀行目前在全球有35個據點,擁有120年的歷史,相當具有優勢,也因此第一金證券更加積極以行動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近期更攜手櫃檯買賣中心與KP 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團隊親赴越南招商,並於越南胡志明市Sheraton Saigon Hotel & Towers為當地台商舉辦「越南企業連結台灣資本市場說明會」,吸引近30家企業代表參與,與會者對櫃買中心推動越南台商來台上櫃掛牌也表達出高度興趣。
第一金證券跨足海外市場腳步積極,除協助國內優質企業申請上櫃,也因應台商在海外成長的資金需求,推動東南亞企業來台上櫃,盼能協助更多越南當地台商、東南亞各地台商及華商,利用台灣資本市場資源整合,充分提升競爭力,進而強化台灣資本市場與東南亞企業的連結,共創經濟發展雙贏。
曾經走訪中國大陸、星馬、越南、美國等地資本市場的陳香如,對於各地都有相當深入的了解,過去中國大陸的台商積極來台掛牌,現在稍微停滯一些,在深入觀察新南向國家後,她認為,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案源較少,而柬埔寨、菲律賓的公司來台掛牌還有點早,需要一段時間。
因此,陳香如把焦點放在越南,她提到,越南是相當值得深入研究、分析的國家,尤其越南現在有很多製造業的公司,跟早期的台灣相當類似,以過往的台灣經驗即可以看懂越南產業,如鑄鐵、製鞋、成衣製造等,可以吸引越南企業來台掛牌,而越南企業也可藉此走進資本市場,更加茁壯、成長,同時避免當地貨幣貶值的風險。
對於想要來台掛牌的公司,她建議,很多已掛牌的公司常抱怨「成交量不足」的問題,但面臨這個問題,應該自問公司有沒有發揮投資人關係(I R)的功效,讓公司的資訊更加透明公開。許多受投資人青睞的公司,往往亦是將經營狀況清楚的對市場揭露、說明的公司,只要投資人放心了,法人、散戶就會進場買進持有,而這一點沒有捷徑,就是需要想辦法、用心、耐心去做,這部分可以學習台灣相當國際化的公司,如台積電,以公開透明的方式逐步施行。
另一方面,比較香港、新加坡已成為亞太財富管理中心,她表示,應採循序漸進的方式,以目前台灣金融業的商品及競爭力,設定讓國外資金大量來台的目標實在有點遠,初步應以將海外華人的錢先帶回來台灣為目標,再來才是理外國人的財,而在全球追稅、金錢全都露的情形下,正是積極吸引台灣人的錢回台灣的好時機,應該趁這時候積極創新金融產品。
從金融業環境來看,台灣很多金融機構規模偏小且資源不足,並不利跨域發展與創新投資,對金融業整體競爭力與國際化是一大挑戰,若公司規模不夠大,最快的方式當然是合併,而陳香如肯定,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推出併購的議題及法規,這是相當不簡單的事情,顯示出勇於承擔、推出政策的決心。
打造良好環境 扶植優質企業
來到公股金融機構後,她則體認到公股金融機構的存在相當有其必要性,因其亦肩負積極支持國家政策之角色,像是第一金證券積極扶植「創櫃板」,目前輔導15家掛牌為國內券商之最,對於微型企業的扶持不遺餘力;但創櫃板畢竟輔導的都是規模較小的公司,初期完全以配合國家政策為考量並不容易賺錢,這更顯示政策金融的重要性。
像是現在政府積極推動的離岸風電或是國家級基金,都是相當好的事情,尤其是國家級基金更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機會,以她這幾年的觀察,很多的企業第二代寧願在國外發展,也不願意回台灣接班,這是台灣企業的悲哀,更顯示出我們沒有環境扶植年輕人,因此更要積極強化培養人才,但這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更不該淪於政治口水,不然又回到內耗。早期台灣扶植台積電,就是因為有決策魄力,才能造就出這樣的台灣之光,然而以現在來看,就有可能會被質疑圖利等。
陳香如也強調,台灣國際化的努力仍要堅持下去,為了有效吸引外國人來台投資,從政府到企業,現在一定要更加強國際化,多加運用英文的資料好好經營投資人關係,若能徹底落實,久了成效自然將逐步發揮。
同時,政府應該積極構思如何讓台灣的資本市場成交量持續增長,進一步促使企業本益比拉高,只要做到這樣,自然而然能夠持續吸引資金來台灣投資,台灣政府、企業也應該多到國外舉行路演(Roadshow),更能展現出台灣用心吸引外資的決心與毅力。
身為公股行庫之一的第一金證券,也將藉由23個營業據點、130家證券櫃檯持續透過專業團隊的客製化服務,並與第一銀行海外分行積極互動,鎖定往來的優質客戶。對於規劃回台掛牌的台商,亦將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以海外據點為跳板,如泰國、越南、柬埔寨及新加坡等,並與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建立合作與交流網絡,以增加海外回台IPO的主辦與協辦機會,長遠目標來看,第一金證券希望能為企業帶來人才、資金、產業升級及品牌效益,促進整體台灣資本市場活絡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