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
「投資先生」獲券商下單App冠軍
元大金數位金融執行長吳杰: 迎接數位下單時代來臨
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賴威仁:
為協助證券業及資本市場導入金融科技運用,舉辦這場名為「證券、理財與金融科技的交會」的演講會,邀請國內外證券業者提出如何運用金融科技,強化客戶身分認證、創新業務模式與增強客戶互動為目標,同時配合集合中心、雲端應用與機器學習,並透過核心市場基礎建設、投資科技、數據管理與分析、交易後端數位化與新型籌資等主題,來完整金融科技在證券業及資本市場的應用層面。
元大金控數位金融執行長吳杰在以「全面迎接數位下單的時代來臨」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時,引龍頭券商元大證券為例指出,從2015年至2018年,元大的電子下單比重已從53%提高至65%,而這其中手機下單的占比,已從2015年的20%提高1倍,至2018年上半年已來到60%,由此可見未來手機載具對券商經紀業務的重要性。
比起保險業及銀行業,證券業電子化的時間反而更早。吳杰指出,除了美國早在1995年就開啟了網路下單之外,到了1999年,美國已有157家券商提供網路下單服務,當時透過網路下單,市占率最高為Charles Schwab和E*TRADE,而台灣則在1997年開始發展網路下單,到了1999年,國內已有66家券商提供網路下單服務。
取代電腦 手機下單蔚為風潮
但吳杰也同時指出,由於網路下單技術容易複製,隨之靠殺價競爭與大量廣告行銷獲取客戶的經營模式,難以製造出差異化,因此當市場逐漸飽和之後,即難以創造營收成長動能。
不過經過20年的發展,時至今日,同樣是電子化,但仍出現相當的變遷,吳杰即引述多項排名統計表示,不論是搜集資訊、實質交易、或是包括股票、外匯等投資理財,手機的使用率排名都高居第一,現在個人電腦則居次,這也顯見手機對電腦的取代性與日俱增。
而吳杰在上述列舉龍頭券商元大證券的電子下單統計數據,也印證了這個轉變,手機下單占總電子下單的比重,3年內已從20%增加2倍,在2018年上半年已來到6成,可見得手機對下單的重要性。
市況不佳 券商數位化步調慢
吳杰進而針對元大客戶電子下單使用者的年齡層分析,在這些使用電子下單的客戶中,超過82%的人口介於20至49歲,亦即50歲以下的客戶。換言之,有不少是1999年券商開始進行網路下單業務之後,就加入了電子下單行列,現在這些客戶從電腦改使用手機下單的越來越多。在吳杰看來,綜合比較不同券商手機下單的畫面,手機下單的畫面尤以「乾淨、易連結」最為重要,而未來如何能讓使用者的手機下單介面更為方便,也成為券商之間一項重要的競爭決勝點。
但吳杰也坦言,儘管券商電子化起步早,但現在也面臨發展的瓶頸,那就是獲利問題。在20年前由於股市成交量大,證券業一片榮景,因此券商在獲利好的情況下,能出更多錢投入數位業務的發展。但如今情況大有不同,就以2018年10月券商獲利來看,只有4家券商賺錢,其他都虧損,目前看來,除了前四大券商之外,其他券商經營都很辛苦,由於市況不佳衝擊獲利,亦使不少券商難以再出資開發新技術,這也使儘管券商的數位化比銀行、保險來得早,但現在卻是銀行、保險在FinTech風起雲湧,券商的步調反而緩慢下來。
在這種情況下,身為龍頭券商,獲利亦居全體券商之冠的元大證券,也成為證券業領銜發展FinTech的領頭羊,其中尤以今年第3季推出的元大「投資先生」App為代表作,其中五大創新可說是業界首創。
App+AI 成績傲視群雄
新版的「投資先生」App,還應用AI協助客戶選股,時隔不到1個月,就打敗其他券商所開發的App下單系統,拿下券商下單App冠軍,據元大內部最新統計,迄今已有超過13萬人次的下載量,且透過該App匯集超過800億元的成交量。
元大證券所開發的這項新App,不僅整個操作是用「滑動」的方式,甚至透過滑動及頁面的連結搭配,還能使投資族「邊下單、邊看走勢分析」,也因此引起客戶熱烈迴響。
除了上述,「投資先生」之所以短時間內就能獲得投資客戶的青睞,另一重點在於元大證券為了推該App,已分別在海外選股、國內選股、生物辨識方式等多重面向,與其他企業集團展開跨領域的多角化合作。其中在生物辨識上,該App還提供了最新趨勢的「刷臉下單」,亦即只要刷臉就能登入App,隨即展開下單等行動。
而在選股上,元大證券的「投資先生」App亦透過和大陸知名的資訊廠商「同花順」合作,全面提供包括美股、港股以及包括上海、深圳的陸股等四大股市的類股情報,以給投資者最具全面性的海外股票訊息。
對此元大證券主管也在會中舉例,這項App還能運用AI協助客人選股,例如,想看蘋概股來選股,只要點選Apple的選項,所有概念股都會出來;此外,對於市場最新走勢,該App也會以「晴天」或「雨天」的圖像化,來表示「看多」或「看空」,透過頁面的配置分割,甚至使用者還能「右邊看報股、左邊看行情及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