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
透過科技,解決客戶痛點
台新金資訊長孫一仕: 體驗式應用是銀行存活關鍵
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林士傑:
大眾化AI是銀行未來發展人工智慧商業應用的關鍵,銀行為客戶建構消費生態系,可開發更多元便利的商業模式,未來銀行業要能成功應用AI,開放銀行(open banking)是非常重要的解決方案,透過與FinTech業者合作強力加值open banking data,才能應用AI平台服務,共同開發出更具市場競爭力的服務與產品;另外,AI應用在銀行中後台的法遵科技RegTech是重要趨勢,運用AI RegTech降低法遵行政流程、人力徵審成本與投入時間,大幅提高準確率及效率,才能掌握這波銀行數位轉型的大趨勢。
人工智慧AI來勢洶洶,不少工作或行業被預言將被機器人所取代,但台新金控資訊長孫一仕強調應務實看待AI,不要落入「為了AI而AI」的圈套,同時他也看好體驗式應用是銀行業將來存活的重要關鍵。
台新金控因應數位金融及AI智能發展,旗下台新銀行推出多項新科技應用,如引進臉部辨識功能,讓客戶透過「掃臉」就可在自動櫃員機存提款、使用「手機號碼」作為身分認證,實現手機號碼就是銀行帳號,省去民眾轉帳時需記下一長串銀行帳號的麻煩。
這些新技術的應用,無不顯露台新銀行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創新發展,對於AI這個概念,孫一仕表示,自電腦誕生後就有人工智慧這個說法了,根據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所謂人工智慧是指如何使用機器語言,形成抽象概念和觀念,並寄望能夠解決各種只有人類能夠解決的問題以及如何自我改善。
儘管人工智慧這概念已有數十年發展,但這麼多年來為什麼AI沒有成功呢?孫一仕指出,大家若看過電影《關鍵少數》就會知道,當時採人工計算飛行軌道,屬於「人工」的智慧,之後才導入電腦,即「人工的智慧」與「人工智慧」最大差別在於運算能力以及數據。
尤其,人工智慧在金融業的應用,就是「在最適當的時間,用最適當的科技手段,提供最適當的服務,給最適合的客戶。」孫一仕強調。
三大角度看AI 四個面向拚應用
也因此,台新從以下三個角度看AI,第一個為關注人工智慧發展趨勢,與科技公司合作,適時引進人工智慧應用,即台新銀行不會找來很大的電腦運作一些不太確定的應用;孫一仕說,曾有人計算過,若要套用Alpha Go的技術需要耗資21億美元,也就是,機構需要砸下21億美元才有辦法開發足以打敗人類棋手的Alpha Go系統,而這種事情基本上不會發生在實體產業上,因此,對企業來說,AI應用的重點在於找到適合的應用。
第二點為整合外部資源共同探索人工智慧金融應用,因為金融業畢竟不熟悉AI,因此,需整合外部資源,藉由與外部的合作,達到共同探索;最後一點則是提升人工智慧相關金融應用知識,激發創新應用,也就是,當有外部資訊時,金融業需要了解相關應用,才有辦法激發出最適當的應用。
孫一仕表示,在這樣的發展宗旨下,台新銀行對AI應用可分為四個面向,一是客戶經營,如開發Rose、Richart智能客服、提供語音人工智慧平台、語音助理以及智慧投資;二在風險合規上進行信用評估;三在數據分析上做到即時分析;最後則是在流程精進上,導入生物辨識及應用、身份識別、交易授權以及流程自動化。
孫一仕一言以蔽之指出,「台新的創新就是圍繞在客戶,以客戶為中心的整體創新。」
讓客戶容易取得所需服務
他以台灣數位銀行領導品牌的台新Richart 為例表示,Richart自2016年4月推出,迄今已更新超過30個版本,主因敏捷式開發讓Richard新功能快速上線,實現平均每個月更新一個版本。也就是,台新銀行致力於透過科技解決客戶的痛點,並藉此獲得客戶滿意的體驗。
同時,孫一仕也認為,「操作介面簡單」是智能投資或者機器人投資應用中的重要環節。「Richart基本精神就是讓客戶容易取得所需的服務,且我也認為體驗式的應用是銀行業將來存活的重要關鍵。」
「金融服務需要無時無刻,在最適當時間,用最適當的管道,提供最適當的服務。」孫一仕強調,語音的通路將來會是銀行與客戶非常重要的互動環境,因此,在智能AI平台上逐漸從過去的打字、手寫模式,進入用講的階段,如台新銀行智能客服Rose、Richart演化過程,已從文字諮詢進入語音諮詢,提供語音諮詢後還要優化語音、擴大管道。
對於A I發展,孫一仕提出四點看法,首先,現在大家談到A I不免都會說理專將被取代,但應區分通用型A I與專業型A I的界線,避免將現行可行的技術與未來5至10年的技術混在一起,而「過度期待人工智慧的成效」,「將來的AI會是跟人類共處,擴增人類努力的成果」。
其次,投入AI發展最重要的在於選擇適當的應用,即題目要夠清楚,當題目不清楚,不知道要達成什麼目的,要找什麼因子或特徵時,是沒有辦法透過機器學習的。「不知道要達成什麼目的,為了AI而AI,通常都會失敗。」
第三,數據仍是重點,想尋找答案需要有足夠的資料,而新資料的權重與相關性仍是最重要的議題,「沒有足夠的數據,沒有辦法發展好的AI。」
而銀行擁有龐大的數據,但銀行已長年使用銀行的資料,因此,銀行需要做的是跟外部合作,混入更多不同種類的資料,之後產生新的應用。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事是,設定合理的期待值,千萬不要期待一投入AI隨即就會產生一個完美的理專機器人,AI的發展應該從小規模的應用開始,之後再逐步擴大。