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

保險行銷如何打動人心?

富邦人壽邱玉清: 未來競爭在客戶體驗!
採訪、撰文:劉書甯

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代理副所長張蕙嬿:

金融科技創新不僅對傳統保險業之扮演角色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將重塑保險之於客戶的價值。「事後到事前」、「被動到主動」、「速度感與高效率」將是未來發展的三大趨勢,藉由科技促使客戶需求預測變為可能,過往被認定的低頻交易與同質性高的保險商品,可望變身為充分掌握消費者需求的客製化商品,並發展為個性化訂購。此外,隨著金融科技漸次融入業務階段流程,AI應用著眼於提升客戶體驗,無論在承保、產品、銷售或理賠都將促使保險價值鏈的蛻變。

新時代如何進行更能打動人心的保險行銷?而未來的保險業者競爭決勝點何在?富邦人壽資深協理邱玉清在以「保險『暖』科技:從社群觸動到客戶體驗」發表專題演講時明確點出:未來的競爭將不在於商品或通路,「在於客戶體驗!」


保險是「生活態度」的體現

邱玉清對此指出,保險業者要注意的已不再只是賣保險,而是如何能讓客戶「打從心底」認同保險的必要性,換言之,保險對客戶而言,不會僅是商品,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表現。

邱玉清指出,過去保險行銷的盲點,在於由於和客戶接觸的頻率和機會不夠,且即使有了數據,也不易做大數據分析,但現在則不一樣,透過數位科技輔助,現在應聚焦的,不是客戶的「交易」資料,而是「行為」資料,亦即主動去開發他們對保險的潛在需求性,為客戶量身訂作他們所要的商品。

因此,網站資料的搜尋,客戶留下的軌跡,就非常重要。儘管客戶只是上網搜集產品訊息,不見得會有交易,但保險公司卻可從客戶上站瀏覽次數的多寡、最偏好點選哪一類訊息、習慣等,都是保險公司可以進一步做動態比對之處。

邱玉清也強調,用好的內容行銷,可點燃出保險的溫度、撬開原本保險所豎起的高牆,例如,透過臉書等社群經營,以潮流話題,增進互動,進而更了解潛在客戶的想法與行為,也是好的內容行銷實踐方式。

邱玉清進而分析,現在手機已成為客戶取得資料的重要載具,透過載具中所傳送的內容,客戶的閱覽,進而汲取客戶的「行動軌跡」,在這種情況下,「情境」的創造,透過不同主題的內容行銷,就相對更為重要。

創造情境 等待正確時機到來

舉例來說,富邦人壽的網站上,就有一塊小天地「旅人味」手札網,在上面並不談論保險,而是談旅遊經驗、生活點滴的分享等等,這種不談保險,從其他地方談天說地的做法,一來可充份經營起社群關係,並搜集各種潛在客戶的意見,此外,更能透過一些暖文,來向客戶更深入的傳達某種理念,了解客戶的想法。邱玉清認為,之所以這樣安排,主要在於希望不要直接切入是否交易保險商品,而是先了解客戶的需求何在,或是哪些商品契合哪些客戶所需。

邱玉清指出, 手札網之所以絕不談保險,是因為知道交易的「時間未到,但節奏很重要」,在創造情境,亦即在手札網發表關於日常生活的相關文章之後,接下來透過這些文章的傳達,來開啟瀏覽手札網上網者的互動話題,進行「社群行銷」,他再舉例,「甚至離婚本身也會是一個討論題材!」透過社群的討論,找到彼此的共鳴點;此外邱玉清也建議,包括透過「軟文」來傳遞保險概念,結合數位影音來搭配產品概念,並且善用資訊圖表、製作懶人包的方式,更清楚地傳遞該保險商品的重點所在,都是具體的內容行銷方式。邱玉清也特別提出了「情境場景導向式」的行銷。依照不同的情境,來進行不同類型的保險商品行銷,精準度會更高。

三層次達到精準行銷

如何能做到「精準行銷」?在邱玉清看來有三個不同層次,首先可從「客戶標籤」,包括是否已婚、有無小孩、教育程度等識別,到形塑所謂的「客戶畫像」,諸如對保費、權益的敏感度是處於審慎考慮,或是明確,或委婉拒絕,或是否有重複購買的疑慮等等,來完整勾勒客戶的形貌,最後才能做到精準的「分眾行銷」。

邱玉清也建議, 在真正賣保單給客戶之前,必須先讓客戶有完整的「保險體驗前置」,亦即「外溢保單」的概念。邱玉清相當樂見其成指出,例如結合第三方App或穿戴裝置,讓保戶方便記錄自身的健康管理,然後保險公司根據客戶狀態之不同,一方面進行差別化的訂價,另一方面也讓客戶能得到「 運動保健」的外溢效果,更有助於客戶更積極的朝有利於自己的健康、生活等邁進。

他再舉例,現在甚至還有所謂的「計步器下單」,倘若運動已達一定的量化標準,那麼就符合保費給予折扣的標準,如此一來,該保單等於是「雙贏保單」,一方面客戶的保費下降,另一方面公司的理賠風險也降低。他並再舉另一例指出,現在已運用了最新科技,例如所謂的「健康雲」來精算出各種與客戶健康相關的「臨界值」,以提醒客戶需要注意的事項,這亦有助於保險公司對不同的客戶做動態的「差異化」訂價,未來保險公司的商品開發、保費的拿捏,都將更以客戶為中心。

整體來看,邱玉清歸納,現在保險的行銷、經營已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特別是深度「線上線下」的融合、搭配更為重要,而且未來的保險業競爭決勝點,他認為「已不僅在於商品或通路,而在於客戶的體驗」。並透過差異化的管理,一方面讓客戶更能發揮健康等自主管理,另一方面也降低公司理賠的機率,這將成為未來的重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