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
金融科技合作協議
台美攜手金融創新 監理沙盒寫新猷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最新公布的「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的「創新能力」項目排名高居全球第4,且與德國、美國、瑞士並列全球4大「超級創新國」。台灣的競爭力與創新能量在國際間受肯定的程度,可見一斑。
為了扶植新創金融科技產業,英國提出「金融監理沙盒」的概念,也就是提供企業發展創新金融服務及產品的「安全實驗場所」,在受到主管機關監理、風險可控制的環境下,針對金融相關業務、遊走在法規灰色地帶的新創業者,可以盡情測試創新的產品、服務、商業模式,而且暫享法規的豁免與指導。
將監理沙盒機制明文納入法律
2017年底,台灣通過Fin Tech業者引頸期盼的「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草案」,成為繼英國、新加坡、澳洲、香港後,第5個擁有監理沙盒制度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將監理沙盒機制明文納入法律的國家。
2018年10月,台灣成為美國亞歷桑那州對外簽署金融科技協議的第一個國家。金管會宣布與美國亞歷桑那州簽署金融科技合作協議(Fin Tech Cooperation Agreement),未來將啟動雙方監理機關轉介機制、資訊分享及有潛力的聯合創新計劃等,而且雙方還可根據此協議,引薦好的新創企業給彼此。
談到亞歷桑那州,或許一般人首先聯想到的是大峽谷、高原等景觀,但可能不知道,它也是美國制定開創性金融科技監理沙盒的第一州。
美國亞歷桑那州監理沙盒負責顧問瑞貝卡(Rebecca Eggleston)指出,亞歷桑那州的首府鳳凰城,是美國成長最迅速的都市之一,而且稅制友善、法規彈性,適合創業的程度並不遜於加州,因此政府一直對於提振金融創新有強烈的企圖心。不過,美國對這塊領域的法規並不完整,甚至可以說是破碎,每一州可能都有不同的監管規範,於是,約莫一年半前,亞歷桑那州政府即積極研究、參考英國的做法。
直到2018年3月,亞歷桑那州確定推出監理沙盒制度後,由總檢察長辦公室負責管理其沙盒計劃,並與其他各國監管機構簽署合作協議,2018年8月上線並開始受理申請,為美國的金融科技監理沙盒寫下一頁新猷。
降低門檻允許新創「試水溫」
「即使政府運作的速度跟不上創新的腳步,既然這些創新也一直在發生,而且對於整體產業、所有消費者都帶來好處,所以政府該做的事情,應該是讓這些創新的人負擔更少、效率更高。」瑞貝卡說。
比方說,過去業者要推出某項金融服務,可能要申請到一大堆執照才能通過,但是加入沙盒內之後,只要幾張執照就可以開始實驗。
目前,亞歷桑那州的監理沙盒已藉由降低監管進入門檻,允許新創公司以有限授權進入該州金融市場,而且由總檢察長負責監督,在推動金融科技創新、讓業者盡情「試水溫」之際,也能落實消費者保護的責任。
瑞貝卡強調,他們所期待的,不一定是打造全新技術或推出「從無到有」的革命性創新,若能從舊有的問題找出新的優質解決方案、改良舊的技術,也相當值得肯定,只是在這過程中,政府可能得冒更大的風險,雖說原則上盡量不要給這些業者太多限制,但還是會視情況而定。整體而言,在沙盒內可進行的產品項目當然還是相對少一些,要求參與的業者也還是必須接受更多檢視與調查。
目前亞歷桑那州的監理沙盒也有成功案例。瑞貝卡舉例指出,某家業者透過區塊鏈的技術,改善申請信貸的流程,以往若是申請到貸款、APR(總費用年百分率,亦即貸款的實質年利率,將手續費、多階段利率等成本記入後的平均年利率)高達200%利率的人,透過此技術所打造的平台,僅要負擔20%即可,聽起來確實是一項惠民的服務。
金融監理沙盒的可貴之處,在於讓金融業與科技業透過此機制,將科技運用於金融服務,而且,監理沙盒也可望造福過去因為種種因素(像是缺乏信用紀錄、信評未能如實反映其財務狀況)而無法享受到金融業服務的對象,實現「普惠金融」的理想。如今,台灣與亞歷桑那州也透過監理沙盒,搭起一座橋樑,這座橋樑只是個開始,未來我們還可以結合更多國際資金與資源,為台灣的創業家帶來更多嶄新的機會,也讓台灣的金融服務有更大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