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
對台灣金融業之影響及因應之策
美中兩強爭霸 考驗金融業者避險應變力
美中兩大經濟體間的貿易分歧,影響各國經濟既深遠又劇烈。台灣相關單位及金融業均嚴陣以待,以避免因兩大巨象之爭而波及。
美中貿易戰愈演愈烈,更成為下半年全球經濟最大變數之一。兩大經濟體龍頭之間的貿易分歧若一天不解決,將會牽動更深遠劇烈的影響。根據金管會發布截至6月底的統計,國內金融業對美中兩國曝險金額合計達12兆120億元,其中對美國曝險9兆7,851億元,又以保險業曝險5兆8,889億元最高;其次是證券、期貨及境內外基金,最低是銀行業;中國曝險金額為2兆2,269億元新台幣,以銀行的1兆7,839億元最高、保險業和其他行業則合計僅4千多萬元。金融業都嚴陣以待,並持續觀察美中貿易戰後續發展,就是擔心兩頭大象打架被波及。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為此相當審慎,在8月中旬時曾指出,國內金融機構對中國大陸曝險比重約0.54倍,還在可控制範圍內,保險業主要持有中國當地銀行金融債,地方政府債券。今年上半年,由於金控業出現海外未實現虧損金額664億元,在中國大陸投資的未實現虧損部位,更大幅增加達到240億元。針對中國原本就存在的負債比率過高和影子銀行等內部問題,金管會已密切關注其金融市場的穩定度。
受國際金融波動及提升關稅影響
根據金管會「美中貿易戰我國相關影響評估及因應策略」專題報告指出,美中貿易戰對台灣金融產業恐有兩大影響,一是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所帶來的風險,二是銀行客戶端受雙方提高進口關稅稅率影響而產生的衝擊。
針對國際金融市場波動風險, 金管會認為,我國銀行體系財務及業務結構相當健全,風控方面,金管會已建立本國銀行對大陸地區曝險管理機制,去年底本國銀行對大陸地區曝險部位為新台幣1.7兆元,占本國銀行淨值54%,是在風險可控範圍,為強化本國銀行對大陸曝險的風險承受能力,也要求本國銀行對大陸授信曝險餘額應提列1.5%備抵呆帳。
金融業者也反映,美中貿易戰若長期僵持不下,確實會影響匯率和利率的波動,多位學者也表示,貿易戰持續下去,恐怕會演變成貨幣戰,由於美元持續升值,非美貨幣貶值,尤其是人民幣貶幅明顯,也考驗金融業一籃子貨幣配置和投資上避險的能力。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先前指出,內部已準備好各種因應方案,但絕對不可能因為匯率或資本市場波動就不往海外投資,目前還算正面看待。
但另一名金控底下的壽險公司總經理則指出,美中貿易戰雖尚待時間觀察,但衝擊到實體經濟,金融業就會受到波及。目前,因避險成本大增,對於投資部門同仁壓力非常大。他解釋,美元和台幣的利差擴大,過去避險成本僅要1.5%左右,如今就要約3%,加上高殖利率債券現在更難買,若是去買國際板債券,利潤又更低了;至於人民幣,由於不是主流貨幣,因此避險成本高,保險業者幾乎都採取自然避險,也就是盡量找高報酬率的債券或其他金融商品,來取得動態平衡。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由於人民幣匯價表現偏弱,因此相關外幣計價保單反而受到消費者追捧熱賣,業績和去年同期比成長超過8倍,但業界人士指出,這當中幾乎都是投資型保單,風險由消費者自負,對保險業本身影響有限。
台商轉往東協國家發展
自美國公布第一波500億美元關稅清單後,人民幣兌美元就應聲急貶,隨著貿易戰愈演愈烈,第二批2,000億美元清單將在9月執行,川普更開始研擬追加的第三批2,670億美元商品課稅清單,讓中國股匯雙跌的情況雪上加霜。
美國政府出招,中國也不甘示弱反擊,尤其是以農產品作為主力。只是在一來一往的對峙談判過程中,不僅是產業相關供應鏈,民眾日常生活消費受影響,長期將對物價通膨、經濟成長率及金融市場造成衝擊,不少美國大型企業已開始預警下半年業績表現恐怕欠佳,甚至不排斥漲價,把新增的成本費用轉嫁給消費者。
當中國經濟表現趨弱, 也間接影響到金融業獲利;不少台商索性放棄當「夾心餅乾」,提早轉往受波及較少的東協國家,例如越南就成為熱門首選。
對往海外設點、投資及跨境交易的金融業者而言,則因全球金融市場仍可能受到川普發言、美中關係、新興貨幣走勢疲弱、歐元區政治發展等不確定事件交互影響,導致殖利率與美元時常出現與經濟數據脫鉤的表現,加上許多市場來到相對高檔,因此投資上更須嚴防震盪波動導致的資產減損。
值得觀察的是,儘管中國大陸央行加入逆週期因子政策,人民幣仍未見大幅升值,法人指出,由於中美貿易戰尚未完結,市場還是有不確定性預期,因此人民幣短期內依然有續貶壓力,但有鑑於匯率大幅貶值將損傷股市,以及避免相關債務槓桿風險,官方應該還是會適時出手調控。
各國相互協商避免混戰
若美國對中國大陸產品再擴大課稅,屆時也會影響到台灣的經濟表現。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清單中包括手機、電腦、通訊設備及電腦周邊產品,有大部分都與台廠供應鏈有關,有機會獲得轉單效益;但他也憂心,台灣被捲入這場貿易戰,對股市和出口都會造成衝擊。
摩根投信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則分析,受到貿易戰影響,8月數據顯示美歐製造業仍維持擴張,但擴張幅度疑似受貿易戰衝擊,已呈現走疲之勢,例如歐元
區數據跌到21個月新低,美國數據跌到9個月新低。但她也分析,川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會晤後,出乎市場意料地瓦解了歐美間的貿易戰疑雲,雙方達成初步協議,未來將朝零關稅壁壘的方向邁進,可見這波由美國帶頭的貿易衝突,在各國協商下,尚不至於演變成全球貿易衝突的大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